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間,新華視點發文指出,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於矮小症的“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而調查發現,所謂“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

目前A股市場有兩隻生長激素概念龍頭,除了千億市值的長春高新,另一個是安科生物。

5日盤中,長春高新跌停,安科生物暴跌超10%。

不過剛剛,就媒體報道“增高針”被濫用一事,安科生物獨家回覆《科創板日報》記者稱:公司在營銷上不存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的情況。

還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正是此前爆紅的傳聞大連大媽“5萬變500萬”的主角。

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

8月4日晚間,新華視點發文指出,近年來,醫學上主要用於矮小症的“增高針”治療悄然興起。

調查發現,所謂“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專家認爲,生長激素有被濫用的苗頭,可能帶給使用者內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健康風險。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張一寧說:“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不是說我覺得矮、想長到多高,就打點生長激素,這是非常荒謬的行爲。”

張一寧說:“目前過度檢查和不規範檢查的現象非常普遍。有家長到門診來,一定要給孩子做生長激素化驗,我說不用做還被罵。這個檢測是用藥物激發進行試驗,要抽血5次,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當時激素的激發水平,需要綜合判斷。有些醫院用不規範的手法做檢查,檢查結果拿到之後就開始給孩子使用增高針,很不負責任。”

記者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發現,目前與生長激素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有良性顱高壓、糖代謝的影響、甲狀腺功能低下、色素痣、手腳變大、局部紅腫及皮疹、中耳炎等。

據業內專家介紹,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治療,因製劑不同、體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費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間,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

由於推廣“增高針”能獲取暴利,一些醫藥代表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一些生長激素藥廠邀請兒科醫生參加培訓,而所謂的培訓就是讓醫生給孩子多開生長激素,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成。

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危險了?

作爲國內生長激素行業的龍頭,長春高新的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專注於核心產品生長激素。

4月23日,公司公佈2021年一季報,其中主營生長激素的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一季度實現收入18.43億元,同比增長49.71%;實現淨利潤8.78億元,同比增長70.02%。

而在所謂的“增高針”,也就是生長激素被央媒點評之後,不少投資者對於長春高新後續可能的股價表現展開了熱議。

有投資者表示悲觀,“情形不妙,明天開盤就得跑”,“今晚恐難眠了”;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爲,“不必過分憂慮,有業績支撐”。

除了長春高新之外,安科生物也是經營生長素的企業。國金證券8月3日剛剛發佈研報稱,維持安科生物買入評級。評級理由主要包括:1)生長激素水針劑型規格補齊,業績高速放量可期;2)生長激素臨牀適應症不斷拓展,長期用藥空間持續打開。

事實正如投資者預測般, 長春高新、安科生物果然盤中雙雙大跌。

剛剛,就媒體報道“增高針”被濫用一事,安科生物獨家回覆《科創板日報》記者稱:公司在營銷上不存在“高額回扣來引誘兒科醫生濫開處方”的情況,且公司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於1999年獲批上市,至今已有20多年的臨牀應用史,近兩年的累計使用量有十幾萬人次,未暴露出大規模的臨牀使用風險。“如果有臨牀問題的話,相信媒體早就會跟進報道了。”安科生物稱,企業將積極回覆投資者疑問、緩解恐慌情緒,目前管理層還在討論應對措施,會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一位東北大媽因炒股狂賺100倍爆紅。大媽前往券商營業部辦理業務,因爲早已忘記密碼前來銷戶,結果發現自己2008年花5萬多元購買的一隻股票,賬戶市值已經變成了500多萬元。

大媽持有的這隻股票正是長春高新,從2008年以來股價漲幅已超100倍。在長達13年裏因爲忘記了密碼,讓大媽意外賺了這麼多錢。

作爲醫藥行業的優質白馬股,長春高新被稱“醫藥股中的茅臺”,一直都是機構投資者的抱團重倉股。2020年報顯示,長春高新機構持倉比例達到58.83%,共計1227家機構持有長春高新2.09億股。

不過,自今年5月以來,長春高新股價持續走低。

科技部發文,癌症與飲酒有關

白酒板塊再遭利空

一夜之間,無眠的還不僅僅是持有長春高新和安科生物的股民。

8月4日,據科技部網站發佈一篇《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飲酒有關》的文章。文章稱,酒精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定義的1類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並且隨着酒精消費量的增加,癌症數量將進一步上升。

該文章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項建模研究中,部分內容涉及到飲酒對全球癌症的影響估計。該研究基於多個國家的酒精數據,包括調查和銷售數據,對其進行建模,在排除了其他致癌因素,如吸菸、肥胖和性傳播疾病後,研究人員得出了酒精緻癌的結論。

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較重的飲酒模式有關,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結腸癌病例、15%的直腸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成癮和心理健康中心(CAMH)的Kevin Shield表示,酒精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定義的1類致癌物。酒精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並且隨着酒精消費量的增加,癌症數量將進一步上升。飲酒可通過多種方式導致癌症,最主要的是破壞DNA。雖然DNA需要發生關鍵數量的突變纔可能導致癌症。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DNA的損害會逐漸累積。

受該消息影響,A股白酒板塊大跌,同花順白酒概念一度跌逾3%,海南椰島跌近5%,迎駕貢酒跌近4%,捨得酒業跌3.2%,五糧液跌逾3%,貴州茅臺跌近2%。

近期,白酒股跌幅本就較大,貴州茅臺自年初的最高價2608元,跌至1620元,下跌了將近1000元,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表現也同樣不容樂觀。

據證券時報此前梳理,由於二季度往往是白酒行業的淡季,從目前已經公佈中報或中報預告的白酒股來看,業績增速有所放緩。

其中,水井坊公佈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約18.3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約3.77億元,同比增加266.01%。但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二季度實際上,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還虧損了0.42億元。

無獨有偶,貴州茅臺近期也公佈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490.87億元,同比增長11.68%,實現歸母淨利潤246.54億元,同比增長9.08%。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收218.16億元,同比增長11.61%,實現歸母淨利潤107.00億元,同比增長12.53%。

加上騰訊股價被錘事件,科技部網站這一發文,重倉白酒的投資者瑟瑟發抖。

就連私募大佬但斌也連發兩條微博,直呼嚇怕了。

新華社:警惕電子煙流向未成年人

除了增高針亂象,新華社還發了篇關於電子煙的報道。

新華社天津8月4日電,警惕電子煙流向未成年人。

文章表示,記者近期調查發現,雖然國家已明文規定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但部分裹着“絢爛外衣”的電子煙依舊在向未成年人羣體滲透,一些潛藏的風險也值得警惕。

文章指出,網絡銷售渠道“屢禁難絕”。從2018年開始,我國便針對電子煙行業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禁止網上銷售電子煙等,2019年電子煙更是遭遇“全網下架”。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以“電子煙”“煙彈”爲關鍵詞搜索,發現已無相關結果。但是一些個人微信賣家仍然在網上進行電子煙交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2019年中國中學生菸草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初中學生聽說過電子煙的比例爲69.9%,電子煙使用率爲2.7%,與2014年相比,分別上升了24.9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

在該文發佈之後,盤前一度大漲17%的霧芯科技突然大跳水。而A股及港股市場涉及電子概念的公司還有思摩爾國際、億緯鋰能、天音控股、比亞迪電子等。

不過盤中相關個股漲跌不一。

其實,電子煙行業今年以來持續受壓。今年3月份,工信部網站公佈消息稱,爲加強對電子煙等新型菸草製品的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菸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菸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關於修改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的說明介紹,本次《實施條例》的修改,將在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爲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菸草製品參照本條例中關於捲菸的有關規定執行。”當時,整個電子煙板塊就出現了大跌。但隨後又出現了修復性上漲。

本文來源:新華社、科技部網站、財聯社、科創板日報、證券時報、券商中國、紅星新聞、中國基金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