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奶粉在華增長遇阻,國產奶粉爲何能逆襲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外資奶粉品牌正在遭遇2008年以來的低谷時刻。

近期包括雀巢、達能、雅培等外資乳企紛紛公佈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在整體業務回暖的大背景下,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卻復甦遇阻,外資奶粉線下市佔率在被國產奶粉追平之後,今年前5個月又被反超6個百分點。在這一艱難時刻,外資品牌也開始重新審視現有的戰略佈局。

外資奶粉增長遇阻

從多家頭部外資奶粉品牌的上半年業績看,大部分品牌都面臨增長難題。

7月底,雀巢剛剛公佈了2021年上半年成績單,1到6月實現收入418億瑞郎(約合人民幣2983億元),撇除併購和出售後增長爲8.1%,也是近年來增速最快的一次。上半年雀巢中國收入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專業餐飲業務、咖啡等業務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不過雀巢旗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繼續低迷,中國業務銷售額和市場份額維持下降,但市場份額正在緩慢穩定。

同期公佈業績的達能2021年上半年也逐步擺脫疫情影響重回增長,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118億歐元,同比增長1.6%,其中二季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爲6.6%至61.71億歐元。達能嬰幼兒營養業務也在二季度恢復了增長,不過中國嬰幼兒營養品業務則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在上年同期高基數的情況下,中文標籤產品(行貨)收入實現個位數增長;另一方面,外文標籤產品電商平臺銷售增長較好,但代購渠道及香港市場在內的間接跨境渠道繼續下滑。

而利潔時公佈的半年報顯示,其營養品業務(美贊臣)上半年收入爲14.27億英鎊,銷售額下滑11.3%,其中美贊臣中國業務上半年收入爲3.24億英鎊(約29億元人民幣),下滑幅度較整體業務更多。

菲仕蘭中國業務上半年整體表現尚好,截至6月底,菲仕蘭中國的淨銷售額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面向餐飲和茶飲等B端的專業乳品業務增長120%,嬰配粉所在的專業營養品業務收入也獲得個位數的增長。

增速放緩或下滑的同時,外資奶粉品牌正在丟掉領先的市場份額。

尼爾森公佈的2021年1-5月線下(母嬰+商超)牛奶嬰配粉數據顯示,幾大外資品牌市佔率都出現不同程度下滑,菲仕蘭的美素佳兒和達能市佔率下滑幅度較小,爲0.3%和0.4%,而惠氏、美贊臣和雅培的市佔率則分別下降了2.1、1.9和1.1個百分點。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外資奶粉迅速搶佔了國內嬰配粉市場的主要份額,並長期“霸榜”,但爲何如今陷入增長困境?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外資奶粉品牌的增長困境既有外因也有內因。一方面,國內人口出生率下降帶來了整體市場萎縮,但相比之下,外資集中佈局的1-2線市場人口出生率下降較明顯,而且在1-2線市場格局穩定,外資品牌並無法像國產頭部品牌一樣,受益於市場洗牌帶來的集中度提升而增長;另一方面,受制於合規經營和在華戰略的謹慎,外資品牌的渠道下沉進展緩慢,相比之下,在重獲市場信任後,國產頭部品牌崛起速度卻在加快,從而產生了此消彼長的效果。

尼爾森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線下國產奶粉市佔率從31.4%上升至39.6%,而外資奶粉市佔率則下跌6個百分點至32.9%。

此外,記者瞭解到,疫情也給外資奶粉品牌銷售幫了倒忙,由於香港口岸暫停和出入境防疫限制,海淘和代購業務受到衝擊。根據達能公佈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其海外代購、親友代購及香港平臺在內的間接跨境渠道,收入較2020年下半年下降約45%到60%。

新戰略效果待考

在增長遇阻的情況下,外資奶粉品牌也在重新審視自身戰略的調整,在近期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各外資奶粉品牌也公佈了一系列新動作。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新戰略大體集中向兩個方向,一方面在品類上做增量,即在兒童奶粉、孕婦奶粉等細分品類做延伸,延長現有消費者的消費週期,同時利用官方跨境購渠道引入更多創新配方的海外產品,從而獲取新的增量;另一方面,再一次推動渠道下沉,而這一方面則是重點。

惠氏公司向第一財經回應表示,“三胎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相繼出臺、奶粉新國標落地、二次配方註冊啓動在即,都使得行業不斷進行加速整合,雖然市場充滿挑戰,但惠氏依然持續看好中國嬰幼兒營養品業務。根據計劃,惠氏一方面希望加快洞察和應對市場、渠道和消費者心智的變化,另一方面則加大對渠道的投入和幫扶力度,並推進市場下沉。

利潔時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Laxman Narasimhan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由於大城市的出生率下降比小城市的厲害,因此下沉到低線城市非常重要,因此爲美贊臣中國找到了買家——春華資本,並希望通過雙方合作釋放業務的潛力。

今年6月,利潔時將美贊臣中國業務作價22億美元賣給了春華資本,前者也保留了8%的股份,也被市場認爲一方面希望利用春華資本解決中國市場渠道下沉的難題,同時依然可以利用美贊臣在創新和科研方面的資源。

今年以來,惠氏、雅培、達能都推出了針對3-5線城市的核心品牌下的渠道產品,希望再次推動渠道下沉,與國產奶粉正面競爭。

不過記者瞭解到,目前外資奶粉品牌的渠道下沉雖然決心很大,但面臨的問題仍未能解決。

有山東代理惠氏啓賦新渠道產品的經銷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渠道產品已經拿到,外包裝和現有啓賦大單品類似,重量爲818克,確實給到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更大,不過在配套政策上依然未“落地”,屬於“想打架又不敢搏命”。

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內3-5線奶粉市場競爭極其激烈,新產品銷售依賴於活動招新,而國產品牌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比如贈送小包裝產品,或者購買返利等,而這些費用國內奶粉公司會給經銷商覈銷,等於變相免費贈送,以招攬新客,但目前外資品牌在這一方面依然縮手縮腳。

有外資奶粉負責人則向第一財經記者喊冤,表示按照法律規定,1段奶粉不能做活動,出於合規經營的考慮,外資品牌不敢踩線,但現在競爭加劇,國內品牌往往“不講武德”。

在宋亮看來,外資奶粉品牌在進行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包括加快向3-5線市場挺進,以及逐步減少對業績目標的過度追求,給渠道減負,進而解決高庫存和市場流貨的問題,並向國產奶粉學習,加大線下推廣和消費者教育,試圖更接地氣,這些做法方向上並沒有問題,不過中外企業的情況終有不同,最終效果能否實現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