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年需要資金幾十萬億,金融如何掘金綠色建築?

預計未來每年全國新增的綠色建築體量約在4億至6億平方米。

每年新增的綠色建築面積最多可達6億平方米,需要爲此投入的資金更是達到數十萬億元。作爲能源消耗、碳排放的三大來源之一,房地產、建築行業綠色發展的需要,也爲金融也帶來了巨大市場。

“在整個建築產業鏈裏,建材生產、製造、施工、運維各個環節產生的碳排放量,佔全部碳排放的比例約達40%。”近日,在廣州中新知識城舉辦的“中國國際綠色金融與綠色建築論壇”上,住建部科技產業中心綠色建築發展處負責人梁浩說,去年底,全國綠色建築星級標識建築面積超過25.69億平方米,預計未來每年新增的綠色建築體量約在4億至6億平方米,既有建築綠色改造市場將達萬億規模。

以深圳爲例,已將工業、建築兩個碳排放重點行業納入碳交易市場試點,全市350棟大型公共建築中,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以上的均入選。爲此,碳配額不足的業主需要購買碳配額,否則將受到處罰,配額富餘的業主則可出售剩餘的碳配額獲得收益。

“根據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國每年要投入幾十萬億元與綠色建築相關的資金,這僅依靠財政投入顯然不夠。”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說,建築部門的綠色發展、低碳轉型,孕育着巨大的市場潛力,爲綠色金融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根據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何華權介紹,截至今年6月,廣州金融機構綠色貸款餘額接近5000億元,同比增長42%,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配額交易累計成交近2億元,佔全國成交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金融學會綠金專委會主任馬駿也表示,金融機構雖已開始探索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相關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建築保險等,但支持力度遠遠不夠。目前,中國內地發行的綠色債券,資金用於綠色建築的比例不到10%,而在國際市場上這一佔比已達到30%。

這意味着,國內的綠色債券、綠色建築領域,增長空間將非常廣闊。新加坡交易所副總監王敏透露,該交易所上市的219只綠色債券中,屬於房地產相關行業的有34只,佔比爲16%。

如何讓金融更好地支持建築業綠色發展?梁浩建議,一是制定優先發展綠色建築的金融政策,打通綠色建築技術與綠色債券、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的標準,二是解決取得綠色建築標識與綠色金融的期限錯配、房地產建築產業鏈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