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在於,以更多大學,特別是網絡大學和專業課程供應來打破供需矛盾,以考試時點、內容的錯開,鼓勵全民終身學習。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育改革,在減法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加法呢?

打破教育內卷,必須引入新的視野、新的資源。筆者建議,可以集全民智慧,再造“網絡大學”,打造全民教育、終身教育。

知識是有階梯的,知識的階梯影響着社會地位和階層分佈。父母之所以焦慮,孩子們學業負擔之所以日益加重,是人們普遍認識到:學歷高低和學校知名度排名,也就是一個年輕人在教育分層上的位置極大影響着他們未來的工作、收入,乃至社會交往。

中國高考是人才培養激勵和選拔制度,但也製造了“一考定終身”的基本格局和廣泛的心理影響。成千上萬的年輕學子在某個時點(高中畢業)走高考獨木橋。即便成功走過獨木橋,也要專業等級分流,在以階梯狀分佈的大學入口分道揚鑣:985、211,一本、二本。

法國學者布爾迪厄在《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羣體精神》中指出:“會考是強制推行人數限制的一種手段,也可以說是一種設立圍牆的行爲,它在最後一名入選者和最前面一名淘汰者之間建立了一條社會邊界——一種不連續性。”

教育文憑成爲知識的世俗階梯,教育造就的知識階梯對應了日趨固化的社會階層流動。一個孩子,不得不以高考這個時點來安排整個幼、小、初、高中學習。全社會,也以大學的階梯分佈對應形成幼、小、初、高中的階梯以及相關的考試關隘。

破局在於,以更多大學,特別是網絡大學和專業課程供應來打破供需矛盾,以考試時點、內容的錯開,鼓勵全民終身學習。以下是關於中國大學教育入口和文憑資源重新設計的思考。

鼓勵更多實體,主要是網絡大學的創建。要求所有的大學提供完整、全學科慕課體系,其中慕課體系的質量評估將成爲大學獲取政府資金和考覈的重要指標。每一個學生,理論上,從15歲到100歲(初中畢業開始,甚至可以不設限年齡),都可學習網絡大學專業慕課,並可以參加慕課考試,獲得單科或以上證書。在設立一定的標準後,比如高中文憑,每一個學生即可以參加全國統一的、由教育部主導的網絡大學的文憑考試。

網絡大學教育,參考當年卓有成效的電視大學制度,以各個大學的慕課教授爲主,寬進嚴出,配合一定的線下輔導和考試。網絡大學的文憑,在質量上,應該至少和二本大學保持一致。獲得網絡大學文憑的學生,可以參加985、211大學的文憑考試。鼓勵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等各個著名高校,單獨命題,建立包括專業考試、論文答辯在內的考覈方法,凡網絡生通過者,授予和高考生相同文憑。可以設置10%~20%的數字比例,並逐步擴大。鼓勵大學等各級老師開設網絡課程,實行付費制度,鼓勵老師成爲網紅並通過流量獲得收入。國家和地方,除了初中義務教育外,對所有參加慕課課程的學生髮放足夠終身學習的教育幣。教育幣只能用於支付參加課程和考試費用。國家公務員和國有大企業招聘,應該率先承認網絡大學文憑。

這樣,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的時點來參加高等教育和獲得文憑。過關,不僅僅是高考關,更多的是專業考試關。學生也將擺脫初高中基礎教育反覆記憶、練習刷題的困境,而獲得在大學專業體系拼搏的可能。

對於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這也是公平的,通過傳統路線,可以較早畢業、參加工作,大學專業考試合格通過率要遠遠超過網絡生。

對於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分佈,這也是極其有利的,除了傳統高考體制保證教育質量外,相當的資源可以轉移用於鼓勵大學各專業的培訓和發展,而不再是無休止的初高中知識刷題。社會資本可以大有作爲,參與其中。

給每個學生,特別是小朋友和年輕人發放“教育幣”,可以“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關於教育幣運行的細節思考:

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由每個學生自行在國家、省市教育部門指導下的教育市場供給端,點擊選取和支付。政府指導的市場供給,應以在線教育資源爲主;輔助以公共教育行業種子基金、吸引全球教育英才等配套措施,積極培育壯大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全面完整的慕課體系,包括從幼教、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育、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等。供給方原則上主要按每個學生自行支付的教育幣獲得收入,由市場決定,優勝劣汰。教育供給端由政府指導,不得進行反社會主義、反科學、反人類的教育,不得進行淫穢、迷信的傳播。初期,爲控制質量,教育供給端可以實施投標入圍制度。隨着制度成熟,可以考慮自由供給,但建立教育供給端的單位和個人的黑名單制度。政府主導的慕課體系,可以對國際網絡教育資源開放。教育幣可以結合央行的數字貨幣實驗進行發放。

爲了增加初高中、大學的師資力量,可以考慮進行全球人才招募,招募的辦法和薪金可以由各地區、各高校自行確立,但各省市可以專門制定住房政策,比如住房租金補貼,在中國工作滿10年或15年可以給予特殊的購房優惠。這些用來吸引國際人才的政策,也可以用於鼓勵國內優秀教師。

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知識的目的是什麼?是蘇格拉底的“尋求智慧”生活,是少數精英的智慧生活,還是人類整體的智慧生活?

沒有知識,沒有知識的更新,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就沒有一技傍身,就喪失了馬克思所說的“每一個人自由發展”的可能性。

我們承認個體天賦的差異、少數個體的天才、部分個體的惰弱和全能公民的不可得。我們反對庸俗的個體知識均等,但提倡“知識等距”的理想。

每個人等距於教育。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思想應該繼續得到推崇,從階層的平等,擴展到年齡的平等。每個人不僅擁有教育權,而且擁有終身教育權。終身教育可以突破高考、會考的制度狹窄性,幫助個體在每個年齡段都有機會提高知識競爭力,克服知識貧困。我們應該如同保證每個個體的小康一樣,保證每個人的終身教育機會。

(作者系資深金融投資工作人士,秦朔朋友圈、第一財經等專欄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