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出汗多、室內室外溫差大、自行盲目停藥等原因導致夏季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事件屢見不鮮。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建設進程的發展,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顯著,心血管病發病率仍持續增高。目前,中國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爲46.66%,城市爲43.81%,心血管疾病給居民和社會帶來的經濟負擔日漸加重。”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如何關注心血管健康呢?

保衛健康“命脈”,降脂一馬當先

我們常用“命脈”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事物的重要與關鍵程度,就健康而言,這裏的“命”就可以是心臟,而“脈”就是血管。

心臟是貫穿人生的永動機,與之連接協作的血管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血管遍佈全身,人體每6.5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就分佈着長約6.1米的血管。很多人都認爲,只有上了歲數的人,才應該爲血管操心。殊不知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累,飲食越來越不健康,運動也變得越來越少,這些都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2012—2015年CHS研究顯示,中國≥35歲居民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爲34.7%,2014年中國卒中篩查與預防項目(CNSSPP)調查顯示,中國≥40歲居民年齡與性別標化的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爲43%。2017年GBD數據顯示:LDL-C水平升高是中國心血管病的第三大歸因危險因素,僅次於高血壓和高鈉飲食。

調查顯示,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已經達到3.3億人。由世界銀行公佈的《創建健康和諧生活遏制中國慢病流行》報告指出,以心腦血管疾病爲主的慢病負擔已佔中國總疾病負擔的近七成。中國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數高達300萬,平均每10.5秒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在年輕人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或輕或重地有血管問題。

中國血管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18日,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源於一個指標值:5.18毫摩爾/升,即正常人血液內總膽固醇異常的臨界值。如果血液內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含量過多,血管壁上就會出現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這便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威脅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要加強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危害的認識,從瞭解膽固醇與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開始,主動去管理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心梗、中風、猝死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壓力的變大,生活節奏的變快,各種疾病的發生或者併發的情況下,僅僅關注總膽固醇的5.18毫摩爾/升的臨界值是遠遠不夠的。根據循證醫學證據,不同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分層的患者需要將血液裏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更低的水平,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麼我們應該把血脂控制到什麼水平?心血管內科專家指出,控制血脂一般可以用低密度脂蛋白的數據來確定目標值:心血管危險程度越高的患者,降脂治療的目標就越嚴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應該達到的水平就越低。具體水平如下:

對於超高危人羣,包括冠心病合併糖尿病、近期心梗發作等,最好能把LDL-C降到低於1.4mmol/L;對於極高危人羣,包括冠心病、腦梗、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等,最好能把LDL-C降到低於1.8mmol/L。

上述患者的血脂報告即使顯示LDL-C爲2.6mmol/L,貌似屬於正常範圍,但距離醫生希望達到的目標值仍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會要求患者必須繼續積極治療。即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已經達到了醫生的要求,也不能輕易停藥。因爲,那是藥物治療實現的效果,一旦停藥血脂水平必將反彈,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又會顯著上升。

沒有“三高”,血管爲什麼出現斑塊呢

很多朋友在體檢血管超聲室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動脈血管出現斑塊,這時候會有點困惑和緊張,有些朋友會“喊冤”,說自己非常健康,“三高”全都沒有,怎麼就會有斑塊了呢?

的確“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發展的三大主要危險因素。它們會對動脈血管造成長期的損傷,導致其結構發生變化,逐漸喪失彈性,更有利於膽固醇沉積,形成斑塊。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其他危險因素,也可能在斑塊變大的過程中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例如,年齡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是一個緩慢進展的過程,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羣。由於機體功能慢慢衰退,物質代謝的調控機制逐漸失衡,血管內沉積的膽固醇就可能越來越多,斑塊也會越來越明顯。長期吸菸、酗酒:香菸的煙霧和過量酒精都會對人體的血管組織造成難以逆轉的嚴重損傷。無論是主動吸菸,還是被動吸入的二手菸,只要有煙就有傷害。煙霧中的毒素還會促進動脈斑塊更快速的進展。至於喝酒,國際共識是不喝最有利於身體健康,沒有所謂的“安全飲酒量”,喝酒越多對身體的損害就會越大。糖尿病前期:血糖代謝的某個環節已經存在缺陷,但尚未進展到糖尿病階段,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症狀。例如部分人可表現爲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已超出正常範圍。體力活動明顯減少:根據全國範圍的統計,2020年的成年人身體活動總量與1991年相比,幾乎下降了一半。身體活動總量的下降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具有顯著的關聯性。體重超標:部分超重人羣雖然還沒有達到“三高”,但各項指標可能已經在界限區域蠢蠢欲動。尤其是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圍超過90.0釐米,女性超過85.0釐米),發生各種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將明顯上升。除了腰圍,計算身高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也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方法。

心腦血管保健,中醫有妙招

在傳統醫學理論中,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在五臟中對應心,在五腑中對應小腸,在五官對應舌,在五形對應脈,在五情對應喜,在五聲對應笑,在五色對應赤,在五味對應苦。在中醫養生中也對夏季養生有較爲周全的建議。《黃帝內經》中說“春夏養陽”,意思是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汪綺石《理虛元鑑》中提到“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溼。”

春夏養陽 夏季請勿貪涼,室內可用電風扇促進空氣流動,空調多用除溼功能,降低溼度以緩解悶熱感覺。空調溫度不低於26℃爲宜,室內外溫差不應超過7℃。要洗溫水澡,不宜用過冷過熱的水洗澡。

長夏防溼 心腦血管病患者夏季飲食要以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爲原則,多喫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補充水分。可適當給與喝綠豆湯、菊花茶等清熱解暑,蓮子湯、百合湯等寧心安神。夏季五味在苦,盛夏時節,適當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穿心蓮、蓮子心等,亦有清熱解暑醒脾之功效。

起居有時 規律的生活起居有利於血壓平穩,應做到按時起牀、按時睡眠、定時進餐。夏季人體活動較爲活躍,動則昇陽,適當運動能起到較好的健身效果,但不可過度,以打太極、散步等舒緩的運動爲主,以微微汗出爲宜,避免大量出汗,“汗爲心之液”,過度排汗會造成心氣不足等情況。

夏季晝長夜短,容易睡眠不足,要養成睡子午覺的習慣。所謂的子午覺,是說子時是23時至1時,此時應當入睡;午時是11時至13時,此期間建議適當補充睡眠。

此外,一些簡便效廉的中醫適宜技術在夏季養心中也能事半功倍:穴位貼敷:“三伏貼”對於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特色優勢。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將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虛助陽的中藥膏,貼敷於心俞、膻中、內關等穴位,具有益氣溫陽、通脈止痛的作用,不僅能夠有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還能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加機體免疫力,達到調治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穴位按摩: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起到通經活絡、扶正祛邪等作用。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摩百會、太沖等穴位,具有緩解頭疼頭暈、疏肝理氣等作用;心絞痛患者可以按摩內關、神門、膻中等穴位,可以增加冠脈血流量,緩解發作症狀;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按摩神門、郄門、內關等穴,可以緩解心悸、胸悶等症狀;保護心臟可按摩內關、神門、天泉等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等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陳嬋娟)

來源:中國醫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