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萬衆矚目的北京奧運會110米欄預賽中,劉翔因爲腳跟腱受傷,中途退出了比賽。隨即,他陷入了輿論的風暴,從萬衆矚目的英雄,成爲了謾罵攻擊的對象。

有人將他稱爲"劉跑跑",罵他丟了中國人的臉面。

之後劉翔越來越沉寂,再次回到大衆視線中,還是因爲離婚鬧劇。

2021年,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中,中國組合劉詩雯/許昕不敵東道主日本,獲得了銀牌。

這是中國乒乓球隊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後,17年來,首次在奧運會上丟掉金牌。

這個結果讓不少觀衆傻了眼,很多人一直以爲乒乓球是中國最穩的項目,甚至還有"拿全國冠軍比拿世界冠軍更難"的說法,覺得冠軍志在必得,丟金牌真的出乎意料。

但劉詩雯和許昕並沒有像劉翔那樣,遭受鋪天蓋地的謾罵攻擊,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網絡上發文鼓勵他們,稱"銀牌同樣沉甸甸的",有人認爲失敗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日本人把場地改小了,不適合我們的運動員。

對失利運動員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反映出了我們的國家正變得越來越強大,民族自信心正在日益提升。

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的那一枚金牌意義太重大了,在那之前,田徑賽場一直被歐美人把持着。

因此,不少人認爲亞洲人的體質就是比歐美人差,我們比不過他們是正常的,我們就應該聽歐美人的話做他們的廉價代工廠。

劉翔的奪冠,證明了亞洲人在田徑賽場上也有無限可能,證明了歐美人做得到的事情,中國人同樣也做得到。

2008年之前,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其實並不多,儘管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發展得已經很不錯了,但還有很多人把中國當成了落後的窮鄉僻壤,認爲我們的人民沒有文化不懂禮貌,空氣不好吸了會生病,還和計劃經濟時代一樣不自由。

於是舉國上下都把這次奧運會當成了向世界展示新中國的窗口,想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劉翔作爲最知名的個體之一,被寄予了厚望,人們希望他在家門口爲中國人爭一口氣。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2008年以後,我們國家的實力進一步提升,造航母、修高鐵、推廣電子支付,不需要苦大仇深地盼望着一塊金牌,證明中國人也很厲害了,對於金牌的關注慢慢地少了很多。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提升了人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中國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就控制住了疫情,恢復了基本的生產活動。

歐美國家明明有中國的經驗可以學習,但連作業都不會抄,防疫工作一塌糊塗,美國感染人數更是突破了千萬,強大的外衣開始一點點被撕開,人們真正意識到歐美國家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我們在某些方面比他們優秀很多。

其實國家有的時候和人一樣,窮人和富人做鄰居時,窮人會從方方面面和富人做對比,若是發現自家在哪一點上勝過了富人,那他就會到處宣傳,證明自家也沒有那麼差。

但窮人經濟條件好轉,變得比富鄰居還有錢時,就不會對原來的優越點那麼在意了。

風輕雲淡,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大。

但不在乎勝負,那是不可能的,這是人類的本能決定的,比如說女排失利後,很多人難以接受,開始用一些難聽的詞彙去漫罵隊員們。

這其實很正常,適當的批評能產生進步的動力,只要不演變成網絡暴力、人身攻擊就沒有大問題。

不唯金牌論以後,我們可以以更爲純粹的心態去欣賞比賽本身,從中感受到力量、技巧之美,有利於提升運動健身氛圍,提升國民素質。奧運健兒們背後的故事,也能給普通人向上的力量。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