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山東姑娘,在東京奧運會游完了孤獨的10000米

東京這座城市剛剛甦醒的時候,在東京灣臺場海濱公園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項目中,經過近2個小時的角逐,今天的第一枚金牌誕生了。

這是一場長達10公里的漫長競逐,更是選手們與自己意志力和耐力的較量。

文/ 瑪麗

7月14日,在中國奧運代表團公佈的出征名單中,一名參賽選手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參加馬拉松游泳比賽的辛鑫,只有其一人蔘賽,卻有5位教練及工作人員,參賽選手辛鑫「五陪一」的後備團隊配置,讓馬拉松游泳這個陌生的奧運項目逐漸被大家關注。

最終,在今天早晨結束的馬拉松游泳項目中,共有25人爭奪最高榮譽,巴西名將安娜-庫尼亞以1小時59分30秒8奪得冠軍,中國選手辛鑫排名第八,成績爲2小時10秒1。17分鐘後,第25名的阿爾及利亞選手也游到了終點,全場工作人員爲她鼓掌。

辛鑫曾說,自己獨自遊着,整場比賽就是不放棄,即便被落下了,比的也是一種精神。

01

這條賽道上充滿了孤獨

「這是一項與衆不同的運動,在那裏你身邊都是敵人,而最大的鬥爭是與自己。在水中,你完全脫離了現實世界。每隔三四次你就會聽到船引擎的隆隆聲並聞到一股柴油味,但隨着你的頭沉入水下,一切都變成白噪音和悶聲。」一位選手曾這樣描述一場馬拉松游泳比賽。

許多人都喜歡用「孤獨」來形容這項運動,在訓練時,往往當別人起水時,你還在水裏遊;而在比賽中,除了解說的聲音,兩個小時大部分時間你只能聽到運動員手臂不停的划水聲,很難再有其他聲音的出現;第一次在公開水域游泳的人,會伴有巨大的恐懼感,因爲你面對的更多是未知的、不確定的,這都是在公開水域特有的。

本屆奧運會,辛鑫是中國代表團唯一一名參加公開水域比賽的選手,不僅沒有隊友並肩作戰,在這項運動中,這個略顯文靜、帶着眼鏡女孩還要忍受兩個小時和自己獨自的鬥爭。

事實上,這個項目有集團優勢,雖然距離很長,但高手之間的相差的實力不會很大,如果同一個國家能有多名運動員參加,那麼就可以事先制定戰術,可惜我們國家只有辛鑫一個人取得奧運資格,獨自前行。教練曾說,她是一個給她越大壓力、越大承受,反而越堅強的姑娘。

這位96年出生的山東濟南小姑娘,因爲參加馬拉松游泳比賽,被人們親切地稱爲「鐵姑娘」。辛鑫在15歲的時候就嶄露頭角入選省游泳隊,她本身是國內800米自由泳好手,在2013年全運會上,她以8分19秒43的成績奪得800米自由泳冠軍並且打破亞洲紀錄,但這些項目在國際上的競爭非常激烈。

也是在那屆全運會上,辛鑫開始挑戰馬拉松游泳,辛鑫的優勢之一就是耐力,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決賽,以2小時05分33秒35的成績奪得冠軍。也是從那個時候起,辛鑫的距離從800米變成了1萬米。

辛鑫認爲想要問鼎馬拉松游泳冠軍,除了一絲恰到好處的運氣外,剩下的就是不放棄的「拼」。因爲馬拉松是項極具耐力和意志力的項目,而在這種複雜的比賽環境中,對辛鑫在平時的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短距離游泳運動員一天訓練量在3000-4000米,長距離在8公里左右,但辛鑫每天要遊15公里的訓練。「我有時候很羨慕短距離運動員,心想我要是也練短距離多好。但是既然選擇了這個,就該堅持下去」。

央視記者曾問辛鑫:這麼難、這麼苦,你爲什麼還要練呢?

辛鑫笑着回應說:「就是因爲難,很多人不願意練,我纔有了機會。這個項目需要極好的天賦,但天賦好的運動員往往不願意練這個項目,所以這個項目給了我更多的機會。」

也正是更多這樣的付出,讓辛鑫在國際大賽中被幸運女神所垂青,2016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辛鑫,就是靠着一股子拼勁拿下第四名,那個時候她的大賽經驗可以說基本上是沒有。

2018年加拿大、浙江淳安兩站世界系列賽,她都收穫了冠軍。在國內的正式比賽中,辛鑫還未嘗敗績。

辛鑫家裏雖然有多人曾練過游泳,但是都沒有專業游泳運動員的出現,更沒想過家裏還能出個世界冠軍。在拿到省運會冠軍後,辛鑫曾問父親「我游到什麼是個頭兒?」父親對她說「等你拿到全國冠軍,咱就不練了」,後來辛鑫真的成爲全國冠軍後,她再也沒有說過「不練」這個問題了。

2019年夏天,對辛鑫是一個轉折點,在廣州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10公里公開水域比賽上奪得冠軍。辛鑫前半程爲了保存體力,最慢的時候直排到第41位,但她一路超越,到最後階段搶到第一位,以0.9秒的微弱優勢擊敗美國名將安德森獲得冠軍。不僅辛鑫自己在賽後覺得不可思議,團隊甚至連領獎服都沒有準備。

這個冠軍,讓辛鑫成爲首位獲得世界游泳錦標賽公開水域賽事冠軍的中國運動員,也締造了中國馬拉松游泳領域的歷史。

02

距離最長的游泳比賽

10公里游泳馬拉松比賽--被簡稱爲「馬拉松游泳」,是奧運會上距離最長的游泳比賽,長達兩小時的遊程,是對參賽者體力和意志力的雙重考驗,也被稱爲奧運會上最有挑戰性的項目之一。

馬拉松游泳出現在奧運賽場上的時間並不長,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才正式完成奧運會首秀。在1991年在澳大利亞珀斯舉行的水上運動世錦賽上,馬拉松游泳才成爲正式競賽項目。當時的比賽距離長達25公里,比賽用時也超過5小時,因爲距離過長,在奧運會上,馬拉松的距離最終被定格在10公里。

這項奧運會距離最長的游泳比賽,在中國起步也較晚,直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週期,中國才組建了馬拉松游泳教練組。在那屆奧運會上,還不滿20歲,國際大賽經驗並不豐富的辛鑫以1小時57分14秒4的成績,拿下了第四名。雖然無緣領獎臺,但她還是創造了中國在這個項目上的最好成績。

在茫茫水域中,該如何辨識運動員呢?

參加馬拉松游泳的運動員,都會在後背及胳膊上印上黑色的運動員號碼,通過這個號碼和運動員的帽子可以較清楚地辨認,但在電視機前通過屏幕看清運動員還是有些困難的。

馬拉松游泳的賽道通常設爲圓形。一般分爲4圈或者5圈,因爲在公開水域進行,所以比賽往往受到波浪、水溫、天氣等自然條件影響。

除了和波浪打交道外,運動員們爲了佔據更好的位置,在比賽中彼此間也會有肢體上的「搏鬥」,水中各種拉扯、撕拽的小動作屢見不鮮。馬拉松游泳看似表面平靜,實際卻暗流湧動。

馬拉松游泳對策略要求極高,在到達最終衝刺階段之前,選手們都需要儘量保存體力。超越和被超越,比賽懸念叢生也是這個項目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這場長達10公里游泳耐力賽最精彩的階段開始於7公里,這是運動員開始向終點線發起最後的衝擊。馬拉松游泳最後的競爭非常激烈,不亞於1500米的衝刺。

因爲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很多情況下,比賽前幾名的角逐就發生在臨近終點幾米甚至幾釐米之內,選手之間的差距往往也有幾秒甚至十分之幾秒。

整個比賽完賽一般需要兩個小時,在擁有頂級的身體條件,合理利用浪潮、水流等外界客觀條件也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

馬拉松游泳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中途補給。

在馬拉松游泳比賽中,你會看到一個十分有意思的鏡頭,在漂浮臺上會伸出形形色色的杆子,遠遠望去,有點像釣魚。

實際上這是教練在爲運動員提供食物補給,以55公斤運動員爲例,30分鐘就需要1杯蘋果汁的補給,如果超過75公斤,就需要相當2杯葡萄汁的補給。教練們用杆子挑着食物或者飲料伸到水道上空,運動員們可以伸手去拿,在一瞬間把泳姿切換成仰泳進行補給,整個姿勢幾乎一氣呵成。

馬拉松游泳的中途補給有點類似F1比賽,運動員在補給時都會擠在一起,需要去搶身位,如果失敗,就會損失大量能量和時間,這對教練和選手之間的默契要求很高。什麼時間進行補給屬於戰術範疇,但也要靠現實情況進行調整,這就需要根據經驗來判斷了。

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辛鑫原計劃進行兩次補給。但因爲比賽經驗的缺乏,在進行補給時,被對手擠到了外側,結果整個比賽過程中,辛鑫一次補給也沒有補給上,然而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辛鑫憑藉自己的拼搏拿到了第四名的好成績。

可見,馬拉松游泳是一項對體能、意志力及技戰術能力要求都很高的運動。

在公開水域比賽,選手和觀衆除了能遠眺東京的城市風光,更能飽覽寬闊的海灣景色,馬拉松游泳也逐漸成爲舉辦國展示自己城市風光特色的項目。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馬拉松游泳就像海子《九月》這句詩說的那樣。這些運動員的孤獨是無法被人理解的,或許只有在那片水域遊過的人才知道那種孤獨,在這項運動中,人也是在向自己、向自然、向孤獨發起挑戰:不可預測的海風,不斷變化的水溫,變幻莫測的比賽形勢......

辛鑫的一起訓練的隊友曾對她說:我們都會拿你當隊友,但不會拿你當朋友。辛鑫說,「就是大家都不會理解你,我也不是很在乎這些,有時候會覺得自己一個人還挺好的。」

除了極度的疲憊,馬拉松游泳也能讓運動員享受「孤獨」,在這個喧囂的世界,很難有享受如此長時間,拋棄雜念與自己獨處的機會,可以自己思考一些事情,或許這是另一種程度上對「孤獨」的享受。

無論是巴西選手庫尼亞最終的金牌圓夢、還是辛鑫的憾失領獎臺,其實對於站在馬拉松游泳賽場的25名運動員來說,每個人都值得尊敬,能觸及到終點線那塊計時觸板完成衝線,對她們就已經是一種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