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鉅野法院永豐人民法庭堅持“一處法庭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路子,把非訴訟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創新“楓橋經驗”,鋪開“無訟村居”建設,法官走出去,身份亮出來,讓法庭離羣衆近些、更近些,對簿公堂的糾紛連年下降,口碑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你們都年輕,正忙工作,不用年年月月的來看我!”每年主題黨日、春節、假期等時間,鉅野法院永豐法庭黨支部的法官幹警都要到麒麟鎮前馮橋村,看望有着60年黨齡已95歲高齡的李貴菊老人,聽老人憶黨史、話黨恩。

永豐法庭三樓的黨員之家,每個月都會開展談心談話活動,黨員幹警們每人從三個方面進行檢視,問三個是否,即是否亮出了黨員身份、是否對當事人有“冷橫硬推”、是否做到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統一。用好談心談話這把“金鑰匙”,做到了黨建與審判、司法服務、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服務不是做樣子,哪裏羣衆多我們就去哪裏,羣衆什麼時候有時間,我們就什麼時候去。”永豐法庭庭長劉建民說。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法治既是關鍵的助推力量,又是重要的衡量指標,永豐法庭轄區經濟活躍,縣域重點企業、電商企業衆多,爲助力營商環境建設,從開通綠色通道、謹慎採取保全措施、維護企業用工穩定、妥善處理合同糾紛等多方面入手,幫助企業防範風險、紓困解難。堅持“誰執法、誰普法”,利用轄區農村集會時間,開展“鄉村法律服務驛站”活動,有針對性的提供勞務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羣衆身邊的法律知識。《民法典》頒佈實施後,考慮到羣衆白天需要生產經營,於是避開農忙,利用晚上時間,走到羣衆中間,羣衆懂了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糾紛在前端得以消化。

以轄區麒麟鎮南曹村爲例,通過敲門問平安、入戶講法治、村民說事、法官講法,3年來沒有一例糾紛“對簿公堂”,成爲“無訟村居”建設樣板。

家住麒麟鎮的原告張某與被告呂某是鄰居,被告趁原告外出探親之際擅自在原告大門前左側壘磚牆,嚴重影響原告通道正常通行及排水,經法官主持調解,被告應清除磚牆及雜物,但調解之後被告仍拒不履行,考慮到是相鄰糾紛,處理不當兩家可能成爲“世仇”,在劉建民的帶領下,再次來到該糾紛事發地,談起“三尺巷”的典故,並講明利害,被告兩手一攤、臉一紅說“法官,你不用說了,我現在就拆!”聽被告這麼說,原告掛不住臉了:“那我也讓出30公分作爲排水溝。”隨即雙方握手言和。

其實該法庭早在2017年便成立了“駐村速調工作室”,與村“兩委”、村民理事會等自治組織互聯、互通、共建,調解室日常由村居調解員登記、分流,釋明解紛渠道,需要法庭參與的,掛鉤法官到現場辨法析理進行調解。前面化解不了的案子,立即轉入速裁程序,成立“城區金融速裁團隊”,通過訴前調解、司法確認、速裁的無縫銜接,實質化解了63%的案件,辦案週期縮短至7天左右,讓人民羣衆儘快從訴訟困擾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生活。

通過構建貫穿於訴前、訴中、判後的全程調解格局,法庭服判息訴率連年保持在96%以上。“黨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走出門去服務、撲下身子調解、公平公正審判,只有這樣離羣衆才能越來越近,糾紛纔會越來越少。”劉建民說。

來源:大衆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