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3日電(記者 馮志偉 朱友芳)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濃密的白楊樹葉,灑在新疆吐魯番高昌區新城西門村整潔的街道上時,艾外都拉穿上乾淨的白色工作服,來到吐魯番西門村饢產業園,開始一天的打饢工作。

艾外都拉來自1200多公里外的和田地區,在西門村饢產業園,夫妻倆每個月至少能掙6千元,生意好的時候收入上萬元,是以前的好幾倍。幸福收入“饢”中,錢包鼓起來了,艾外都拉有了新的計劃,正在考駕照的他準備買輛小汽車。

西門村饢產業園是西門村發展村級產業的重點項目,也是湖南援疆民族團結示範園。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給予資金支持,產業園建成後,可日均產饢10萬個。產業園採取公司+合作社的方式,直接帶動周邊300餘位農戶就業。

西門村饢產業園制饢車間

制饢車間裏,村民穆依布拉·熱蘇力在饢坑前忙碌着。加入饢產業園後,他每個月有4500元的穩定收入,更讓他開心的是,自己打的饢已經銷往湖南市場,擺上了湖南“疆品入湘”農產品的櫃檯上。

西門村位於吐魯番市高昌區城郊,維吾爾族佔總人口的98.4%。“以往,村裏的主要勞動力特別是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鄉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貧困發生率高。”吐魯番高昌區新城新城西門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茹蘇力·買買提介紹。

爲擺脫貧困,提高村民收入,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採取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幫助西門村發展鄉村產業。除了饢產業,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注入資金,幫助西門村引進了年產3000噸的葡萄乾精深加工企業,建立了“肉鴿”養殖基地,促進羣衆增收致富。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6000元。

走進西門村,道路兩旁綠樹成蔭,饢香滿園,葡萄架上碩果累累,鴿哨聲劃過藍天。由湖南省援建的紅石榴文化廣場上,維吾爾族的孩子們在盡情地玩耍。廣場旁邊是正在裝修的鴿膳坊特色餐廳,今年將正式投入使用。

西門村養鴿歷史悠久,但以往均爲散養,既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采用科學的養殖方法,經濟價值不高。

爲充分發揮產業優勢,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爲西門村每個養鴿戶免費提供專業鴿籠,並建起了鴿膳坊特色餐廳,從孵化、養殖、銷售等全流程進行幫扶。同時,組織專業的農業技術專家,爲村民定期舉辦鴿子養殖技術培訓。如今,村民們養鴿意願高漲,許多村民嚐到甜頭後,開始擴大養殖規模。

“一戶村民養殖五十對鴿子,一年收入就能上萬。現在全村養鴿子的有180多戶,最低一年收入能有7千多,高的能超過15萬元。我們接下來準備開建鴿子孵化基地,爲村民提供鴿源。”茹蘇力·買買提介紹。

爲了提高工作效率,援疆幹部聯合吐魯番市科技局,爲新城西門村量身打造出了鄉村振興智慧服務平臺,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手機APP上找幹部、反映問題,援疆幹部可以第一時間瞭解村民所需,並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吐魯番高昌區新城西門村

“現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把村裏街面修繕一新,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還爲村民贈送了價值二十多萬的農具,修建文化娛樂場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富民安居工程,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茹蘇力·買買提說。

如今,來自湖南的援疆幹部每週都要到西門村走街串巷,走進維族羣衆家裏,與他們傾心交流,爲他們排憂解難,幹羣關係越來越融洽和諧。

茹蘇力·買買提介紹,今年村裏的目標是力爭實現村集體收入、村民收入和就業“三個翻翻”,打造鄉村振興的“援疆樣本”。“如今,村集體收入、村民就業人數僅上半年就翻了一番,村民收入預計明年也將實現!”

2020年9月,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的牽線下,吐魯番市新城西門村還與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簽訂了共建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示範村協議。雙方約定攜手共同探索和共享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和做法,深入推動兩地交流交融,推動兩地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作爲“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引導兩地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致富能手等鄉土人才之間交流互動,手把手幫帶結對村青年農民學習致富技能,提高致富本領。

西門村紅石榴文化廣場

今年,來自十八洞村的兩位村幹部來到西門村,將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等經驗傾囊相授。與此同時,西門村也派出致富帶頭人、村幹部來到十八洞村考察學習,感悟山鄉鉅變的奮鬥精神,見證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十八洞村的脫貧道路對我們啓發很大,同時,在湖南援疆幹部的幫助下,村民們的思想觀念在逐漸轉變,大家都認識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茹蘇力·買買提說。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