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菅義偉拉16個南太島國領導人開會,日高官稱沒談中國日媒卻稱是對華暗戰)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7月2日,日本聯合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在內的16個太平洋島國和2個地區,以視頻方式召開第九屆“太平洋島國峯會”。

據日本共同社、《日經亞洲》、《產經新聞》等日媒報道,日首相菅義偉會上敦促18個國家、地區領導人團結起來“反對威權主義”,並承諾提供新冠疫苗和基礎建設援助,這被外界廣泛解讀爲針對中國。但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坂井學在峯會結束後告訴媒體,中國“根本沒有被討論”,菅義偉的講話“並非針對特定國家”。

《產經新聞》:圍繞島國的對華暗戰,阻止基礎設施建設,情報戰是關鍵

爲了強化與太平洋島國關係,日本自1997年起發起“日本和太平洋島國首腦峯會”,每3年舉辦一次,舉辦地點在日本各個城市。7月2日舉辦的峯會是第9屆,鑑於新冠疫情,日本把原定在三重縣誌摩市召開的計劃改爲在線舉辦方式。

參與國家與地區:日本、澳大利亞、庫克羣島、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地區)、基里巴斯、馬紹爾、密克羅尼西亞、瑙魯、新喀里多尼亞(地區)、紐埃、帕勞、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所羅門、湯加、圖瓦盧、新西蘭、瓦努阿圖

據日本共同社2日報道,當日,菅義偉在視頻會議上聲稱,太平洋地區面臨新的挑戰,比如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以及“與威權主義的競爭”,因此,“更需要團結”,並呼籲稱“希望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下深化紐帶”。

另據《日經亞洲》3日報道,菅義偉還承諾,幫助島嶼國家應對新冠疫情,包括提供約300萬劑疫苗,以及重申將向這些國家和地區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援助。

菅義偉 圖自日本首相官邸網站

菅義偉的這番發言被外界認爲是暗暗針對中國。不過據《日經亞洲》報道,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坂井學在峯會結束後告訴記者,中國“根本沒有被討論”,菅義偉的“與權威主義的競爭”的發言也“並非針對特定國家”。

《日經亞洲》指出,雖然日本政府表面上否認與中國對抗的意圖,但實際上對中國加強同太平洋島國合作的行爲“警戒感越來越強”,特別是在與安全保障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領域。“爲了與美國等國家聯手消除中國的影響力,太平洋島國峯會正是推進這一舉措的重要會議。”

報道稱,很多資源貧乏的太平洋島國越來越依賴中國,會避免與中國敵對,日方雖然表面表示“理解”,但仍暗中致力排除中國的影響力。對此,大阪學院大學教授、日本太平洋島嶼協會會長小林泉稱,日本可以用援助來“維持親近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這場峯會上,在除了日本以外的16個國家中,有4個國家,圖瓦盧、馬紹爾羣島、帕勞和瑙魯尚未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此外,日本《產經新聞》還提及,這場峯會是“圍繞南太島國的對華暗戰”,其中包括由於中國企業在移動通訊和港灣建設等項目上與太平洋島國加強合作,日美等國政府正開展“情報戰”阻撓,而這次日本政府正是意圖藉着太平洋島國峯會,與各國建立信賴關係和網絡,並加以利用,力爭在“情報戰”佔上風。

延伸閱讀

日本徹底選邊美國?專家:現在下結論爲時過早

日本首相菅義偉上任近一年,日美同盟進一步加強,“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外交面臨新形勢,中日關係也在經歷考驗。

“中日關係是否走到了十字路口?”在7月3日開幕的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上,日本駐華使館特命全權公使志水史雄在回答澎湃新聞提問時表示:“有說法認爲中日關係可能在向惡化的方向行進,但我們並沒有偏重與美國的關係而輕視包括中韓在內的鄰國關係。”

然而,從美日外長防長“2+2”會談到首腦會談,再到日本高官近期屢屢發表涉臺言論,日本在與美國加強同盟關係的同時,在多個問題上挑戰中國核心利益。

“菅義偉不一定是對華強硬派,但他無法有效約束強硬派和保守派,甚至可能也有意無意地在藉助這些人來迎合一部分選民”。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在會議期間對澎湃新聞表示,日本未來是否徹底放棄在中美之間保持大致平衡的外交政策,雖不能下決斷,但如果它完全倒向美國,那麼將在東亞走上“絕路”。

日本“身心分裂”?

“民調顯示日本民衆對華好感度不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認爲,中日關係對兩國以及亞太都很重要。”日本駐華使館特命全權公使志水史雄在世界和平論壇會議上毫無避諱地指出日本民間對華輿論的消極面。

去年12月,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談到了中日民間相互好感度存在反差的問題,針對其中原因和扭轉局面的辦法,垂秀夫表示:“希望中方能夠好好研究。當然,我們願意同中方一起思索。”

楊伯江在本屆世界和平論壇“中日關係:共促亞太繁榮與和平”的小組討論上直言,日本普遍跟周邊國家關係都不好,需要自我反思。此言一出,現場觀衆席的笑聲和議論聲連連。志水史雄也露出了尷尬的笑容,但他仍然指出,日本對華輿論不佳的最大原因是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分歧,日媒的報道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回答澎湃新聞“應如何改善兩國民間情感”時,志水史雄表示,中日之間共同面臨一些難題,例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少子老齡化。兩國若一起努力去解決,可在實際行動中更瞭解對方,同時還要加強政府間的溝通。

中日民間情感跟隨兩國關係的變化而波動不言而喻。而當前中日關係是否走到了轉折點?當澎湃新聞把這個問題拋向中方專家時,他們則認爲現在下結論爲時過早。

“坦率說,現在還存在一些變數,其中美國是最大的變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鬍繼平表示,美國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以及對日本的要求還存在不確定性,畢竟中美關係是對中日關係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另一個變數就是日本政府的戰略判斷和選擇。

楊伯江則形容日本實際處於“身心分裂”的狀態,“精神很剛硬,身體很真實。”日本在安全方面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營,被嵌在美國的戰略軌道上,但在經濟方面,日本“脫鉤”中國會喪失維持繁榮和發展的資源和機遇。

中日關係長久以來處於“政冷經熱”的局面,即使在一年多的疫情期間,兩國的經貿交往仍然表現良好。日本財務省公佈的最新貿易統計顯示,今年5月日本對華進口和出口額均創下1979年以來的同月新高。中國日本商會近期發佈的《2021年版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白皮書》還指出,疫情背景下,仍有63.5%的在華日資企業實現了盈利。

由此可見,中日關係由多個層面構成,在政治、安全上有分歧的一面,在經濟、發展上也有展開合作的一面。

日本對華言論“有實有虛”

從政界底層起步的菅義偉上臺後,一直被質疑外交是其薄弱環節,日媒還曾評論“菅外交”缺乏個人特色。

其實,菅義偉本就是打着繼承安倍路線的旗號坐上了首相之位。不到一年,“菅外交”的成績單並非乏善可陳,他不僅成爲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面對面會見的首位外國首腦,還帶領日本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與中國、東盟等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國內疫苗接種緩慢的情況下,還在積極推進“疫苗外交”,6月2日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共同主辦了線上的“COVAX疫苗峯會”,有40多個國家參與。菅義偉在會上承諾,向該組織追加提供88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29億元)的資金,同時表示考慮出讓部分本土生產的英國阿斯利康疫苗給發展中國家使用。

顯然,日本正在發力營造國際戰略環境,但與鄰國改善關係方面的動向卻相對少見。中日關係在2019年G20峯會後回暖節奏加快,但很快上空又浮現陰雲。

“在對華政策上儘管強調‘穩定的日中關係很重要’,但是積極舉措不多,反而消極動向不少。”楊伯江指出,這是菅義偉外交政策在繼承安倍的前提下,呈現出的新特點。菅政府重新拉緊日美同盟的鏈條,追隨美國參與大國博弈戰略,其中包含針對中國的多邊制衡。這種政策動向的客觀原因在於,新冠疫情在一些方面加速了百年大變局進程,日本實力地位、發展優勢進一步弱化,日本對外戰略心態變得更加敏感而脆弱。

除多邊制衡外,日本國內還出現渲染所謂“中國威脅”的聲音,防衛大臣岸信夫和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近日還相繼發表涉臺錯誤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6月29日在記者會上對此批評道,日本個別政客無視中國和平發展事實,爲“曾犯下軍國主義侵略罪行的日本”搞軍事鬆綁找藉口。

日本高官置喙中國內政問題激起輿論高度關注,楊伯江認爲,這些言論的背景“有實有虛”。“實”指日本經濟安全高度依賴海上航道,在中日戰略互信不足的背景下,日方“草木皆兵”。“虛”在於日本政治家,如河野太郎、岸信夫,爲迎合國內氣氛說這樣的“硬話”,作爲一種政治操作可以得分。

當然,菅義偉政府內部也有不同聲音,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在黨內的地位僅次於總裁,致力於中日友好交流合作。“我們需要與中國人對話,二階俊博是我們的中堅力量。”英國《經濟學人》今年5月的刊文中記錄了日本前外交官、菅義偉的特別顧問宮家邦彥所說的話。但是,自民黨內像二階這樣的政客屈指可數。

胡繼平對澎湃新聞表示,菅義偉並不是代表他一個人,包括安倍在內的很多日本政治人物在對華問題上有相似觀點。即使首相易人,還會是自民黨執政,對華政策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但總體來說,未來中日關係不那麼令人放心。

“當前中日關係複雜因素有所增多,但中日友好合作的主流、互利共贏的本質沒有改變。”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在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發行的7月號刊物上發表署名文章寫道,雙方應以迎接明年邦交正常化50週年爲契機,重溫初心,夯實基礎,排除干擾,共同開闢兩國關係美好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