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規模超10億人 中國居民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近年來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打造集養老護理、醫療康復於一體的托老中心,爲老人提供持續性、針對性的醫療、養老服務。圖爲威縣醫養綜合示範基地醫護人員陪老人在戶外散心。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覆蓋規模超10億人 中國居民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

  甘肅省慶陽市近年來構建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成運營的慶陽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深受老年人歡迎。老人可以在該中心開展書法繪畫、手工製作、田園勞作等活動,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圖爲入住老人在該中心書畫教室內繪畫。

  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攝

  養老金又漲了!到6月底,2021年調整增加的養老金已全部發放到位,全國企業職工養老金實現“17連漲”,養老保障更堅實。

  敬老愛老、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養老,是任何家庭和個人都要面對的話題。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億,佔總人口的18.7%。當“銀髮浪潮”迎面而來,如何讓他們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成爲一道小康必答題。

  多年來,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養老服務設施提升改善,正有力托起老年人的“夕陽紅”。

  廣泛覆蓋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從1993年的9848萬人增加至2020年的9.99億人,今年6月底達到10.14億人,約2.9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瞧,這是我的‘工資卡’。”年逾古稀的湖南農民李老從箱子裏翻出珍藏的社保卡,露出笑容。每月能領到養老金,讓這個一輩子沒離開土地的農民非常感慨。“咱農民也能領養老金了,過去真是不敢想!”李老說,在農村,這每月百多元的固定收入就很了不起,基本生活多了來源,有了國家保障,心裏更是感覺不一樣。

  現在,像李老這樣參加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超過5.4億人。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啓動新農保試點、合併新農保與城居保、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國從無到有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從城鎮擴大到鄉村,從國有企業擴大到其他各類企業,從就業羣體擴大到非就業羣體,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

  在中國,養老保險覆蓋面從1993年的9848萬人增加至2020年的9.99億人,近2.9億人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今年,全國基本養老參保人數進一步增加,6月底達到10.14億人。2016年,國際社會保障協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傑出成就獎”,表彰中國在擴大社保覆蓋面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爲,我國已成爲當今世界社會保障發展速度最快、覆蓋人口規模最大、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幅度最大的國家。

  不僅僅是養老的廣覆蓋。2002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始建設,2007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啓動試點……基本醫療保險網參保人數達13.6億人,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對老年人來說更是一份可貴的保障。還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給予相關補貼,等等,民生溫暖傳送到千家萬戶。

  “10億多居民納入社會保障範圍,開始領取養老金、報銷醫藥費、享有低保金,從制度上實現了城鄉居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助,是前所未有的。”鄭功成說,這反映了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在民生髮展方面質的飛躍。

  從“養兒防老”到“制度養老”,幾千年來中國人老有所養的願望正一步步實現。“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十四五”規劃綱要描繪的美好藍圖,讓人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待遇連漲

  ——企業職工月均養老金由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十四五”時期將繼續推動“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

  擴圍增面廣覆蓋的同時,社保待遇“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基本養老金上漲,就是身邊最鮮活的例子。

  江西瑞金的邱慶萱是一名企業退休人員,今年68歲,他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提高,有着切身感受。2014年剛退休那會兒,他的月均養老金不到2000元,這些年養老金連年上漲,如今已增加到3000多元。“今年國家繼續爲我們企業退休人員漲養老金,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邱慶萱說。

  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55元、70元、88元提高到93元。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由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今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實現“17連漲”。

  據瞭解,養老金調整主要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以及基金支撐能力等因素。在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也讓他們適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不僅有基本養老保險,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讓養老錢拿得更踏實,近年來,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發展起來。

  作爲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2020年末全國有10.5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718萬人。啓動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2020年末投資規模1.29萬億元,全年累計收益額1010.47億元。

  作爲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制度也正探索起步。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抓緊推動、儘早出臺、儘早實施,滿足多樣化需求,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展望未來,“十四五”時期的主要安排已經明確,不僅將“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定爲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還將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企業年金覆蓋率,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一系列新舉措,將讓民生保障兜得更牢。

  服務貼心

  ——到2020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已達31.9萬個;地方各級財政投入4.74億元,完成16.34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安度晚年不僅需要物質保障,也需要養老服務,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更是如此。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桂五鎮敬老院院長李銀江在敬老院工作多年,親身見證了社會養老服務的進步發展。李銀江記得,他是1986年調整到現崗位的,“報到那天,政府只交給我4.2畝荒地,地面上一塊磚一片瓦都沒有”。他們就自己動手搭窩棚,用90天時間建起一座擁有11間住房的敬老院。

  “經過多年努力,敬老院由小變大發展起來。”李銀江介紹,敬老院建築面積從原來的200多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700平方米,佔地面積擴大了10倍,35年來直接服務困難羣衆2萬多名,爲老年人提供了安度晚年的溫暖去處。

  一家敬老院的成長,是社會養老事業發展變化的縮影。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各地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強管理,有效提升近390萬特困老年人供養水平。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底前,將確保每個縣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照護爲主的縣級敬老院,優先滿足失能特困人員的照護需求。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中國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爲31.9萬個,牀位820多萬張。

  針對多數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的特點,有關部門支持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截至2020年底,地方各級財政共投入4.74億元,完成16.34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工作。

  乘着養老事業發展的東風,2014年,李銀江帶領大家整合敬老院資源,在盱眙縣掛牌成立首家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他們把多餘的牀位向社會開放,爲空巢留守老人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李銀江說,下一步,還想借力鄉村振興,在農村新型社區掛居家養老的牌子,爲社區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精神關愛,將優質的服務送上門去。

  從機構服務到居家養老,從城市到鄉村,更豐富的選擇、更貼心的服務,將讓更多老年人享受時代發展紅利,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本報記者 李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8月05日 第 04 版)

原標題:覆蓋超10億人,養老保障網越織越密(小康夢圓⑧)

值班主任:李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