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記者在某大型社區探訪時發現,這裏的樓梯間空間被佔問題十分嚴重:有堆放雜物的,有晾曬被子的,有養鳥養狗的,還有肆意吸菸的。在最誇張的地方,一堆舊木板把樓梯轉角徹底擋住,逼得人只能擰着身子跨臺階往下跳。居民感嘆:這樓住得可真“要命”。

公共空間堆放雜物是個老問題。雜七雜八摞一塊,不僅看着糟心,同樣暗藏隱患。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火災中近半數發生在居民住宅。而樓梯間作爲生命要道,一旦梗阻不暢,勢必耽誤通行效率,還會加速火勢蔓延。可以說,救援遲一秒,疏散慢一秒,生命受到的威脅就多一分。亂堆雜物佔用公共空間,決非個人小節,而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大問題。

事情很清楚,道理很明白,也從來不乏加強管理的呼聲,可樓道堆物爲何就管不住?就如上述小區,相關的宣傳與清理一直在做,但往往是一陣風后一切照舊。從居民的角度看,根本上還是僥倖心理作祟,認爲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家門口;從社區和物業角度看,要麼是勸導居民“磨破嘴”,要麼是替人清理“跑斷腿”,辛苦了一番對方還可能不領情。一來二去,樓道里的雜物就像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還有一茬。

說起問題來,總是個人有個人的藉口,個人有個人的想法,但惟獨忽視了,樓道堆物首先是一個法律問題。從《消防法》到《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再到新近出臺的《高層民用建築消防安全管理規定》,都對此進行了明確規定,並給出了警告、罰款等具體懲戒措施。這也意味着,樓道堆物不是堆什麼、怎麼堆的生活習慣問題,而是絕不可以堆、堆了要挨罰的法律懲戒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動真格,在勸說無效後,該訴諸法律的絕不和稀泥,這是維護法律尊嚴的需要,也是對所有人真正負責。

當然,這一過程中也應有堵有疏。針對居住條件狹小、儲存空間不足的現實問題,社區也不妨探索打造“共享儲物間”,引入智能儲物櫃,讓確實有儲物需求的居民付費租用。辦法總比困難多,發揮共治共管經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總能找出最優解。

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環境安全、整潔、美觀。以硬性規則約束人們的行爲,堵住“懶”“散”“佔”劣習。在此基礎上,以貼心服務讓生活更方便。久久爲功,文明習慣終將養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