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好喫的瓜,當屬西瓜。按照江浙一帶的老說法,立秋前後要喫西瓜,原因是立秋過後的西瓜不僅產量下滑,品質也逐漸變劣,錯過了這個當口,就要等明年才能再享受那一口淡紅蜜汁的清涼了。

媒體曾報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瓜國。此前根據今年五一小長假數據,上海人喫瓜比例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人喫瓜比例佔全國首位 @央視網微博 截圖事實上,上海人對西瓜的熱情是有歷史的。1918年上海小報《笑舞臺》上有文章提到:“甲曰:春花秋月最足動人,夏日以何者爲最?乙曰:西瓜!”不止於此,1934年《申報》一篇科普文更是直呼“夏季水果,王的西瓜”!

1926年上海新華書局推銷小說《清宮十二朝演義》,借西瓜幌子吸引閱報者目光,還亮出了“喫西瓜可以解渴,看小說可以避暑”這一有趣標語

1914年《時報》新聞漫畫裏的運西瓜船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生活精緻的老上海中產階級,一貫是很重視西瓜正宗與否的。1947年盛夏,化名“小文”的上海作家在一篇隨筆裏感慨:西瓜“這口福僅是江南人的”!“小文”對西瓜的品相極爲挑剔,對於市面上的“雜瓜”甚是不滿:“在異鄉,這些黑皮紅瓤下劣的瓜種,也視爲珍貴的了。”由此她內心更加想念上海故園,想念家鄉“青皮白肉蝴蝶子的雪瓤西瓜”。

1929年《新聞報》廣告漫畫“喫西瓜”有錢人有細緻的挑揀,普通上海民衆也能盡己所能發掘出一堆西瓜裏的極品。挑瓜是很有門道的。1928年,面向普通民衆的《上海常識》雜誌發表了小貼士《喫西瓜》,作者貢獻出了他分辨西瓜生熟的竅門:第一招是“看它的瓜蒂,若是凹進去很深的,這隻瓜就是熟的”,第二招是“把手指在西瓜上彈幾下,聽它發出來的聲音,若是木的,這隻就是熟瓜”。

歷史地看,西瓜對不少老上海普通百姓也不是能夠隨心享用的“賤物”,不少近代上海家庭還是難得有福氣消受一隻西瓜的。於是乎,精明的老上海人便會想法設法將每隻西瓜每個部位的價值發揮到極致。1934年的一篇札記寫道:“瓜子曬起來,瓜皮醃起來,消遣食品也有了,泡飯小菜也有了!”

老上海的販夫如何叫賣西瓜?史料留存了生動的賣瓜“聲景”。1947年《和平日報》上一篇散文的開篇記道:“西瓜要伐,雪瓤西瓜!”這篇文章還透露了兩條有關近代上海瓜市的重要信息:其一,近代上海市面上銷售的西瓜多半由浙江走水路運至十六鋪碼頭,上海城附近各縣的“本地瓜”僅佔很小份額。據說那時每到暑天,十六鋪碼頭就會“堆滿了西瓜,其他水果黯然失色”。

1934年7月《申報》新聞攝影“西瓜大批到滬”浙江銷往上海究竟來自何處?那時上海西瓜有前後兩波供貨。第一波瓜數量大,來自杭州,但品質稍次。第二波瓜以“馬鈴瓜”、“老虎瓤”居多,摘自嘉興平湖,質量要略勝杭州瓜一籌;其二,老上海的西瓜銷售局面很是多元,除卻整隻出售的水果店鋪外,也隨處可見面向黃包車伕、苦力等窮苦大衆的“西瓜攤”,那裏西瓜是切成小片叫賣的,讓囊中羞澀的城市底層勞動者也有機會稍稍清涼消暑。

1934年黃埔江上成片結對的西瓜船

1934年蘇州河靠泊小船上挑西瓜擔子的販夫海寧的“蜜瓤西瓜”也是老上海風靡一時的消夏絕品。所謂“蜜瓤西瓜”,其實就是那時海寧特產“雪團瓜”,據說這種瓜能帶給懂行品嚐者“味甘逾蜜,氣香芳蘭”的獨特享受。由於上海市面上仿冒浙江優品瓜的雜瓜不計其數,1940年代平湖幾家售瓜企業還聯合展開“正品標記”行動,讓正宗產自平湖的西瓜“個個印有標記”。

1941年上海銷售平湖枕頭瓜的廣告

1944年上海金城西瓜行“新到平湖西瓜”廣告與此同時,蘇南各地的名品西瓜也有流入近代上海市場的,雖然數量不比浙瓜,但也在品質保證上下足了功夫。譬如1930年代上海天生恰記商行就發售產自江蘇常熟王莊的老虎黃西瓜,爲確保瓜品新鮮,該行每天都會派出專車前往常熟拉貨,把甜美西瓜從田間地頭直接搬上市民餐桌。

1940年代的“國產陵園西瓜”夏日喫西瓜的靈魂在於一個“涼”字,可以說西瓜是老上海市民階層最經典的消夏伴侶。冷西瓜何處尋?老上海的“冰瓜”方式真可謂五花八門。1938年夏季,平湖西瓜公司在上海北蘇州路設立代銷點,既按擔計價批發西瓜,也緊跟市場需求,提前冷凍好西瓜,以一元一隻的較高價格出賣“冰西瓜”。

1930、1940年代,上海、北平等大都會的高級冷飲店也會利用新鮮西瓜製備一種廣受歡迎的果汁飲品——“冰西瓜水”,具體做法是“成熟的西瓜剖開後,把肉心挖出去子,放在舂鉢裏搗出汁水,用布濾清,注於玻璃杯內,加冰糖與檸檬汁”。

頗爲有趣的是,西瓜在近代上海國貨運動盛行的歲月裏也是“實力擔當”,那時支持國貨者認爲冰激凌等冷飲侵犯中國經濟主權,本地西瓜則是當仁不讓的“中國冷飲”。1936年7月,《上海報》有文“提倡喫西瓜”,呼籲民衆在日常冷飲消費時多多關注國產西瓜,避免冰激凌等外來冷飲過度擠壓西瓜的市場。作者奮筆痛批冰激凌等西式冷飲對西瓜時令市場的擠佔:“近年以來,人們對於消暑所需的食品,都改飲汽水、橘子水、冰激凌、果子露,尤其是有錢的人們,無論在交際場中或家庭之內,每飲必以汽水、冰激凌相進。而且這一類摩登的飲料,都是外人經營的商品,現在竟掠奪了西瓜的銷售市場,以致西瓜售價大跌!”

1947年《前線日報》刊登的西瓜攤簡筆畫近代上海的西瓜從來沒有華洋邊界,寓居上海的西方人裏大有酷愛西瓜的老饕,甚至不惜出高價收購精品西瓜。1937年發表在《大公報》的《漫談上海的西瓜》一文介紹,近代上海出現了專門面向旅滬洋人售賣西瓜的販子,讓人嘖嘖稱奇:“還有一般通英語的瓜販,專門向各西人住宅及酒排間等兜售,此種營業雖沒有中國人方面大,但利益卻駕而上之,至少也得和中國人購買相差一倍!”

另外,老上海的西瓜田也不乏趣聞。1938年8月,《上海報》的一則瑣談半真半謔地提醒讀者:“月明之夜,夜行者經瓜田旁,切戒彎腰跋履,有遭誤槍之危險,蓋瓜田李下,烏不可注意乎!”看來西瓜這口美味,人獸都很惦記吶!歷史段子,我是沒工夫具體查證了,再不出門瓜就要立秋了!

來源:澎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