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中藥年總產值破600億,中醫診療量破2億,成全國“中藥之都”

來源:健康時報

健康時報實習記者 徐詩瑜

“廣東的中醫氛圍非常濃厚,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曾有人說廣東省中醫氛圍是中醫的天花板。”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中醫科郭玉懷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也正因此,畢業後他選擇留在了廣東。

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在7月28日廣東中醫藥事業發展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的最新數據,廣東中藥工業年總產值突破600億元,中藥消費市場規模居全國首位。

廣東的中醫文化:看中醫、喫中藥、喝涼茶、做藥膳

年近30歲、現居廣州市的互聯網公司員工譚先生從小生活在廣東清遠,爺爺是中醫,一家人也耳濡目染。

譚先生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家中常備黃連素、正氣丸、六味地黃丸等。

“如果有人身體不適,首先想到的是中醫藥治療”,譚先生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身邊的大多數長輩和部分同輩都十分信任中醫,也不排斥中藥。除此之外,公司的茶水間不只有咖啡、茶飲,常備涼茶沖劑、夏桑菊,這也是一大特色。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暨南大學中醫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孫升雲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醫生多、醫生水平高、臨牀療效好、病人多、羣衆相信中醫藥,廣東的很多西醫醫生臨牀,尤其是門診也大量使用中成藥,好的中醫藥氛圍是廣東成爲中醫藥強省的致勝法寶。

22歲的廣東肇慶市民小鄒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身邊的廣東人如果有小病會去醫院診所,但慢性病及西醫沒有解決的病症就會尋求中醫的幫助。小鄒表示,小兒咳嗽、婦科病等疾病會首選中醫。“我小時候咳嗽很久都沒好,看了西醫效果不好,後來看了中醫就慢慢調理好了。”

年近50歲的深圳居民陳先生表示,深圳這個城市比較年輕,看中醫的文化相較廣州要弱很多,但深圳人同樣注重養生。陳先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每到週末,陳先生一家就會買一些滋補的藥材煲湯、做藥膳。中藥材的文化已經深入廣東市民的日常生活。

郭玉懷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在中藥中有“道地藥材”的概念,一般認爲在道地藥材的產地生產的藥材質量優質,療效比較滿意,新會陳皮、廣藿香、廣東合歡皮等就是廣東的道地藥材。

此外,廣東中醫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還有極具廣東特色的“舌尖上的中醫”,比如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的靚湯、糖水、涼茶、茶點。

在郭玉懷看來,廣東優質的中醫“土壤”,與其獨特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廣東常年雨水量充沛、氣溫偏高,再加上古代嶺南交通不便,他們因地制宜地挖掘具有廣東特色的嶺南中藥,積累了豐富的祛溼除熱經驗。

“嶺南中醫藥在廣東發生的多次疫情中屢次發揮重要作用。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登革熱、新冠,中醫藥都從來沒有缺席。”郭玉懷醫生說。

中醫政策扶持:藥企、中醫院校、中醫院名列前茅

健康時報記者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等發佈的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廣東省內有16箇中藥中華老字號,廣州中醫藥大學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和國家“雙一流”建設單位,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大學的中醫藥院系快速發展。目前廣東省中醫學本科專業開辦高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廣東的中藥企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位列中國中藥企業TOP100排行榜第一。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製藥專業2015級畢業生阿豪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很多廣東的同學在上學前就積累了大量中藥知識,比方說涼茶中的金銀花、魚腥草。阿豪介紹,學習中醫知識後,會發現土豆、地瓜等常見的菜品也有中醫相關的營養作用。

而近年來,廣東省在中醫政策上,不斷出臺利好的政策。先後出臺《關於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行動綱要(2014—2018年)》《廣東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廣東省推動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等文件。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暨南大學中醫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孫升雲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廣東中醫藥法治建設日臻完善,配套措施日漸完備。

7月28日召開的廣東中醫藥事業發展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介紹,2020年10月,廣東省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這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系統描繪了廣東新一輪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施工藍圖”。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1年1-4月,全國出口中藥材價值19.2億元,廣東出口佔全國的14.4%,規模居全國第一。

7月21日發佈的“2020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中,廣東的中藥企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位列中國中藥企業TOP100排行榜第一,連續十年奪冠;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國中藥企業TOP100排行榜第三。

據廣東省衛健委數據,目前,廣東省有中醫醫療機構達到2.3萬個,有中醫醫院192家,其中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有36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有72家。廣東省醫療衛生機構年中醫診療量突破2億人次,年中醫出院量突破了200萬人次。

展望未來:廣東中醫藥經驗如何推廣

廣東人相信中醫、中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常見病、多發病治療首選中醫中藥;第二,保健方面首選中醫中藥,尤其在食療方面如煲湯、涼茶;第三,廣東的道地藥材質量好,老百姓信得過;第四,廣東是人口大省,廣州又是超級大城市,人口多,這樣一來中醫中藥就用得多。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孫升雲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針對廣東中醫藥經驗如何向全國推廣?孫升雲建議,首先要立法保證中醫藥發展的健康環境。其次是建立良好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比如中醫藥進中小學校園等,要加強中醫的繼續教育,提高中醫師的水平,政府要提高基層中醫尤其是社區醫療機構的待遇,讓中醫師正常到社區、鄉村行醫。

孫升雲強調,廣大中醫從業者要學會用現代語言解釋中醫藥,讓更多的人理解中醫藥,通過臨牀療效使更多的人信服中醫藥。如果告訴中老年人“脾虛”,他們很快就能理解,但年輕人則不然,這體現了中醫文化的斷檔問題,需要通過中醫進校園的形式跟學生去解釋,“脾虛”指的是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症狀。通過中醫進校園、西醫學習中醫等方式,實現中西醫結合,使民衆更瞭解中醫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