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低租金住房、零門檻落戶,各地“搶人留人”又出新招

新京報訊(記者 吳爲 實習生 王垚)8月2日,杭州發佈政策解讀,明確2017年後錄取的符合條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後來杭可 “先落戶、後就業”,無需繳納杭州社保。這意味着,杭州針對人才的落戶門檻進一步放寬。

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要求通過完善土地支持政策、簡化審批流程等方式,促進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羣體住房困難問題。7月底,廈門出臺新規,將實現來廈新就業大學生等青年羣體“5年內5折租房”,促進廈門市引才、留才、聚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提供租房補貼、提供低租金住房、降低落戶門檻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專家表示,人才已成爲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通過人才政策競爭來爭奪人才,將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同時,制定政策應將重點放在工作、創業政策改進上,讓不同層次的人才都有發展空間。

多地爲大學生提供低租金租賃住房

大學畢業生初入職場,住房是最大的剛需。爲了讓這些“新市民”安居樂業,2019年底,住建部部署在南京、蘇州、杭州等13個城市開展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試點工作,重點是發展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設的、面向新市民的,小戶型、低租金租賃住房。

除了從住房政策入手,也有城市在人才引進政策中體現了對人才住房需求的關注。

如瀋陽7月底發佈新政,對新落戶並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碩士和本科畢業生,在瀋陽首次購買商品住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和1萬元購房補貼。原籍非瀋陽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首次來沈就業創業,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碩士400元/月,不超過三年的租房補貼。

4月,長沙發布文件,提出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6萬元、3萬元購房補貼。

此外,福州市房管局於6月推出4項舉措,保障大學生住房需求。提出“福州住房保障萬人計劃”,被納入的大學生享受保障性住房租金優惠政策,未被納入的大學生,給予6個月合計3000元一次性住房補貼。

部分城市從年齡、學歷等方面放寬畢業生落戶限制

去年12月以來,北京、廣州、天津、杭州、重慶等十餘城發佈落戶新政策,降低落戶門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省會城市——福州推出落戶“零門檻”,廣州“差別化入戶”則被稱爲“最寬鬆一線城市落戶政策”。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發佈《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政策適用對象新增“畢業兩年內初次就業”的畢業生。同時規定,原則上畢業生本科不超過26週歲,碩士研究生不超過30週歲,博士研究生不超過35週歲。與2018年的人才引進管理辦法相比,年齡限制大大放寬。

今年3月,青島繼續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政策,可落戶範圍更廣,放寬學歷、技能人才落戶條件,主要涉及學歷人才、技術技能人才、國內普通高校專科及以上學歷層次的在校大學生等人羣。

去年12月,福州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落戶,同時降低集體戶設立條件。

同月,廣州發佈《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擬在白雲區等7個行政區實施差別化入戶,入戶門檻放寬到大專學歷。

無錫則全面取消了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術工人等羣體的落戶限制。

引才之後,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爲8.8億人,人口平均年齡爲38.8歲,從總量上看,與2010年相比,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當前人才已經成爲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通過提高城市之間的人才政策競爭來爭奪人才,總體上是個好事情,將促進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

長遠來看,勞動力和人才並非“一引了之”,提供各類保障補貼、放寬落戶政策僅是吸引人才駐足的一個因素。在引進人才後,更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春光曾發文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創新人才、掌握高技術的人才,需要讓發展惠及最大多數人。這就需要激發和調動政府、社會、市場、個人等多方面的積極性,構建確保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要消除阻礙勞動力公平、合理流動的障礙,構築社會流動新的體制機制,促進人才有序流動。

如何讓人才落得安心?倪鵬飛認爲,在人才政策競爭中,一方面,待遇政策應與貢獻的大小、時間相匹配,防止獎優過度損害社會公平,避免利用優惠政策套利。另一方面,應該將重點放在工作、創業環境政策的競爭性改進上,讓不同層次的人才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抱負夢想。

新京報記者 吳爲 實習生 王垚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