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中國女籃以74:62擊敗比利時隊,以小組第一晉級淘汰賽。視覺中國供圖

3∶0勝意大利隊,再3∶0勝阿根廷隊,中國女排毫無保留的絕地反擊爲自己告別東京奧運會的最後兩場"榮譽之戰"平添了一抹悲壯色彩。

至此,球迷心心念唸的三大球奧運之旅,只剩女籃還留在東京"孤軍奮戰",捍衛着"三大球"最後的尊嚴。

與奧運成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足、籃、排三大球項目,在國內均有"職業聯賽"作爲底座,按照頂層設計,本該源源不斷爲國字號球隊輸送高水平後備人才,但用人之際環顧四周,"能打"的人實在太少。

半壁江山只剩女籃獨苗

今天傍晚,中國女籃在小組賽的最後一場比賽中,以74∶62擊敗比利時隊,三戰全勝,昂首挺進1/4決賽,向着贏得奧運獎牌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但這是中國奧運軍團"三大球"項目僅剩的榮光了。

球迷不忍責備創造了無數輝煌的中國女排、付出畢生心血的郎平指導,也不忍苛求已經傾盡全力卻與對手存在明顯差距的女足姑娘,畢竟這些姑娘受苦受罪受累,仍看不到衝向輝煌的那一線光明。

更該反思和自責的男隊,甚至沒有出現在這屆奧運會決賽圈當中。

7月2日,中國男籃在奧運資格附加賽中以80∶105大比分不敵希臘男籃,自1984年之後,首次無緣奧運會決賽圈--這樣的結局實際上在去年夏天便已註定,至於中國男排、中國男足,更是早早在預選賽中出局,讓奧運賽場三大球項目只剩女子隊伍的半壁江山。

即使如此,人們對中國女排、中國女足、中國女籃在東京奧運會的前景,還比較樂觀--期待女排可以實現衛冕,女籃保守地制訂了"保八"的目標,女足也期待至少可以從小組出線。但是,當中國女足接連慘敗,中國女排黯然出局後,人們對三大球未來的擔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中國女足爲例,在本屆東京奧運會,中國女足先後以0∶5負於巴西隊,4∶4戰平贊比亞隊,2∶8慘敗於荷蘭隊,失17球小組墊底,結果與預期大相徑庭,如果再想到糟糕的後備人才培養,少有人關注的"超級聯賽",昔日的"鏗鏘玫瑰"想要在短期內再度綻放,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中國女籃相比於中國女足、中國女排,聯賽的職業化程度更高。征戰奧運的女籃球員基礎不錯,其中李夢、韓旭、李月汝、楊力維等球員,都具備了WNBA球員的水準,球隊在主教練許利民和教練組的悉心調教下,整體實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本屆東京奧運會極有可能獲得獎牌。

"中國職業化"危機四伏

"職業化"沒有錯,問題往往出在政策制定者對"職業化"的理解和維護。

就在本屆東京奧運會進行的同時,中超聯賽正在馬不停蹄地"趕賽程"--爲了給9月2日開始的卡塔爾世界盃預選賽12強賽讓路,所有的中超球隊,不得不在3天1場的高密度下、頂着高達35、36度的溫度進行比賽,以便國足能夠提前2周開始賽前集訓。

而作爲另一項國內職業化程度最高的賽事,CBA聯賽新賽季的賽制還因爲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無法確定。如果仍然實行賽會制,球員的心理、俱樂部的財務,都有可能成爲巨大的隱患,主客場是大家期待的結果,但前提還是防疫安全。

事實上除了"不可抗力"因素,職業聯賽最怕的還是"左顧右盼"和"朝令夕改"。自中國足球、中國籃球相繼進行職業化改革開始,不職業的情況就屢有出現--外援政策每年一變,賽程、賽制總有爭議,裁判問題更是頻惹爭議。當然,這些現象,隨着職業化的不斷深入,已經有所改變和緩解,但距離真正的職業化,還有一定距離。

以CBA聯賽爲例,2017年"管辦分離"後,CBA公司擬訂出一個5年發展計劃。但是,2019年男籃世界盃的失利,又讓CBA聯賽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中國籃球需要在國家隊和聯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因此CBA公司在外援等一些政策上進行了調整。而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CBA聯賽雖然最先重啓成功,一度成爲了國內職業聯賽的典範,但賽制的改變,以及季後賽場次的大幅度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又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凸顯出來--這纔有了CBA15傢俱樂部聯名,要求2021-2022賽季恢復主客場制的情況發生,"如果不恢復主客場,寧願聯賽暫時停擺"。俱樂部能否生存下去,已經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話題:在多數球員眼中,國家隊成績不佳的危害性,遠不如聯賽的生死存亡。

耗資更巨的足球聯賽面臨着更大的危機。往常城市球隊一舉一動都牽動數以萬計的球迷關注,如今比賽結束,纔有球迷意識到"自己的主隊"又完成一場比賽。

更致命的當然是經濟困境--至少4支球隊存在不同程度的欠薪問題--技戰術問題是最好解決的問題,經濟問題纔是能左右球隊去向的主導因素。

這樣的"職業化"聯賽,哪裏能培養出可以在奧運賽場爲國爭光的"職業球員"?

職業化最需要頂層設計

奧運男足賽場四強球隊分別爲日本隊、西班牙隊、巴西隊、墨西哥隊,其中日本隊、巴西隊名單當中均有超過半數球員在歐洲聯賽效力,而多數球員在本國聯賽效力的墨西哥國奧隊則完全出於教練的"定向選擇":球員之間配合更加默契。

只有高水平聯賽,才能鍛煉出高水平人才--"強大"沒有複雜祕訣,只有道路選擇和隨之而來的信心與決心,一旦國內"職業聯賽"僅能在"自娛自樂"層面滿足球迷觀賞需要,決策者們至少要爲接受青訓的青少年球員鋪平"求學"道路。

以本屆奧運會狀態良好的美國女排爲例,美國國內沒有女排聯賽,美國女排球員"只能"散在海外聯賽效力,其中在土耳其聯賽和意大利聯賽打球隊員最多。土耳其聯賽和意大利聯賽是當今世界女排水平最高的兩大聯賽--中國女排主攻手朱婷曾在土耳其聯賽當中保持極高競技水準--而得益於成熟的大學體育體系,美國女排年輕球員在青年階段便鍛煉出良好技術基礎,成年後出國打球順理成章。

縱覽職業強隊,無不是在高水平職業聯賽中接受錘鍊,隨後在國家隊"即插即用",所謂"整體",正是建立每名球員具備"整體能力"的基礎之上。相反如多支中國三大球球隊,多數情況下只有依靠"集訓"提升戰鬥力,其中差距自然難以彌補。

三大球項目的奧運反思,不該僅停留在奧運層面。因本屆奧運會延期舉行,2024年巴黎奧運會之前的新奧運週期只有3年,而羣衆基礎廣泛的足、籃、排三大球項目能否在巴黎奧運會上打響"翻身仗",國內的"職業聯賽"恐怕很難給出積極答案。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展望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的說法,體育已經與文化、教育、人才並列成爲強國目標,而如何"堅持文化教育和專業訓練並重,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提升重點項目競技水平,鞏固傳統項目優勢,探索中國特色足球籃球排球發展路徑,持續推進冰雪運動發展,發展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職業體育賽事",纔是體育決策部門需要用心研究、解決的"綱領"問題。

本報北京8月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楊屾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