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受德爾塔變異毒株影響,全球疫情起伏反覆,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聚集性疫情,本市也出現京外關聯本地確診病例。持續延長的傳播鏈條提醒我們:警報再次拉響,風險就在身邊。

德爾塔更高傳播力、更高病毒載量和更短潛伏期等特點,改變了過去“密接者”的範圍和概念,給全球抗疫帶來了新的挑戰。眼下國內正值暑期,是旅遊出行高峯,機場車站、熱門景區等一旦不慎,容易成爲病毒傳播樞紐。形勢確實複雜,但我們也要看到,對我國來說,目前疫情總體仍在可控範圍,去年以來採取的防控措施依然有效,疫苗的廣泛接種也大幅減緩了病毒的傳播速度,爲防控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窗口。總的來說,國內目前沒有疫情大規模暴發的現實環境,當務之急,還是把常態化防控各項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

緊繃防控之弦,阻斷病毒傳播,重中之重便是“早”字當頭。“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中國抗疫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也是應對新一輪疫情的關鍵所在。疫情防控,就是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處置更迅速、措施更嚴格、封控更果斷,越能守護公共安全。事實上,本輪疫情之所以呈“多點開花”態勢,毒株變異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同時暴露出一些關鍵場所思想鬆懈、防控疏漏的問題。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面對更狡猾兇猛的病毒,必須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儘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做在前頭。常態化疫情防控也好,核酸檢測、流調溯源、密接追蹤、封閉管控也好,每一步都把動作做到位,疫情防控就有了穩定的基本盤。

“四早”是基於科學防疫的行動指南,也是貫穿於城市治理的系統工程。每一個“早”的落實,都依託於一整套精準嵌合的應急響應機制,涵蓋疫情防控的各個方面、各條戰線。做到“早發現”,需要醫療機構當好“一線哨所”,也需要廣大市民積極做好自我觀察;用好“早報告”,需要市民、社區、單位等各方層層壓實責任,也需要後續處置周嚴快速;堅決“早隔離”,前提是做好流調溯源,找到重點人羣實行精準管控;實現“早治療”,則必須以充足專業的醫療資源爲保障,方能改善預後、提高治癒率……可以說,“四早”環環相扣,一步慢則手忙腳亂、失防失守,一步早則贏得先機、掌握主動。疫情風險隨時隨地可能存在,病毒變異還有無限可能,但只要堅持“早”,就能儘快鎖定“風險點”、切斷傳播鏈。而這一堅持不懈、快速反應的過程,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持續淬鍊升級的過程。

疫情當前,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落實“四早”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其中既包括爲構築免疫屏障獻出一“臂”之力,積極做好個人防護,也包括主動關注權威信息、有情況即刻彙報、有不適及時就醫等等。去年6月新發地聚集性疫情中,首例確診患者“西城大爺”唐先生主動就診、精準回溯,“教科書式操作”被贊“爲北京防控疫情立了大功”。而最近出現的京外關聯本地確診病例中,有到張家界旅遊的一家三口,在返京前即向社區彙報旅行史,有效防止了病毒擴散。“人人爲我、我爲人人”,這樣的行動自覺,不僅是每個人對自己的保護,也是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

每個人都是防控戰線的一員,協力壓實“四方責任”、堅決杜絕防控盲區,就能儘快“雲開‘疫’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