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記者通過隨機應聘,“臥底”網紅奶茶店“奈雪的茶”,發現多家分店存在蟑螂亂爬、水果腐爛、抹布不洗、標籤不實等問題。“奈雪的茶”隨後道歉,涉事門店當天暫停營業。

“奈雪的茶”並非個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年上半年對1點點、茶百道、7分甜、都可、熊姬等多個品牌奶茶店突擊檢查,發現不少問題。5月份,蜜雪冰城被曝篡改開封食材日期標籤,違規使用隔夜食材。6月份,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專項抽檢結果顯示,喜茶在微生物、糖類方面存在風險。而2018年、2019年,喜茶就曾被曝喝出“異物”。

混亂污濁的後廚、不堪想象的細節,與這些茶飲店裝潢精緻、桌明幾淨的形象不太相符,與它們越來越高的價位、“高端茶飲”的定位更不相符。更讓人訝異的是,一邊是新式茶飲亂象頻頻、屢曝醜聞,幾乎成爲食品安全的“重災區”,一邊是風頭過後,這些茶飲店門口依舊門庭若市、生意火熱。對這些網紅品牌來說,被曝光、被查處,可能也就是多一句道歉、多一次熱搜而已。

對消費者來說,“知其不可買而買之”,其實有些無奈。這家門店存在的問題,其他門店可能也有;這個品牌存在的問題,其他品牌可能也存在。不能指望消費者個個都是福爾摩斯,也不能指望媒體記者個個都化身“臥底”。

保障食品安全,不能靠經營者的良心,只能靠監管者的決心。2019年5月公佈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然而從制度到實踐,尚有不小的距離。當務之急,是要加強監管執法力度,整合相關部門力量,打造一條嚴密、無縫的食品安全監管鏈條。

加強監管執法力量,不妨考慮在科技監管上下功夫。前幾天,新出臺的《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明確了一條規定:從事網絡餐飲的小餐飲店,應當逐步實現以視頻形式在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實時公開食品加工製作過程,很有參考價值。在餐飲企業安裝監控攝像頭並聯網,讓後廚實景加工、製作的全過程盡收消費者眼底,應該會讓食品安全狀況有一定改善。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食品安全涉及億萬國民的最切身利益,守護食品安全,再嚴也不爲過。對於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要從嚴懲治、形成震懾。道歉如果有用的話,還要監管幹什麼?如果違法者所承擔的違法成本遠高於利益所得,還有人敢鋌而走險、一犯再犯嗎?

(陳立民)

來源:新華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