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經濟如何發展?農民羣衆如何致富?玉門市清泉鄉清泉村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清泉村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契機,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深入挖掘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黨支部+基地+合作社+黨員+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通道經濟,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小村”變成了“名星”,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16萬元,多元發展給羣衆帶來了真真切切的實惠。

“小產業”撬動“大發展”

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清泉村4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務工創業,常住人口僅247戶497人,3個黨小組也只有黨員75名。“空殼村”和收入不高問題讓羣衆漸漸失去了對土地的依賴和信心。

“只有讓百姓富起來,才能改變這種現狀”,爲此,清泉村黨支部反覆考察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帶領10名種植能手、致富能人和黨員幹部,成立了火燒溝種養殖合作社,並多方籌集資金53萬元,搭建溫室26座發展人蔘果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人蔘果產業在清泉村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目前,清泉村黨支部已牽頭搭建溫室63座,帶動羣衆達100餘人,實現了農業有增效、農民有增收。

2020年,清泉村黨支部多次召開村“三委”會議研究,整合閒置土地,積極爭取項目,以“黨支部+合作社+自主經營”的模式,籌集資金96萬餘元,新建日光溫室14座,由清泉村黨支部牽頭抓總、合作社負責經營管理,技術帶頭人負責指導培訓,優先僱傭本村農戶種植生產,一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4萬元。

“從前我們這裏都是黃土地,靠天喫飯,供娃娃上學費勁着哩,這幾年有了政策扶持,村書記支持我嘗試種植玉米和葵花,我也帶動周圍的人一起搞種植業,有了收入,有了靠山,我們就放心大膽實踐就對了”。清泉村致富帶頭人劉建平說。

“多元化”走出“共富路”

“我聽到這個項目的時候就覺得靠譜,豬價現在漲勢多兇猛啊,這豬渾身是寶兒,可是我們致富的金疙瘩”,養殖大戶錢寶林激動地說。這是什麼項目,讓大夥都信心滿滿,原來是高標準生豬養殖場。

過去,依託清泉鄉“祁連清泉”羊羔肉特色產業品牌,清泉村大多數農戶致力於發展肉牛和肉羊養殖,但產業規模化發展的程度並不高。爲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清泉村黨支部堅持“以人蔘果和肉羊產業爲核心,拓展延伸其他養殖業爲輔”的多元化發展思路,積極探索,多方發力,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總投資3000萬元、佔地面積204畝的萬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通過建設設施標準化、品種優良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高標準生豬養殖場,大力發展生豬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項目自建設以來,已完成場區圍欄、生活區,庫房及豬舍主體、水電安裝、管網鋪設等一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二期工程,並陸續調引生豬入欄。項目建成後,年可出欄優質商品肉豬3萬頭以上,解決當地就業10餘人,年銷售收入1.3億元,在提升生豬養殖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同時,填補了清泉鄉生豬標準化養殖的空白,每年可爲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萬餘元。

“好項目”描繪“新藍圖”

塵土飛揚,機器轟鳴,清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剛早早就來到312國道服務區查看項目進展情況,他操着大嗓門與施工人員交談:“你們要抓好進度,但是工程質量必須保證,不能因爲趕工就偷工減料......”。

“百姓富起來了,我臉上也有光,打心眼裏高興,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好了、做到位了,羣衆才才能住的安心、喫的放心、花的舒心。”他摳了摳手上磨出的陳繭這樣說。在李書記心裏,這片熱土早已是一副畫卷,他的勾勾畫畫只爲清泉村的羣衆造福。

2018年,312國道恢復通車,清泉村黨支部充分挖掘自身區位優勢,利用四組西側中鐵十二局遺留的廢棄拌合站,通過“謀劃項目、分析政策、專人負責、精準對接、服務代辦”等工作方式,引進酒泉奧威汽車服務公司,投資500餘萬元建成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培訓基地,在清泉312國道服務區大力發展三產沿路經濟。項目建設過程中,清泉村從招商引資的角度出發,從促進當地羣衆增收致富、加強自身發展動能入手,以土地租賃的方式向項目業主租賃土地,30年可爲村集體經濟帶來385萬元的收入,有效帶動了當地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此外,清泉村黨支部黨員幹部齊心協力,通過多方蒐集信息、分解任務、主動對接,引進投資500萬元的祁玉建材廠項目和投資3000萬元的萬華金昱加油氣站招商引資項目,累計帶動羣衆就業50餘人,國道經濟在清泉村逐步發展壯大,每年可爲村集體經濟帶來近23萬元的收入,也爲清泉村羣衆增加勞務收入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通訊員 李娜 楊棋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