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哈尼梯田先導片(國內版)文:楊哲

如何真正實現文化自信?最根本在於提高文化的創新創造能力,《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在文藝呈現方面進行了有力探索。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第一季)作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CTV-9紀錄頻道近期播出的一檔15集紀錄片,呈現了對於世界遺產的縮微表達,以獨特的視聽系統攬括了從數億年地球演化的大觀、生命進化的奇蹟,到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絢爛、神州大地的華美,可稱爲中國世界遺產的“微百科”。

該片自播出後以思想情感的震撼、精神視野的拓寬,讓觀衆在獨具魅力的影像中徜徉歷史與文明的長河,激活了大衆對世界遺產記憶,在民族精氣神的凝聚和社會精神風貌的呈現上具有深遠的意義。

1、以短見長展現歷史脈絡,答好時代課題

“以短見長”是《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的一大亮點。該片每集5分鐘,體量短小精悍,卻能夠讓觀衆穿梭時光跨越歷史,遇見自然的奇蹟和文明的遺蹟,觸摸五千年的文化年輪和豐富而細膩的歷史脈絡,感知世界遺產中自然與文化的美好。

片中精選了我國15處世界遺產,彙集了北京皇家祭壇——天壇、雲岡石窟、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蘇州古典園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澄江化石地、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湖北神農架、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良渚古城遺址、大足石刻、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福建土樓、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等特色鮮明的世界遺產,呈現了世界級的自然景觀與文明成果。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展示了人類發展史上的關鍵節點。該片聚焦良渚古城遺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福建土樓、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等世界遺產,使觀衆進一步瞭解人類文明的形成史。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融合,如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蘇州古典園林等等,以豐富深邃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審美價值,讓我們看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同時,該片也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三江並流保護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湖北神農架。特別是三江並流保護區因“三江並流”的世界地理奇觀而被世界矚目。通過該片,我們瞭解到這個面積高達17000平方千米的區域,具有極爲顯著的景觀多樣性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它的形成是因爲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在5000萬年前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區域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才形成世界上獨有的自然奇觀。

通過展示世界遺產的形態,闡述它們的歷史,濃縮地球演化和人類發展的時間,《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讓我們得以對地球創造的奇蹟重新認識。事實上,該片把4k拍攝、航拍、高速穿越機以及動畫等方式相結合,纔得到意境唯美、前所未有的畫面,才讓觀衆得以收穫豐富暢快的文化體驗。

可以說,世界遺產作爲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對其進行了有效盤活,讓它們迴歸大衆生活的視野,既有助於完成新時代世界遺產保護和傳承的任務,也回應了我國實施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課題。

2、以人爲本情自真,增強精神感染力

文化之蘊,歷久彌新。因爲人的參與創造,世界遺產才能迎來一步步蝶變,在長期的歷史脈絡中持續展現出它們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立足世界遺產,《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也講述了與世界遺產有密切關係的人的故事。特別是衆多研究學者、藝術家作爲世界遺產的傳播者和發揚者,分享了他們在工作中的見聞和感受,增強了該片的精神感染力和親和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舒德干爲我們普及了一堂關於澄江化石的生物課;以哈尼古歌傳承人馬建昌的歌聲貫穿始終,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盡收眼底;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朱秋平探尋“鬼影”,體悟古駱越人的價值追求。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在創新驅動下,把創作視野放置在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更深入的思想情懷、更美好的精神風貌以及更具魅力的講述人身上,賦予短片深邃的思想內涵,彰顯了創作團隊的人民情懷與境界。

如導演張春以土樓爲主元素,創作了動畫電影《大魚海棠》,認爲因土樓帶來的血緣凝聚力是不可割捨的。此外,天壇之於作家肖復興,蘇州古典園林之於建築師、畫家曾仁臻,均具有獨特的意義,讓他們從中感受到生命的態度,產生了創作上的靈感。

該片也創新了講述視角,一方面將諸多世界遺產的代表形象擬人化,如枕狀玄武岩、熊貓母子、摩崖造像牧牛人、神人獸面紋分別講述它們與所在地的故事,或調侃或嚴肅,可謂妙趣橫生。另一方面也穿越時空,回溯到歷史深處,明代詩人張岱、北魏雕刻匠人以第一視角分別敘述西湖、雲岡石窟,可謂鮮活而生動。

該片開掘出新的語境,形成輕鬆活潑、貼合年輕人欣賞趣味的語態,讓講述人的思想精髓融入到當前的話語體系中,呈現年輕化和青春態,進而實現“把有深度的故事講得有溫度,把有精神的故事講得更精彩”,備受青年一代的青睞。

3、輕載體廣傳播,讓優秀文化深入人心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在紀錄頻道播出以來,引發了觀衆的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系列視頻被網友紛紛轉發,微博話題#我國再增一項世界遺產名錄#登上熱搜第4位,與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微名片#、#中國的世界遺產美哭了#等閱讀量共計超過1.5億,極大地激發了大衆內心深處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這也體現了總檯發力提高內容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踐行成果。探究其原因發現,該片從線下到線上,從國內到國外,構建起了一套多元化矩陣傳播模式。

不僅在播出上贏得口碑與收視的全方位豐收,《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在傳播上也進行了多樣化探索嘗試。

在國內,該片在央視頻和快手舉辦了走進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兩場直播,網友頻刷“火箭”,響應熱烈,收穫了極佳的傳播效果。

在海外,《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不僅在YouTube上收穫衆多好評,本片內容還被美國《國際日報》的網站及其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新媒體平臺刊載,吸引海外觀衆觀看,進一步輸出優質的中國形象,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立足新形勢、新技術、新媒介,總檯不斷創新傳播模式、拓展傳播渠道、豐富終端類型、打破時空限制,以多維度、立體化和多元化的全面覆蓋促進優質內容更廣泛、更深入、更有效地傳播,在海內外進一步凝聚民族力量。

《中國微名片·世界遺產》憑藉不俗的文化創造力和傳播力使得文化自信最終得以實現。該片的熱播,是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也是對建設時代性的、發展性的當代中國文藝的信心,對於激活我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