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門店直接買車!曝華爲旗艦店21日開啓售車業務

文/柳書琪 張光裕 

編輯/謝麗容

站在成都太升南路街口望去,沿街的一面是鱗次櫛比的手機維修和配件銷售的小門店,店面不過幾平米大小,店主坐在玻璃櫃臺內嚼着口香糖,或是玩手機,或是看電視劇。

另一面,蘋果、中國移動、華爲、OPPO的門店依次排開,但細看才發現一些門店早已空空蕩蕩,只有沒來得及拆下的門頭暗示着這些街邊手機店的往日風光。

這是成都最早的消費類電子集散市場,有“西南通訊第一街”之稱,當地人將其與北京中關村、深圳華強北並列。過去,只要老成都人談起買手機,第一反應都是去太升南路。

這條短短700餘米的街道,鼎盛時期曾佔據成都通訊市場份額的90%,佔據西部通訊市場的三成以上。

西南四省市如同中國手機市場的一張略縮圖,既有如成都、重慶這類準一線城市,又有甘孜、涼州等人口分散、地形複雜的山區。這對手機廠商提出了極高的覆蓋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可以說,啃下了西南區域,才能在線下市場真正立足。

但近年來,太升南路正在以難以逆轉的勢頭衰敗。當地媒體報道,2009年單日人流量峯值在70萬以上,到了2014年只剩8萬人次。一位小米四川分公司人士向《財經》記者回憶,曾經太升南路的新機出貨量最高在每月2萬以上,但近年來只剩1萬左右,店鋪數量也在銳減。

就在離太升南路不到5公里的地方,成都萬象城二期已拔地而起。蘋果直營店、華爲旗艦店、小米之家直營店都坐落在這個繁華的商圈內。

此消彼長,以通訊街爲代表的街邊店變得冷清,商場卻熱鬧了起來。過去手機、電腦是高科技電子產品,人們習慣去專業商場尋求專業服務。但現在這些產品越發尋常,在喫喝玩樂一體的購物中心消費成爲了更主流的模式。

去商場開店,被手機廠商們視作制勝這輪渠道之戰的關鍵。除了蘋果、華爲這類已在高端市場立足腳跟的品牌,OPPO、vivo、小米、榮耀,中國手機市場上的主要玩家無一例外都將目光投向了商場——“進MALL 率”甚至成爲線下拓展的一項考覈指標。

但進商場不是紙上談兵,涉及商場方、經銷商、消費客羣多個主體,箇中利弊權衡、招數打法,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失去的不僅是商場陣地,還有眼下難得的市場機遇期。

入MALL ,加快節奏

近幾年來,挺進商場早已是主流手機廠商在線下市場的戰略之一,但過去這一進程並不快。

2020年3月,vivo的商場門店數量超過300多家,其中100多家是新升級的智慧旗艦店。同年4月,OPPO進駐商場的數量爲600家。而二者在線下售賣點的數量均已超過20萬,相較之下,商場店數量寥寥。

小米去年年報顯示,2020年底線下各類門店總數超過3200家,總量不多,商場店也還未形成規模。

今年開始,節奏越發緊湊。官方數據顯示,OPPO年初將商場體驗店目標定爲1000家,小米之家門店數也從去年11月開始以每月1000家的速度增長,6月時已接近8000家,其中約半數都在商場內。

《財經》記者從內部人士及經銷商處獲悉,vivo也在加大與各省市頭部經銷商的合作,以求快速進入商場;捲土重來的新榮耀在部分低線城市已開始實施“一MALL 一店”策略。

過去,購物中心只是蘋果、華爲的陣地。OPPO和vivo的傳統優勢在下沉市場和街邊店,常以夫妻爲單位的檔口、營業廳共同構成了OPPO和vivo的毛細血管網絡。而小米、榮耀以線上起家,從前售價低、利潤薄,難以“養活”線下龐大的經銷代理體系。

但現在局勢大不相同。三個關鍵背景是:

其一,國內市場已是紅海,大盤整體下行,尋求增長只得突破舒適區、蠶食對方陣地。

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報告顯示,2017年-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已連續四年下滑。近期數據更加慘淡,據中國信通院數據,今年3月-6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連續下滑,最大幅度近四成。

其二,華爲式微,經銷商動搖,消費者流失。過去兩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江山穩固,基本保持着華爲、vivo、OPPO、小米、蘋果的排名。這五大廠商共同把持着中國市場95%以上的份額。而現在,格局開始鬆動,今年一季度,vivo、OPPO已反超華爲,小米也可與其比肩。各家廠商必須加密線下佈局,保持並擴大優勢。

其三,高端路線被各家廠商視爲重中之重。年初一系列旗艦機型的發佈,亮出了各家廠商的刀鋒,但結果不容樂觀。除了蘋果,暫時沒有哪家真正規模化搶到了華爲嘴裏的肉。一位四線城市多手機品牌的經銷商對《財經》記者說,他的店已處於當地比較繁華的商場內,旗艦機依然賣不動,至於摺疊屏手機,他一臺都沒進貨。

無論要突破舒適圈、尋求新增長,還是走高端路線、提高用戶體驗和品牌形象,焦點無形中都落在了購物中心上。

立足,門檻重重

距成都兩小時車程外,是樂山一家中高端購物中心世豪廣場,婷姐的小米門店就開在這裏。

婷姐是四川某經銷商樂山分公司經理,2016年9月她接到任務,籌備西南地區第一家小米專賣店,選址要在商場內。“以前我們公司沒有做過小米,所以要打個樣。”她對《財經》記者說。

最初婷姐和商場談判的過程並不順利。世豪廣場1號門入口處有個超市,客流量最大,附近聚集的多是奢侈品門店,而婷姐的門店卻在離超市最偏遠的小門旁,幾乎是客流動線的末端。婷姐曾試圖爭取蘋果店旁邊的位置,但未果。最終商場在珠寶和手錶區域騰出了150平米,容納下了這家小小的門店。

小米集團副總裁尚進6月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回憶,他去年6月左右去走訪購物中心,對方總經理一般不出面,“這也很現實。”直到小米在線下做出成績,他才明顯感受到商場經理的熱情。

“不是所有的手機品牌都能進商場。”一位頭部手機廠商線下渠道負責人說。

一位杭州中端商場招商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蘋果旗艦店通常開在最高端的商場內,華爲則在中高端類型的商場,其他手機品牌的氣候還在行程中。蘭州某中高端商場的一位招商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相較於蘋果、華爲這些在高端調性上站穩了的廠商,小米、OPPO、vivo這些後起之秀最初在進入商場時多少會有阻力。

“一層雙通”通常是商場中的最佳位置。尚進對《財經》記者解釋,這是指位於一樓、既臨街又朝內雙開門的位置。尤其是商場主要大門附近的雙通店鋪,人流量最密集。但拿下這樣的位置並不容易。

深圳某高端商場最初曾婉拒過小米的入駐,認爲其他駐場品牌都是大師設計,小米調性與奢侈品不符。爲此,小米專門請來Apple Store的設計團隊設計店面,纔拿下這一商場。但也正因最初的品牌印象所限,小米第一代商場店的位置都不算好,以負一層和和四五樓爲主。

此外,上述蘭州商場招商人士表示,由於OPPO和vivo原有的線下門店已非常密集,她對這兩個品牌的進場會多一層考慮,擔心周邊網點會分散商場的客流。

對此,OPPO從去年起已着手關閉街邊小舊且偏遠的門店,僅在沿街保留核心商圈的核心位置。這位人士還提到,爲拿下購物中心的好位置,OPPO常願意支付更高昂的租金。

一位vivo人士告訴《財經》記者,vivo想進購物中心的門檻不低,多數購物中心歡迎的是直營店,但多開直營店意味着更重的運營成本,因此需要與更多連鎖經銷大商合作。一位負責西安某中高端商場數碼品類招商的人士則對《財經》記者說,當地vivo“心氣”較高,他遇到過vivo強調要一樓位置,其他樓層不予考慮。

不過品牌與商場間的天平,並不總倒向一邊。一旦手機品牌證明了自己在調性、引流和銷售業績上的實力,無形中天平也會向它們傾斜,只是這證明還需更多時間。

“最厲害的不是商場給你好位置,而是你把位置做成了好位置。”婷姐說,做第一家是最難的,有了好的範例,往後的第二、第三家,話語權會更大。

商場進不進得去、拿不拿得下好位置只是第一層次,能否經營好商場店是更深的考驗。

今年年初OPPO曾傳出關閉上海華獅廣場超級旗艦店的消息,OPPO當時回應稱因業務變化進行門店調整。但在外界看來,成本過重或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前述四線城市經銷商的公司規模不大,他爲《財經》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商場店最初投入了60萬元,現在每月租金價格1.1萬元,算上水電、人力等成本總共2.6萬元,月銷售額卻只有約34萬元,以10%的毛利計算,每月純利約8000元,利潤率2.3%,光是回本就需要3年。

對比一般街邊店,月租金可以減半,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利潤率可以漲至3.8%,回本時間縮短至2年以下。

他對當地運營經理透露過自己的關店想法,對方多次挽留,說“你要是閉店,我也活不成了。”開店擴張的任務很重,一個小城市的經理也承受着業績壓力。

過去街邊店百花齊放,生意門檻極低。最早期的小米小店模式甚至不需要實體門店,一個人、一臺手機、一兩萬進貨資金,就能做起來。在四五線城市,幾十平米的手機門店租金價格多在數千元左右,裝修成本也只需10萬-20萬元。

但要想進商場,店鋪面積和裝修檔次的標準將大幅提高。《財經》記者走訪時發現,商場內手機品牌門店面積大多在150平米-200平米之間,一些主打的旗艦店面積更在500平米以上,其中還有大面積的留白空間,用以營造高級感。

成都建設路商圈一處兩層樓的小米之家專賣店今年7月剛開業,當地經銷商負責人平靜地透露了裝修價格——200萬元。這是隻有當地強商、大商才能負擔起的成本。

不過,商場店並不必然等同於利潤空間薄,精打細算的龍頭經銷商心中有數。婷姐的商場店是西南地區第一家小米之家,籌備期有人對她說,門店銷售額至少在200萬元以上,她當時不以爲然,但出乎意料的是,首月銷售額就做到了100萬以上,此後每月銷售額穩定在200萬左右。

婷姐說,商場客流量更大、進店消費的轉化率更高。這意味着,如果拿下人氣商城的人氣位置,周邊區域又沒有同品牌強商的競爭,依然有利可圖。

下沉,還看商場

商場之爭不只在一二線城市,戰火早已蔓延至廣袤腹地。

過去下沉市場遍是手機街邊門店,vivo、OPPO、華爲的根系深深紮在幾乎每個縣鎮裏。但這幾年大盤的沒落,帶動下沉市場的生意走衰。街邊店的關閉、商場店的整合正悄無聲息地發生着。

河南一個人口約4萬的鄉鎮通訊街路口,分佈着近十家各類手機門店和營業廳。時值6月午後,街上稀稀拉拉的多是老年人與狗。手機門店幾乎都關着燈,從街上望去店內有些昏暗,只有少數門店開了玻璃展櫃內的小燈。

老梁在河南經營手機生意近五年了,他告訴《財經》記者,判斷手機門店業績好壞,從白天是否開燈就可見一斑,因爲“每個月幾百塊錢的電費都要省着花。”

路旁一家中國移動營業廳內陳列着OPPO、vivo等主要品牌的手機,店主櫃檯後的屏幕裏公放着電視劇,僅有的一位店員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店主對《財經》記者說,每月毛利不到兩萬,平均一個月賣出二三十臺手機已算不錯,賣得最好的要數realme(OPPO子品牌)和iQOO(vivo子品牌)這兩個品牌2000元左右價位的手機。業績好的時候是過年期間,在外務工的中青年返鄉爲父母、孩子置辦新機,一週銷量就能趕上往常一兩個月。

這些年,消費者換機週期一延再延。據中國移動今年4月發佈的報告,平均換機週期已拉長至25.3個月。而下沉市場的用戶對價格更敏感,換機週期還會更長。

拼多多打開了“五環外”用戶對電商的認知,淘系、京東的跟進,讓電商無形中滲透到縣鄉的角落。尚進對《財經》記者說,線下渠道真正的競爭對手其實是電商,因爲電商的效率更高。

“這個進程其實一直在發生,只是速度沒那麼快、沒那麼顯性。如果線下門店的效率無法逼近電商,那麼實體店早晚會被電商全部喫掉。”

相對能夠抵禦侵蝕的依然是商場。

在中城產業研究院今年發佈的購物中心報告中,2020年三四線城市的商場數量約爲1.25萬座,雖然規模少於一二線城市,但在近十年來都保持着更高的增長速度。

尤其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縣城裏,商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流量地。對於小米、榮耀這些在下沉市場落子不多的品牌而言,拿下商場更意味着拿下了輻射周邊數公里的生活圈。

老梁從2016年起做手機生意,在河南一個四線城市兼營華爲、OPPO、vivo、小米多個品牌。他最近嘗試申請與榮耀合作,他告訴《財經》記者,榮耀要求很高,在當地實行“一MALL 一店”,只要好地段、好商場的一樓位置,也因此許多想做榮耀的經銷商也被拒之門外。

榮耀CEO趙明在此前一次採訪中向《財經》記者印證了這一說法,“我們現在的標準比以前嚴格多了,一定要優質商圈位置、人流大、能帶來品牌效應的地方。”

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新零售負責人高自光4月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小米在縣級市場的選址以商場和通訊街爲主。縣級商場不同於大城市的喫喝玩樂綜合體,更接近百貨和超市形態的結合體,但同樣客流集中;通訊街象徵意義更大,過去這些街道由華爲、OPPO、vivo把守,而現在小米要“殺入”友商腹地。

在小城市做手機生意,街邊店與商場店的成本差距不至於太懸殊,一些繁華街道的店面價格與商場無異。但老梁說,爲了拿下好位置,免不了講人情、拉關係。

他的幾家手機門店就開在當地商場內,驅車10分鐘外是當地的老通訊街,沿街的不少門店都拉下了捲簾門。老梁的生意好些,但對比手機行業的黃金時代,他也不夠滿意。

商場店的壓力猶在。作爲當地的中小經銷商,老梁有時也萌生退意,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更大的商。

從最小顆粒的檔口,到街邊幾十平米的門店,到光鮮亮麗的商場店,手機線下渠道的發展軌跡沿襲着一條從低門檻到高要求、從小商到大商、從分散到整合的路徑。

再過幾年,也許小城市中的通訊街形態將徹底淡去,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跡也徹底褪色。

對弈,攻守之間

牌桌上的玩家重新攪活了池水:失勢的華爲、穩紮穩打的OV、攻勢猛烈的小米和重回戰局的榮耀,它們的主戰場再一次聚集在線下渠道上。

小米與榮耀是最大的變數。從去年11月起,小米幾乎每月保持着1000家左右的開店速度,6月底門店數已接近8000家。小米的目標不僅是每個縣城都要有店,還要在更下沉的1萬個鄉鎮中設立小米之家。尚進透露,小米2020年在線下的份額還只是個位數,今年已快速增長。

從去年底開始,小米對線下渠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重點有三:

一是將線下門店統一爲小米之家,包括以城市爲主的直營店和專賣店,以及以鄉鎮爲主的授權店;

二是重資產投入,專賣店貨權歸小米(授權店尚未採取同一模式),經銷商沒賣出去的貨無需自己承擔損失,而是算作小米的庫存,另外每家專賣店都有一位小米員工擔任店長;

三是數字化的門店管理系統,通過店門口的攝像頭、計數器和後臺零售通監測每一筆成交、每一個客流的數據。

“雖然我是分公司經理,但客單價、轉化率,以前我都不懂的,和商場談店的時候他們以爲我是騙子,做了小米才學會了這些知識。”婷姐說。

老梁坦言,在現有的手機廠商線下模型中,小米相對更“先進”,更規範化、流程化,但像他這樣傳統經銷商出身的人有時也不太適應。“他們對經銷商的管控比較嚴格,”老梁說,他和好幾任小米公司派來的店長合作也不暢快,“好聽點說是遵守規定,不好聽就是不會變通。”

一次顧客上門看耳機,老梁想拆開包裝給顧客試用,店長制止了他,認爲耳機一旦拆開很難二次售賣。但老梁認爲小城市做生意,要把顧客體驗做好。在社會經驗豐富的老梁和遵守規章制度的90後店長之間,兩種觀念的摩擦時有發生。

手機線下市場上,另一個被看好的玩家是榮耀。對於榮耀重返市場,趙明說,永遠有機會。市場一直在變化,它的邏輯不是一個人把盤子佔了,其他人就沒有出路了。“重新拿回市場對榮耀來說根本不是困難,我們從來沒有擔心過。”

榮耀從華爲獨立後,30多家全國級和省級代理商參與到收購中,它們都是此前華爲與榮耀的重點合作伙伴。除了蘇寧易購、順電這類全國零售連鎖店外,普泰天力是華爲Mate和P旗艦系列的經銷商,中郵普泰是華爲暢想和Nova等中低端系列的經銷商。此外,天音通信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愛施德也在兩年前就獲得了華爲和榮耀多款產品的線下獨家代理權。

一系列國包及省包商的加持,讓榮耀從起步起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趙明稱,榮耀官宣獨立後,中國Top1000零售商中的絕大多數都主動向榮耀接洽開店,但榮耀店的位置、質量、設計都較原來要求更高了。今年五一後,榮耀才加快了擴店速度,在成都、蘭州、武漢、廈門等地千店同開。

趙明透露,最低谷時期,榮耀的市場份額是3%,截至今年5月底榮耀50發佈前,其份額已回升至9.5%。

但無論是榮耀還是小米,二者看似來勢洶洶,但現有的門店數量還在數千級別,短時間內仍無法與OPPO、vivo超過20萬的售賣點“掰手腕”。

東方證券數據顯示,在2020年前三季度華爲、OPPO、vivo三家三分天下的格局還十分牢固,三者瓜分了全國安卓機線下超過七成的份額,留給其他廠商的空間不足三成。

這三家手機廠商在下沉市場腹地扎得尤其深,而尚進告訴《財經》記者,這樣的市場往往易守難攻。“一旦有人真的紮好了零售陣地,可能隔幾年都不會有另一個牌子進來。”

“我們線下的市場份額真的低,現在還是戰略防禦階段。”與其說是進攻,尚進更傾向於把小米的狀態視爲防守。通過加密門店,防止其他廠商對小米市場份額的侵蝕。

一攻一守之間,角色難定,勝負難分。從一側看,小米與榮耀如同攪動市場的鯰魚,處於攻勢;在另一側,二者卻暫時落在下風,急需修建起線下護城河。

三年一輪迴,以2020年爲結點回看,三年前華爲完成“千縣計劃”,與OPPO、vivo的下沉之戰收官,奠定了三家局勢;而現在,華爲渠道斷流,小米、榮耀借勢而起,又是一場新的戰役。誰能奪下商場高地、穩住下沉大盤,誰就能在在這一輪乃至下一輪中坐上更高的座次。

* 婷姐、老梁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