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國航母剛走,德國軍艦又來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陳奕凱)德國自2002年以來,首次向中國南海派遣軍艦,並請求在上海進行一次港口停靠。

德國此舉恰逢英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前腳剛離開南海。這一時間點安排是否有意爲之?德國軍艦又要穿行南海,又想停靠上海,意欲何爲?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問題背後的焦點在於德國的態度模糊,既需要配合美國推進亞太戰略,又需要顧及自身利益不與中方產生摩擦,因此陷入兩難境地。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30日回答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有關國家軍艦在南海航行時應該切實遵守國際法,尊重沿岸國的主權和權益,不要做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德國軍艦計劃在12月返航時穿越中國南海

據德國之聲報道,當地時間週一(8月2日),德國海軍“拜仁”號(亦稱“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從德國威廉港海軍基地起航,前往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艦上載有200多名官兵,預計整個航程爲期6個月。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這艘德國軍艦計劃在12月返航時穿越中國南海,但它不會在中國南海島礁12海里範圍內通過,更不會穿航臺灣海峽。

德國國防部發言人還表示,“拜仁”號請求在上海進行一次港口停靠,此舉是“爲了保持與中國的對話”。另外,德國官員稱,德國軍艦在航行中將會堅持不偏離常規貿易航行線路。

據《環球時報》報道,此次航行在德國政壇引發巨大分歧。德國左翼黨派明確反對此次旅行,認爲這是“製造麻煩”。德新社表示,護衛艦的航行不應發生在與中國的對抗中。

專家:德方對中方感受有所顧慮,相比英國更謹慎

陳相秒稱,德國的此次航行可以說是謀劃已久。在時間點安排上,既有偶然因素,也有有意爲之的成分。通常,每年七八月份都是西方國家在南海軍事活動的活躍階段,比如去年7月美國雙航母在南海海域進行演習。

近期,美國高官密集到訪東南亞,其副總統也即將到訪東南亞,此時,美國與其盟友之間可能會打配合,以形成放大效應。因此,不論德國軍艦還是英國航母,它們來南海,背後都有美國的推動。

但是,德國相比英國更加謹慎一些,其背後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德國作爲北約成員國,其行動背後有美國的推動或者施壓;其次,德國作爲歐盟領導國家,意欲推動歐盟的印太戰略,歐盟希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彰顯存在感,表達對該地區所謂“航行自由”等問題的關切;再者,德國不選擇和英國一起行動,並且一再承諾不進入12海里領海,不穿航臺灣海峽,還請求訪問上海,均說明德方對中方的感受有所顧慮,德國有自己的“小算盤”,需要充分考量中德關係。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消息,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南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不存在任何問題。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與飛越自由,但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爲名,危害中方主權和安全,破壞地區和平安寧。

陳相秒認爲,西方國家提出所謂南海航行自由議題,實際上還是忌憚中國的崛起,認爲中國在南海周邊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將會改變地區的權力結構。他們認爲該地區需要掌握在盟友(比如美國)手中,纔是自由或者安全的。

中方的態度是,南海正常的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與此同時必須遵守國際法,尊重中國的主權,不能損害地區和平與穩定。

陳相秒稱,此次中國外交部的態度是要德方說清楚是來幹什麼的。如果你是按美國那套說辭來配合美方的行動,或者想要挑戰中國在南海的權益和主張,那中方是不歡迎的。但如果德方純粹是軍艦航行訪問,遵守國際法,尊重中國南海主權,那麼可以接受其軍艦訪問上海,因爲兩國之間的軍艦友好訪問本來就是很正常的,有利於促進兩國關係。

但是,德國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做出澄清,它的表態都是籠統、模糊的,因爲它既需要配合美國,又需要顧及自身利益,陷入了兩難境地。

新京報見習記者 陳奕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