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治國之道,富民爲始。”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標誌着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共同富裕”新徵程的開啓。紅船起航地嘉興循跡蝶變,勇於探求,善作善成,成爲浙江共同富裕先行地。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曾20多次前往調研指導,對嘉興發展寄予厚望。6月,光明日報聯合同濟大學國家現代化研究院、蘇州大學北京研究院專家,深入嘉興南湖、秀洲、嘉善、桐鄉、海寧等地,就其推進共同富裕的創新做法和重要經驗進行了調研。

  作者:光明日報聯合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常戍、趙婧、許元榮、吳亮、龐清輝、陸健、紀博、徐博雅、侯達)

  “輕煙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一百年前,嘉興南湖的一葉畫舫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由此啓航。一百年後,這片熾熱紅土煥發出新時代田園牧歌、詩畫江南的美麗新顏,均衡富庶發展的名片愈擦愈亮,一幅共同富裕的畫卷徐徐舒展。

  在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道路上,嘉興這個紅船起航地的“共富圖景”格外引人矚目,其17年來圍繞城鄉一體、區域均衡、服務普惠、人民共富所做的不懈探求,蘊含着深刻的啓示和價值。

紅船起航地描繪共同富裕新畫卷

  嘉興的南湖紅船。盛建生攝/光明圖片

  1.擘畫共富藍圖,17年久久爲功

  55歲的周仁元是嘉興市桐鄉桃園村的槜李種植戶,6月正值第一批槜李果成熟之際,採果、包裝、寄送……他忙得不亦樂乎。僅6月9日一上午,就通過順豐快遞寄出100多斤槜李。他給調研組算了一筆賬,2020年靠槜李種植、打工,一家四口年收入超過45萬元。他說:“存款多了,房子大了,村子美了。三十年前,人人都想做城裏人;三十年後,我們新農村的生活反而讓城裏人羨慕啦!”

  住有安居、收入豐厚、配套完善、生態優美,周仁元家的幸福生活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成效的縮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葛永元介紹:“2020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801元,連續17年全省第一,居全國336個地級市首位。”嘉興在全域、全民、全面富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究其原因,要歸於17年前的擘畫和隨後的接續奮鬥。

  2004年,是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里程碑之年。這年春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專程到嘉興進行4天蹲點調研,指出“嘉興完全有條件成爲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爲嘉興共富之路親自擘畫藍圖。緊接着,在“八八戰略”指引下,嘉興出臺全國地級市首個《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拉開統籌城鄉發展大幕。

  “17年來,嘉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錨定目標不放鬆,走出了一條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生產生活生態相互融合、改革發展成果城鄉共享,具有嘉興特色的統籌城鄉發展之路。”嘉興市委書記張兵仔細給調研組回顧歷史脈絡,“嘉興均衡共富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靠的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而是目標篤定、久久爲功。”

  嘉興均衡共富發展之路可分爲四個階段。張兵介紹說:“2007年以前是實踐起步階段,圍繞‘城鄉一體化’,分六個維度強力推進;2008年至2012年是重點突破階段,以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爲契機,找準堵點,一口氣推出十項相互配套和聯動的舉措;2013年至2017年是深化完善階段,升級城鄉一體化理念,建設‘現代化網絡型田園城市’;2018年以來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全面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全力打響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金名片。”

  共同富裕,根本靠發展,關鍵靠統籌。“如今在嘉興,許多人已分不清何處是城,哪裏是鄉!”調研組頻頻聽到老百姓這樣感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嘉興17年追求共富之歷程,彰顯着共產黨人的初心與篤定;而透過今日嘉興之均衡共富圖景,則可望見未來中國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模樣。

紅船起航地描繪共同富裕新畫卷

  居民在嘉興嘉善縣大雲鎮採摘園內採摘葡萄。資料圖片

  2.城鄉、區域、收入三個差距持續縮小

  嘉禾大地,是縮小城鄉差距的“樣板間”。城鄉居民收入比1.61∶1爲全國地級市最小;農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恩格爾係數下降到28.2%;人均居住面積達73.46平方米,戶均擁有家用汽車0.75輛,計算機0.88臺;供電、供水、供網城鄉一體,農村公路密度浙江第一,率先在全國實現“村村通公交”,城鄉公交2元一票制……這組數據可以窺見嘉興城鄉共富的幸福生活。

  城鄉差距的縮小,也直接體現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在桐鄉洲泉鎮,村民梁新會講述了一次讓他頗爲感慨的“家門口”求醫之旅。不久前,梁新會的母親右腿骨折,原本想在鎮衛生院簡單治療後轉診上級醫院。但經過一週的診治,她就轉變了想法:“杭州的醫生每週都來,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還有中醫‘互聯網+’遠程會診,看病治療和城裏人一樣方便。”嘉興全域建成“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層就診率達72.11%。

  在城鄉教育均等化方面,嘉興也交上了滿意答卷。“2013年所有縣(市、區)被教育部評爲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海鹽縣成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國樣板’。”海鹽縣教育局局長袁迎春介紹,“全縣率先實現義務教育‘零擇校、零擇班、零擇座、零指定’,在招生過程中,不舉行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100%就近劃片入學,確保人民羣衆上學不求人。”

  嘉禾大地,是縮小區域差距的“示範窗”。翻看嘉興歷年數據,調研組發現,各區縣人均GDP極差(最高最低比值)從2004年的高點1.44,逐年降至2019年的1.13,各區域均衡共強的格局日益鞏固。市統計局局長沈周明告訴調研組:“多年來,嘉興各地區發展齊頭並進,可以說沒有弱區弱縣。”2020年,各區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值僅爲最低值的1.1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值僅爲最低值的1.08倍。嘉興全域7個縣(市、區)全部入列“中國城鄉統籌百佳縣市”前40位,人均GDP全部突破10萬元大關,5個縣(市)財政收入全超百億。

  嘉禾大地,是縮小社會收入差距的“先鋒隊”。2020年,嘉興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1元,同比增長12.3%,絕對值和增長率均居浙江之首,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增速也高於社會均值。桐鄉市委書記齊力告訴調研組,“縮小社會收入差別,關鍵在於‘擴中提低’,千方百計拓寬低收入羣體增收渠道,激活內生創富動力,使其‘造血’能力強起來,這樣的共同富裕才踏實。”

  在桐鄉崇福鎮灣裏村,30畝現代化農業連棟大棚蔚爲壯觀,村民親切稱之爲“奔富大棚”。據瞭解,大棚由村合作社與低收入農戶共同出資,將低收入農戶的承包地以“互換並塊”方式實現集中連片,建成後出租給蔬菜種植戶,優先吸納低收入農戶。“他們可同時獲得土地租金、入股股金和就業薪金,實現‘一地三金’。我們估算,每戶每年至少增收3800元。”村支書吳明學說。

  “近年來,桐鄉創新推出低收入農戶‘奔富十法’,通過‘一地三金’、飛地認養、抱團合作、轉移就業、創業貼息等,在增加農業收入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工資收入、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確保低收入羣體同步伐、可持續、高水平走向共富”,齊力介紹說。依託“奔富十法”,桐鄉低收入羣體的增收速度明顯快起來,社會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紅船起航地描繪共同富裕新畫卷

  嘉興綠意盎然的城市景觀。資料圖片

  3.物質、精神、生態三個富裕共同增進

  2020年,嘉興人均GDP初估爲10.2萬元,是世界平均水平1.44倍,超過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標準;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爲26.7%、28.2%,屬於“富足水平”;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將人均預期壽命視爲衡量生活質量重要指標,嘉興是82.82歲,全球前十名國家或地區僅有四個高於嘉興。

  “但中國特色的共同富裕,維度更加豐富,是物質富裕、精神富裕、生態富裕的統一,是人文之美、生態之美、和諧之美的共同綻放。”張兵說。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賢議事廳、農村文化禮堂、鄉村藝術團……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滋養下,嘉興人民豐富的精神生活令人驚歎。目前,嘉興已實現公共文化網絡全覆蓋,藝術普及直沉基層,羣衆自發的文藝團隊蓬勃發展,舞、樂、書、畫、文學、攝影一個不落,鄉村藝術團多達4707個。

  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可以由閱讀決定。“好讀書,雖三家之村必儲經籍”是嘉興人民共同的驕傲,圖書館更是其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園。“20世紀50年代,圖書館員揹着沉甸甸的圖書,不論寒暑,乘着公交穿行在鄉村道路上,爲農民送去精神食糧。如今,圖書館鋪設了星羅棋佈的服務體系,延伸到城鄉每個角落,村(社區)分館32個,禮堂書屋42個,圖書館流通站345家,城鄉全覆蓋。紙質資源通借通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不論身處何地,都能在家門口找到一扇敞開的閱讀之門。”圖書館館長沈紅梅說起這些變遷頗爲感慨。

  步入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水清岸綠、一步一景,很難想象這裏曾是污水亂流、臭氣熏天的養豬村。村支書李正峯告訴調研組:“過去我們是養豬大村,豬糞大多排進河道,到處瀰漫着惡臭。村民錢袋子越來越鼓,但生態越來越壞。”2013年,黨員幹部帶頭拆除自家豬舍,痛下決心帶領村民退養轉產,村莊得以天翻地覆大變樣,如今已是“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鄉村旅遊打卡點。

  “建好了美麗鄉村,還要盤活美麗經濟,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升級”。對標3A級村莊景區標準,聯豐村引入旅遊策劃、管理、運營專業公司,重點打造“紅色元素+鄉村旅遊”,爲村民“富口袋”打開機遇。如今,美麗經濟成了帶動共同富裕的新抓手。

  2017年,村民王玉琴把家裏養豬的土地騰出來做了小花園,堆飼料的小房間改造成了小包間。成立了“17農家樂”。“現在我們已是有16張圓桌的‘大飯店’了,2020年接待遊客約2萬人,收入60多萬元。”王玉琴感慨,“現在感覺比城裏人還驕傲。”

  4.基層黨建:引領共同富裕的紅色引擎

  在海鹽縣通元鎮,45歲的馬偉華有個綽號叫“放羊倌”。他依託湖羊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一個共同富裕紅色引擎——“新生代農民創業黨支部”。黨支部以農村青年黨員爲主體,設立“創業共富之家”,成員之間以技術互助、信息共享、營銷協作等方式形成“黨羣創業共富聯合體”,目前已帶動100多農戶從事湖羊養殖走向共富。

  “這個黨支部不一般!想盡辦法幫大家富腦袋。”創業課堂兩月至少辦1期,邀請農業院校專家教授、湖羊大戶講授養殖技術;每年舉辦創業課堂6期,受訓養殖戶達150多戶;建立創業骨幹與初創業者結對幫扶機制,定期指導解惑;建立新生代農民創業成長記錄冊……如今,黨支部正帶領大家建設高標準生態化示範養殖場,預計可新增出欄優質湖羊3.3萬頭/年,產值4800萬元/年。

  與海鹽縣毗鄰的海寧市,這種“共同富裕紅色引擎”式的基層黨組織也是無處不在。“爲進一步給共同富裕‘加滿油門’,海寧市近日發佈黨建引領共同富裕十大行動計劃,推出紅色堡壘全域建強行動、黨員幹部城鄉結親行動、黨羣創業項目培育行動等十項舉措。”海寧組織部負責人說。

  嘉興市基層黨建的另一個突出特色,是組建了大量功能型、行動型“產業鏈黨建聯盟”,“把支部建在‘鏈’上”。這個聯盟可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學、研、供、銷、金融等資源,“打造致富鏈、健全幫扶鏈、延伸服務鏈”,是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個很直接的推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嘉興基層黨建的創新實踐,得益於多年來實施的“黨羣創業共富工程”。該工程旨在打造“黨建爲引領、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羣衆的共同富裕樣本”,實現“黨組織政治屬性與服務功能的有機統一”。正是有這麼多能征善戰的基層黨支部,嘉興共同富裕的步伐才跑得更快。

  5.關於建設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嘉興樣本”的思考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篇章。”調研組深切感受到,“紅船精神”已融入當地黨員幹部羣衆的基因,匯聚起推進共同富裕的蓬勃動力。“嘉興樣本”的歷史經驗和共富路徑,對全國各地走好共同富裕新徵程具有重要啓示。

  打造共同富裕的“四大機制”,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黨建機制爲引領:黨建是共同富裕的“紅色引擎”,基層黨組織深入田間地頭,送理念、送政策、送技術、送人才、送金融,把組織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市場機制爲主體:做優營商環境,小微企業密集,“八九個人就有一個老闆”,帶動勞動力就近充分就業,工資性收入成爲促進共富強勁動力;社會機制爲補充:南湖區創新機制打造公益服務基地,梳理羣衆需求清單、凝聚社會力量、深化供需鏈接、開展精準慈善,贏得廣泛讚譽;政府機制爲兜底:針對特殊困難羣體,圍繞學、業、居、行、用、醫形成全覆蓋的大救助體系,“共同富裕就是要生活無憂”。

  凝聚共同富裕的“政策合力”,系統集成,全面發動。嘉興基本形成完備的共同富裕政策框架和行動體系,集中體現爲“八個力”:後富羣體的創富力,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動創富爲先;先富羣體的帶動力,廣泛建立常態化幫扶機制;生產要素的配置力,構建促進各類要素向鄉村流動的政策“工具箱”;城鄉融合的改革力,善於打破城鄉一體化的堵點;生態財富增長的自然力,美麗經濟蓬勃發展,生態價值加速實現;社會再分配的調節力,更加註重公平正義;政府兜底的保障力,着眼人的全生命週期精準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供給力,穩步實現城鄉“無差別”。

  借力數字化改革的“科技槓桿”,消除鴻溝,均等普惠。2003年,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以戰略眼光提出“數字浙江”構想,並將之納入“八八戰略”。如今,浙江數字化改革的“金名片”越擦越亮,在促進共享共富方面表現出巨大潛力。嘉興藉助數字科技掀起一場“公共服務均等化”革命:以城市大腦爲支撐,爲全體居民提供多樣、均等、便捷社會服務,只要接入“數字社會入口”,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文有所化、體有所健、遊有所樂、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行有所暢、事有所便,社會事業12大領域樣樣都有。

  探索共同富裕的“新社會形態”,深刻詮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共同富裕美好社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的一種更高級的社會形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更高階段的社會形態。這個“新社會形態”呈現何種樣貌?“嘉興樣本”正在一筆一畫勾勒着它的模樣:這是效率與公平、發展與共享有機統一的富裕圖景;是全域一體、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圖景;是彰顯人文之美、生態之美、和諧之美的文明圖景;是羣衆看得見、摸得着、真實可感的幸福圖景。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02日 07版)

原標題:紅船起航地描繪共同富裕新畫卷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