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数字化转型之路怎么走?执法效果市民满意度如何?城管队员如何在“家门口”为市民排忧解难,为百姓办实事?……今天上午,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来到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12345市民电话,并接受新民晚报专访。

上半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共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3万余起(简易案件3.1万余起,一般案件5.2万余起),同比上升66%(简易案件和一般案件均实现同比上升)。其中,市容、城乡规划物业和市政类案件数量位居前三。

图说: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线上开单率已达82%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不仅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成为各个职能部门探索的新方向。早在数年前,城管执法部门就开展了“智慧城管”的探索,旨在提高城管执法的效能和效率。目前,全市多个区的城管部门已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

比如在虹口区,区城管执法局对接区城运中心,将“八类区域”治理标准与“5 G+智慧城管”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将网上勤务、网上办案、网上诉处、指挥监管、疫情防控、一店一码、数据库等接入区“一网统管”平台。浦东城管则初步构建了由1个局综合信息平台、35个城管中队微平台、1800余个城管队员手机APP执法终端组成的“三位一体”智能体系。针对跨门营业、乱设摊和占道洗车等街面环境问题,开发多维度智能场景算法模型,并首创将智能车巡移动巡查技术应用于街面治理中。

徐志虎介绍,目前,上海城管已将城管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城管创新转型发展新未来的主攻方向,推动网上办案、网上勤务、管理执法联动等六大通用系统不断迭代升级,开发了分类分级管控、非现场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等若干模块,丰富了“智慧城管”的内涵和外延。从“手开单”走向“更智慧”,目前全市城管执法系统简易程序案件线上开单率已达82%,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建数据库监管3815家工地

始建于2020年的“上海城管执法对象监管系统”,也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徐志虎告诉记者,依托21类城管执法对象数据库,城管部门全面推广非现场执法、分级分类管控、“双随机、一公开”等更精准、更高效的勤务新模式。

徐志虎介绍:“对全市24.6万多家沿街商户,市城管执法局根据商户的业态、处罚记录、投诉情况等,完成了风险等级初始化设定,指导各区以两周为一个周期,对辖区商户开展执法检查,经过8个周期的执法检查,全市绿色低风险商户占比已由3月份的14.9%升至90%,红色高风险商户占比已由3月份的34.2%降至4%。此外,我们还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全市3815家建设工地,进一步提升全市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又如,城管部门与行业主管单位联手建设“住宅物业管理与城管执法联动平台”,联合开发“在建工地实时在线监测小程序”等应用模块,依托科技赋能加强管执联动,破解小区、工地等领域城市治理难题。在提升行政处罚执行效率方面,健全数据采集、更新、治理规则,强化数据治理成果在趋势预测、资源调度等方面应用,实现办案、勤务、督察、考核、诉件处置等联网上云,并开通了罚款电子缴纳线上通道。

6000余家社区工作室为民办实事

“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初心。”徐志虎介绍,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打造了城管公众开放日、城管社区工作室、城管局长接热线“三大品牌”,构建了管执联动、政民互动的共治新格局。据了解,全市85%以上城管执法力量已下沉街道乡镇。自2017年起,市城管执法局在全市推动建立6000余家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城管执法队员走进里弄社区,依托违法户外广告、建筑垃圾、小区物业管理等管理执法联动平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违法行为,为百姓释疑解惑服务。

6000余家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精准收集社情民意。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全系统依托社区工作室推进落实160余项为民实事项目,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今年4月,市城管执法局与新民晚报社试点“政媒融合”,推出100家“新民帮侬忙”社区联络点,在“全媒体时代群众工作”新格局中,及时感知群众冷暖,在“家门口”为市民排忧解难。

“下一步,城管执法系统将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加快城管执法数字化转型,全面加强城管执法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城管执法精细化水平,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徐志虎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更多阅读】现场访谈|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品质,让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