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直播回放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4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羊祖燕)器官捐獻與移植,延續的是生命大愛。關於器官捐獻移植你瞭解過嗎?什麼樣的病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移植後能活多久?7月30日,新海南客戶端《醫來啦》聯合海南日報健康融媒工作室將推出健康科普系列直播第15期,邀請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海南醫學院移植醫學研究所所長、海南省器官移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毅,在線分享器官移植的科普知識,吸引了數萬人觀看。

追溯歷史 39年前就開始做腎臟移植

直播中,王毅院長帶大家走進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簡稱海醫二院)器官移植門診、手術室、重症監護室、器官移植病房等地,瞭解病人進行器官移植的診治流程,同時就器官移植病人術前準備和術後風險進行介紹。

王毅院長表示,海醫二院始建於1952年8月,其前身爲海南農墾醫院,在農墾系統裏面發展和壯大,二十世紀80年代該醫院就能夠開展腎臟移植手術,這在當時醫療水平是很高的。1982年5月,該醫院開展了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也是海南第一例器官移植手術。

直播中,海醫二院院長王毅(右一)看望器官移植術後患者,瞭解康復情況。記者王洪旭攝

自此之後,海醫二院的器官移植學科隨着醫院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到2007年順利通過國家器官移植資質審覈,就獲得了國家第一批器官移植資質,目前也是海南省首個也是唯一具備所有大器官(心、肝、肺、腎)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

挽救生命 器官移植給生命第二次機會

器官移植,給病人的生命第二次機會。

直播中,王毅表示,器官移植是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療手段。但這個治療手段目前並不被大家所熟悉。目前該醫院開展的器官移植主要是大器官移植,包括心臟移植、肝臟移植、肺臟移植、腎臟移植。

在全國來說,能夠開展的移植有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比如小腸移植、胰腺移植,患者的腸子太短了不行,不能消化和吸收,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小腸移植,這些移植技術現在開展都非常成熟,這些技術都能造福廣大患者。

除了繁忙的醫院管理事務外,王毅院長也定期在器官移植科門診坐診,爲有需要的病人進行診療和提供諮詢。王毅說,有些患者不太瞭解的器官移植,患者人羣主要分爲三類,第一類就是想做移植需要了解情況的病人;第二類就是做完器官移植以後,還需要來隨診,醫生爲其調理藥物用量,瞭解病人的移植物功能恢復情況;第三類是現在有很多人想捐獻器官,也可以到這裏來進行諮詢。

比如,去世以後想捐獻器官,應該要履行哪些手續,應該跟誰聯繫,“我們現在很多的病人,很多的健康人羣,鼓勵其在去世之後能夠捐獻器官,挽救他人。”

直播中,海醫二院院長王毅(右一)看望肝移植患兒,瞭解康復情況。記者王洪旭攝

目前,一些患者做完移植手術後,海醫二院醫生能對其進行遠程回訪,讓患者將其檢查結果發到海醫二院,醫生從網上給他調配藥物就行。目前,海醫二院醫生能通過視頻,很方便查看病人的基本情況、檢驗結果,綜合評估和判斷後,給病人做一個正確指導。

術後康復 移植患者14天可出院

直播中,王毅院長帶領主持人查看了移植病房裏已經做完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瞭解患者的康復情況。其中,一位因爲肝硬化而進行肝移植的患者表示,“做完手術已有9天了,術後第二天就可以下牀,走了五六百米,早上走一次,中午走一次。”這位患者欣慰地說,剛來醫院的時候肝基本上硬化差不多,已經很嚴重了,很幸運等待配型合適的肝源,並在海醫二院做了肝移植手術,手術後整體的狀態還是挺好的。

王毅院長表示,實際上該醫院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患者,一般都是14天就可以出院了,術後康復基本都很順利。手術實施過程中,器官移植團隊都努力精益求精,技術上做到精準細緻,讓這些病人做完手術以後,當天就可以下牀,第二天就可以運動,同時要求患者一定要做運動,現在的手術患者術後的康復治療做得非常好。

“手術之前,我們就知道患者手術後可能會碰到哪些問題,該做哪些事。”王毅院長說,如果病人都按照醫生的指導去做,他們恢復就非常快,縮短了住院時間,還幫助患者節省費用。

割肝救子 媽媽挽救孩子生命

當天,王毅院長還帶領大家看望一名做了肝移植手術的患兒。該名患兒年僅一歲多,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膽道閉鎖造成肝功能不斷衰退,直至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手術治療是唯一治癒方式。患兒2個月時在外院施行了肝門空腸吻合(Kasai)術治療,效果不佳,逐步發展爲肝硬化。肝移植是兒童終末期肝病的標準治療方法。

直播中,海醫二院院長王毅(右一)看望肝移植患兒,瞭解康復情況。記者王洪旭攝

患兒母親捐獻一部分肝臟給孩子,通過肝臟移植手術挽救患兒的生命。從術後情況來看,該患兒已脫離呼吸機輔助支持,目前生命體徵比較平穩。

直播中,主持人也採訪了幾位參加海醫二院器官移植三週年慶暨第一屆移友會的患者,看看他們一路走來,經歷了哪些挫折,如何克服的。

其中,一位患者做腎移植已有4年。該患者早期慢性腎炎特別嚴重,後面也經過一些治療,當時還年輕,後面就沒注意,慢性腎炎變得越來越嚴重。2018年在海醫二院做了腎移植,由王毅院長主刀手術,由於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顧,術後恢復得非常好,感謝海醫二院的醫護人員。

另外一位患者,做完肝移植手術半年,目前狀態比較好,經過這半年的恢復,他現在就可以開車,還可以跑步。“我非常感謝這家醫院,感謝器官移植科的醫生們,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該患者激動地說。

《醫來啦》直播:海醫二院院長王毅帶領大家瞭解器官移植手術及科普知識。記者王洪旭攝

供體缺少 全省500多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

自2018年7月31日至今,3年時間,海醫二院器官移植科完成各類器官移植手術共420例,其中肝移植71例、腎移植318例、胰腺移植2例、胰腎聯合移植11例、心臟移植3例、肝腎聯合移植2例、肺臟移植13例。開展海南省心臟移植手術、首例肺移植手術、首例ABO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等,實現海南省內多個移植零的突破。

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11日,志願登記器官捐獻的人數已達到3401374人。海南目前完成器官捐獻227例,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器官捐獻38例。但是由於供體缺少,依然不能滿足海南省器官移植患者的需求,全省目前有500多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

【互動問答】

1、什麼樣的病需要做器官移植?

主要是終末期疾病

什麼樣的病需要做器官移植呢?王毅表示,用一句話來說的話,所有器官功能衰竭或者不能再用的器官,都可以進行移植。比如,植髮也是移植的一種。

從疾病來看,主要是終末期疾病,如終末期心臟病、尿毒症,終末期肝硬化,終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矽肺及特發性肺纖維化等病症。

從技術層面講,只要是器官功能衰竭了,就可以進行相關的移植。打個比喻,相當於汽車的一個4s店,哪個零件壞了就把哪個零件換掉,換一個更新的。

2、器官移植能存活多久?

九成患者術後存活超過3年

做過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存活多久?王毅院長表示,大器官的移植包括肝、腎、心、肺等。器官移植術後三年的存活率大概是90%。移植要獲得長期存活,排斥是一個大障礙,只有解決了排斥問題,才能確保移植器官功能的持久、正常。因此,移植患者出院後,積極預防和及時處理急慢性排斥反應是很重要的。患者一定要堅持定期複查,以便於醫生能及時發現問題。醫生會通過觀察化驗數據的變化,重新評估免疫抑制劑方案是否合理,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迅速處理。因此,對於病人來說,實際上不用過多擔心移植後排異反應等問題。

對於器官移植的病人來說,用了一些藥物使其免疫力會降低,因此癌症的發生率要稍高於正常人。但現在有一個新的藥物叫作雷帕黴素,如果說有患癌風險增高的病人,醫生會使用這一類的藥物,抑制腫瘤發生率,降低移植患者患癌率。

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他的性格會變得與器官捐獻者相似嗎?王毅院長表示:“網上有人存在這方面的擔憂,實際上是不會的。可能有很多人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短時間就過去了,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其實器官是沒有記憶。”

3、手術後如何應對排斥反應?

及時就醫干預治療

有很多人擔心器官移植出現排斥反應,導致移植器官丟失。對此,王毅院長表示,對於是否出現排斥反應,沒有時間限制。因爲排斥反應分爲超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超急性排斥反應一般是術後24小時的發生;急性排斥反應爲術後6個月之內發生;術後六個月以後發生是慢性排斥反應。

因此,在出院前沒有發現明顯的排斥證據,同時符合出院的標準就可出院。即使出現排斥反應,也不用恐慌,及時告知醫生,及時就醫進行干預治療。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周玉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