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洪涛 市人大代表、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耀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曾建光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7月26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意见》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政商环境五方面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并提出到2025年,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如何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推动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提升?重庆日报专访了部分企业家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

——编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重庆日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活力的有效抓手。如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

游洪涛: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效结合是营造优质有序营商环境的重要保证。营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有效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有形之手”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激发出市场配置企业资源要素的效率和活力。另一方面,有为政府要规范服务标准,健全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规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也要提升服务质效,推广“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式、套餐式服务,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办事效能由企业和群众评定。

重庆日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聚焦法治化发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曾建光: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要聚焦法治化发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一是明确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原则和方向。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二是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各级地方政府要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推行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互联网+监管”,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是加强法治保障。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快对配套制度“立改废”,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修改完善,广泛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为市场主体设置政策适应调整期,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加快与营商环境相关的地方立法,确保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相一致。

让企业尽享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重庆日报:扩大对外开放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在提升开放发展能级,营造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方面该怎样着力?

曾建光: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依然在路上,在营造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持续深化改革。要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压减企业开办和注销手续,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和审批等一系列“放管服”组合拳,不断开辟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二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重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形成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持续擦亮中欧班列(重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金字招牌”,创新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鼓励陆上贸易规则等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三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把微观主体发展动力更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于营造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日报: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如何用好各类政策,让政策“含金量”变成企业获得感?

李耀:“企业家精神就像鱼一样,水温合适,鱼就会游过来”。这里的“水温”,就是营商环境。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法规,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新要求。2018年以来,重庆也先后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重庆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及近期发布的《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打通了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要让市场主体用好各类政策,把政策“含金量”变成企业的获得感,可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一是政府要加大各类优惠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分类识别,精准推送,送“政策上门”,让更多的企业也能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政府与市场主体签署的合同协议应得到执行,不要因为政府换届、主要领导变动等就违约毁约,尤其是“新官要理旧账”且“新官必须认旧账”,市场所有关联方都必须诚信;三是应继续推行原行之有效的市区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听取市场主体的反映和诉求,依法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以数字赋能构建数字营商环境

重庆日报: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怎样进一步突出数字赋能,打造数字政府,构建数字营商环境?

李耀:重庆“渝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已有较大的影响力。搭建大数据政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已成为“数字重庆”建设的共识。一是通过平台的迭代升级,真正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二是通过数据的快速传递,倒逼或从根本上纠治个别干部的庸懒散拖或不作为行为,提升服务质效;三是向海南学习,搭建专门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由专人负责营商环境问题的受理、核查及解决,针对共性问题统一出台解决方案,针对个性问题对症施治,提升“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的知名度,让所有的市场主体敢在该平台反映问题和曝光不足,政府不回避矛盾问题,乐于接受意见建议,有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的强烈责任感,并花真功夫办实事,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应,实现对国企民企、内资外资、大小企业一视同仁,服务企业的过程透明、结果可预期,真正让营商环境成为软文化和竞争力,助推重庆“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重庆日报: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您认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绩?

游洪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