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年需要资金几十万亿,金融如何掘金绿色建筑?

预计未来每年全国新增的绿色建筑体量约在4亿至6亿平方米。

每年新增的绿色建筑面积最多可达6亿平方米,需要为此投入的资金更是达到数十万亿元。作为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三大来源之一,房地产、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需要,也为金融也带来了巨大市场。

“在整个建筑产业链里,建材生产、制造、施工、运维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的比例约达40%。”近日,在广州中新知识城举办的“中国国际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论坛”上,住建部科技产业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负责人梁浩说,去年底,全国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建筑面积超过25.69亿平方米,预计未来每年新增的绿色建筑体量约在4亿至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市场将达万亿规模。

以深圳为例,已将工业、建筑两个碳排放重点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试点,全市350栋大型公共建筑中,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以上的均入选。为此,碳配额不足的业主需要购买碳配额,否则将受到处罚,配额富余的业主则可出售剩余的碳配额获得收益。

“根据预测,‘十四五’期间,中国每年要投入几十万亿元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资金,这仅依靠财政投入显然不够。”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说,建筑部门的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根据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何华权介绍,截至今年6月,广州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接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42%,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交易累计成交近2亿元,占全国成交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专委会主任马骏也表示,金融机构虽已开始探索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建筑保险等,但支持力度远远不够。目前,中国内地发行的绿色债券,资金用于绿色建筑的比例不到10%,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占比已达到30%。

这意味着,国内的绿色债券、绿色建筑领域,增长空间将非常广阔。新加坡交易所副总监王敏透露,该交易所上市的219只绿色债券中,属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有34只,占比为16%。

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建筑业绿色发展?梁浩建议,一是制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的金融政策,打通绿色建筑技术与绿色债券、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的标准,二是解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与绿色金融的期限错配、房地产建筑产业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