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7月26日晚9时半接到支援南京二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卫中心)的任务后,南京市第一医院迅速建立一支由7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驰援队伍。为了抢抓时间,队员们不时在雨中奔跑,对接各项步骤。雨水与汗水交融,点燃了抗疫的斗志。

因为是临时整建制接收的病区,病区格局需要重新搭建。整理病床、贴床号、配备物资、走区域流程、培训……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27日21时,病区初具规模。21时30分,医疗队员在简易的食堂,一边吃着盒饭,一边迅速分组,同时再次推敲每一个细节。领队杨振华主任和詹慧科护士长再次交代了注意事项。

陌生的环境,临时组建,从陌生到熟悉的同事,南京市第一医院医疗队仅用8个小时打破阻碍,迅速入位。回到集中驻地,已是华灯渐灭。

7月28日早晨,医疗队接到通知,晚上8时正式启用病房。12小时内,詹慧科护士长接听、拨打了100多个电话,与杨振华主任和其他同事们一起,定下了接收病人的每一个具体事项,她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这也是一场赛跑中大家来‘找茬’的较量。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而身处隔离病房的我们,细节决定的是生死!现在大家跑得越快,找到的问题越多,医疗队员和患者在后面就越安全。”

夜的较量!1个小时病人全部到位!

7月28日19时30分,一切尘埃落定。20时35分,正在焦灼等待中,传来通知:“马上转运病人,你们到门诊大厅迎接!”

杨振华主任在病区坐镇指挥,詹慧科护士长、陶钰护士长、顾建丽护士长及第一班护理组长殷非等队员共同迎接病人。

病房位于六楼,医疗队员乘电梯到二楼门诊,穿过几十米门诊大厅到门口接病人。晚间照明不好,路途又有些曲折,给身穿防护服的队员们带来了困难。因为这是儿科、成人混住病房,病人要抱着孩子,医疗队员要徒手帮忙运行李,真是难上加难。来来回回十多趟,隔离衣下汗水浸透。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医疗队员的工作状态。“您抱孩子跟着我,注意不要撞到!”“您还好吧,需要我扶您吗?”“我来拿,您走好!”一切井然有序!

21时35分,1个小时内,21位病人全部到位。事后,病人中的一位阿姨告诉詹慧科护士长,防护服下行动略显迟缓的背影,隔离面屏下温柔的话语,虽然看不清面容,但却是这个夏天夜晚留给她最美、最深刻的记忆!

7月29日凌晨2时,收治病人的第一阶段任务终于完成,医疗队员们这时才默默脱下防护服。夜很静,如曾经逝去的千百万个!而从此刻起,将有一群医疗队员在此驻守,驻守起抗击新冠病毒的长堤,驻守成保护家园的钢铁长城!

持续奔跑!仅4天病房规范运转!

虽然医疗队员们事先预估、测试了各个环节,但是真正收治病人后,新的问题仍然在不断地考验着医疗队员们!

从病人到设施,从设施到感控流程等,只有真正运转后才知道还有更多细节需要完善!每天早上按时参加国家督查组感控会议,提出困惑,找出问题。跟着院感专家一遍一遍走流程,接受各级感控专家一遍一遍检查,邀请感控老师问题。参加过武汉抗疫的“老兵”陶钰护士长、有隔离病房管理经验的顾建丽护士长……杨振华主任和詹慧科护士长与这些“身经百战”的医疗队员们随时讨论、随时解决发现的问题,按照上级下发的规范严格执行院感防控。

迅速熟悉医嘱信息系统,制定各班工作流程。一周内召开两次质控会议,争取问题早解决,实现安全有保障!医疗队员们不分白天黑夜持续奔波在临床一线,思路越来越清晰,问题越来越少,瑕疵之处也被完美解决。仅用4天时间,隔离病房规范运转!现在进入病区,一片整洁、有序!

院感专家现场检查后说:“你们是速度最快、最有效率的一支队伍!你们的思路非常清晰,感控没有问题,不放过任何细节!”

因为责任重,所以不停歇!一周的日夜兼程,终于安定下来,病房实现平稳运转!詹慧科护士长说:“从没有想过,我会身处疫情的中心;也没有想过,我会带队在最前方与病毒面对面!当我穿着防护服站在病房,我时常在想,护士们怕吗?病房中的病人怕吗?护士们告诉我,他们不怕,如果自己都怕了,病人怎么办?病人说,他们也不怕,因为有我们,虽然看不清我们的容颜!”

众志成城,携手战“疫”,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医疗队伍,面对疫情,南京必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通讯员 詹慧 孙忠河

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