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一大早,任洪銀就鑽進蠶房查看上萬頭蠶子的生長情況。一條條手指長短、嫩白肥碩的蠶子不斷蠕動,窸窸窣窣貪婪地吸收着新鮮桑葉的養分。看着這些白白胖胖的“小東西”,任洪銀樂在心裏,還有幾天,這些蠶子就要結繭。

攝影 蔡秀

今年55歲的任洪銀家住彭水靛水街道桂花村5組,已有30多年的養蠶經驗的他,在當地是有名的養蠶大戶。從培育幼蠶到蠶結繭,任洪銀都是行家裏手。

“養蠶全是細緻活,給蠶房消毒、挑揀病蠶、喂蠶、搭蠶房……每一件事都不能馬虎。”任洪銀說,他一直都在學習養蠶技術,夫妻倆沒有外出務工,始終堅守着種桑養蠶,養蠶已經成了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

任洪銀介紹,早年他是一名養蠶工人,在企業瞭解學習到了養蠶這一門技術,與蠶結下了不解之緣。企業倒閉後,任洪銀回到桂花村萌生了在家繼續養蠶的想法。“桂花村地理環境好,土質也非常適合種植桑樹。桑樹種下基本不需要管理,養蠶勞動強度低,投入小見效快。一年能養幾季,比外出務工強很多。”任洪銀說。

攝影 蔡秀

經過多年摸索,任洪銀養蠶的技術越來越好,市場的價格越來越高,也就更加堅定了他養蠶的決心。

“一年能養30張蠶,產蠶繭一噸左右。目前,根據市場行情,一噸蠶繭能賣12.5萬元,效益還不錯。”任洪銀笑着說,隨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品質的追求越高,對蠶絲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蠶繭的價格也在逐年上漲且供不應求。

有了不錯的市場行情和穩定的銷售渠道,任洪銀不斷擴大着養殖規模,帶動着周邊不少村民和他一起養蠶、務工增加收入,村民文德秀就是其中之一。“這段時間都在幫着採桑葉,一天能掙100元,活兒輕鬆、離家也近。”文德秀說。

如今,在任洪銀的帶動下,村裏有20餘戶村民和他一起養蠶,每年產值超過百萬。到了養蠶季,任洪銀孵化出幼蠶後就分發給村民養殖。到了蠶結繭時,任洪銀又回收村民們的蠶繭,讓村民們銷售無憂,增收致富。

來源:視界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