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深刻改變了製造業國際競爭的資源基礎和比較優勢,重塑了全球價值鏈的製造環節,進而帶動全球價值鏈的深度調整,國際產業競爭格局也迎來重大變革。全球價值鏈的調整對我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形成重大挑戰,同時又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在此大背景下,從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角度出發,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全球價值鏈調整的內在邏輯及其對我國製造業的深刻影響十分重要。

  調整——

  源於新技術的強力驅動

  長期以來,離岸外包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典型標誌,跨國公司將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工序劃分爲多個環節,以中間產品的形式外包給不同國家的企業,通過整合全球各地最具有比較優勢的專業化資源,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標。然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以價值鏈不同環節高度分離、中間產品離岸外包和垂直專業化分工等爲特徵的全球價值鏈正在發生變化。

  一方面,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的相對地位正在提升。隨着技術經濟範式發生轉換,製造業發展和全球價值鏈分工也發生劇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以智能製造爲代表的新型製造技術,徹底改變了製造環節的產品、過程、裝備、模式、業態等,重構了全球價值鏈中製造環節的創新功能、增值能力和要素投入,進而提高了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製造環節的創新功能更爲凸顯。隨着數字技術和製造技術的融合,全過程數字製造技術日益成熟,研發、設計和製造走向高度一體化,傳統的“線性”創新過程轉變爲“並行”創新過程,製造直接成爲創新的一部分。特別是數字製造技術的興起使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創新功能被重新審視。

  製造環節的增值能力顯著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新型製造技術,製造環節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率有了飛躍式提升,其價值增值能力與傳統制造技術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製造環節的要素投入不斷升級。智能製造使數據成爲製造環節重要的生產要素,要素投入的高級化促使製造環節的知識、技術和資本密集度提升,勞動密集度則在降低。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對全球價值鏈製造環節的參與程度有所提高。新型製造技術的突破重塑了傳統制造環節,導致製造環節競爭優勢的來源發生重大變化,發達國家得以重構本國的製造業競爭優勢。隨之而來的是,發達國家外包或轉移製造環節的經濟動機被削弱,很多國家開始重新重視製造環節,並開始有計劃地推動製造業迴流,不斷提升製造業對全球價值鏈製造環節的參與程度,全球價值鏈分工格局面臨調整。

  智能製造在重構發達國家製造業的競爭優勢。傳統制造環節密集使用勞動要素,低勞動成本是發展中國家佈局製造環節的重要比較優勢。隨着智能製造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設備替代低技能勞動,使得製造環節對勞動成本的敏感度大大降低,這將嚴重削弱憑藉低勞動成本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的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力。相反,對發達國家而言,智能製造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些國家勞動力人口增長緩慢的劣勢,發達國家可以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從事模仿和學習活動,從而讓研發人員專注於發明和創新活動。在這一背景下,發達國家不僅可以在產品創新和品牌營銷方面抑制後發國家的追趕,而且能夠利用具有更高生產效率的製造環節直接打擊後發國家的原有優勢,後發國家原來的產業趕超路徑有可能被封堵。

  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的趨勢漸強。新型製造技術推動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相對地位上升,並重構了發達國家在製造環節的競爭優勢,使發達國家萌生了將製造環節本地化的經濟動機。近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以發展智能製造爲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將其在資本、技術、市場、品牌、網絡、人力資源等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與新型製造技術有機結合,促進製造業全面振興,進而搶佔新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影響——

  價值鏈攀升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是全球價值鏈分工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依託低成本比較優勢,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製造環節具有顯著優勢,在研發、設計、銷售、品牌和售後環節則相對薄弱,向全球價值鏈兩端延伸是提升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製造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發達國家對製造環節的參與程度提升,這些都對我國製造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全球價值鏈調整帶來外部環境惡化的嚴峻挑戰。隨着我國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和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趨勢漸強,我國具有競爭力的高技術產業和產品與發達國家的重疊度進一步提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產業關係由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的分工協作關係逐步轉變爲同一產業鏈、價值鏈環節的正面競爭關係。可以說,我國製造業繼續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必將面臨來自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兩端擠壓”的國際競爭環境、更加複雜多變的全球貿易環境等,都是我們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

  全球價值鏈調整同樣帶來了我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歷史機遇。一方面,我國製造業迎來“換道超車”的機遇。以智能製造爲代表的新型製造技術是具有顛覆性的創新成果,其發展成熟及商業化應用催生了大量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最終將形成一批新興產業,成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特別是在新型製造技術催生的新興產業領域,後發國家與發達國家處於大致相同的起跑線上,這爲後發國家提供了“換道超車”的機遇。憑藉良好的製造能力和信息產業基礎,我國製造業有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率先實現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攀升,並帶動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這一情況或將倒逼我國加快實現高技術產品的進口替代。近年來,全球供應鏈的演進方向正在發生變化,各國都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並實施相應的戰略舉措,如何實現高技術產品的進口替代成爲一個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依託進口替代強化國內供應鏈體系,也將顯著增強我國的供應鏈優勢和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

  趨勢——

  新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

  在內部傳統要素稟賦優勢減弱和外部環境發生複雜變化的形勢下,我國製造業需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歷史性機遇,順應新型製造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重塑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競爭優勢,推動製造業持續轉型升級。

  一是謹防過早“去工業化”。在全球價值鏈調整引發的不利外部環境下,我國製造業需頂住多重壓力,堅定工業化道路,不能在“兩端擠壓”的國際競爭下過早“去工業化”。“製造大國”“大而不強”依然是對當前我國製造業的階段性評價,我們需進一步深化工業化進程,將製造業作爲現代產業體系的首要支柱,化解“虛實”經濟結構失衡,避免因過早“去工業化”造成工業化進程出現曲折。

  二是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歷史經驗證明,我國只有通過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才能形成製造業的競爭優勢。對此,應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應對全球價值鏈的調整,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可考慮調整進口貿易政策,進一步削減中間產品的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爲中間產品進口提供更多便利,發揮中間產品進口改善我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的重要作用。同時,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完善負面清單管理,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參與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新興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投資。

  三是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創新能力。在各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需引導和鼓勵製造業企業在研發設計、加工製造、品牌營銷、售後服務等環節積極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的躍升。支持製造業企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用好數字化、智能化設計系統,開展以用戶爲中心的個性化定製和按需生產,支持製造業企業發展服務型製造,推動企業由製造向“製造+服務”轉型升級。

  四是繼續深入挖掘內需潛力。以國內需求爲戰略支點,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對製造業價值鏈攀升的引領作用,利用消費升級機遇引導製造業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能。

  五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當前,全球價值鏈分工正在由製造業領域向服務業領域延伸,製造業服務化通過生產率提升、創新激勵,以及實現範圍經濟、規模經濟等效應,提升我國製造業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參與程度和分工地位,顯著提高企業出口的產品質量和技術複雜度。需要看到,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的作用尤爲突出,對此,需通過深化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助推現代高端服務業發展,增加製造業生產中的服務要素投入,加快推進製造業服務化進程。

  六是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我國在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同時,應積極打造價值鏈並引領其發展,以應對全球價值鏈演進放緩的勢頭,爲我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打開新空間。現實地看,包容性的全球發展符合各國利益,塑造以我爲主的包容性全球價值鏈是順應全球化趨勢的重要選擇,可以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多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通道,構建起合作共贏、聯動發展的全球經濟生態。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鄧洲 於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