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聯合出手 禁止網絡小貸公司對大學生放貸

原標題:商量好的?美團、騰訊、今日頭條……巨頭旗下小貸公司紛紛增資至50億元!原來是因爲……

作者/魏倩 何奎 

就像商量好的——過去數月來,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小貸公司紛紛完成增資。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美團旗下小貸公司註冊資本日前已增至50億元;此前,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母公司)、騰訊旗下小貸公司均增資至50億元;市場傳言京東也計劃對旗下小貸公司增資至50億元。

巨頭們的行動,向來被視爲有風向標意義。受訪人士認爲,這可能是爲年內或將落地的網絡小貸新規做準備。去年11月,銀保監會等部門發佈《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上述新規是銀保監會2021年的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之一。有小貸行業知情人士說,上述新規正式落地,還要先等《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據悉,該條例也計劃年內出臺。

而在小貸行業嚴監管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400家小貸公司離場。

巨頭集體增資

據天眼查顯示,日前,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已由30.58億元變更爲50億元。

這是互聯網巨頭旗下的小貸公司增資的最新一例。過去數月,騰訊、字節跳動等旗下小貸公司,註冊資本不約而同變更爲50億元。

天眼查顯示,今年4月,騰訊旗下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25億元增至50億元;6月,字節跳動將旗下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30億元增至50億元。

市場消息稱,京東旗下重慶小貸公司也將完成新一輪增資,同樣是增資至50億元。

巨頭旗下小貸公司緣何集體增資至50億元?受訪人士認爲,這可能是爲年內將落地的網絡小貸新規有關。

去年11月,銀保監會等部門發佈《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對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特別是開展全國性經營的小貸公司,提高了准入門檻。

准入門檻方面,上述意見稿規定,網絡小貸業務需持牌經營,持牌有效期爲三年但可以續期,並對申請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設置了准入條件,其中,小貸公司跨省開展網絡小貸業務,應由銀保監會依法批准,同時註冊資本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業務規則方面,上述意見稿規定,單筆聯合貸款模式小貸公司出資比例爲30%、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形式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淨資產的4倍,等等。

這些新規要求,無疑都會對現有網絡小貸業務產生深遠影響。爲了拿到“入場券”未雨綢繆,同時儘可能減弱上述新規影響,不難理解巨頭爲何會步調一致,紛紛抓緊時間增資至50億元。

年內網貸新規或落地

上述《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主要統一監管規則和經營規則,明確監管體制、小貸公司網絡小貸業務的准入機制以及小貸公司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基本規則等。

截至目前,徵求意見稿已出臺超過大半年時間。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說,預計三季度新規可能會落地。但也有小貸行業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要待《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以後,纔會正式落地。有此條例,很多監管規章立法等就有了“上位法”。

據記者瞭解,《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主要解決小貸和典當的立法基礎問題。今年1月,司法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323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司法部正會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制定《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該條例將明確互聯網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的准入和監管規則,嚴格規範貸款廣告、網絡放貸信息等活動,並專章規定債務催收行爲。

過去幾年來,由於網絡小貸行業缺乏統一、明確的監管規則,各地方監管尺度不一,在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技術助推下,該類業務野蠻生長,存在套利空間和金融風險。實際上,自2017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網絡小貸牌照便暫未新增。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此前表示,相關辦法如果正式實施,網絡小貸業務將迎來一輪較大的調整,通過網絡小貸業務肆意擴張的大型科技公司將受到明顯衝擊。

實際上,在整個行業嚴監管的環境下,自2015年以來,已有超過2000家小貸公司退出小貸行業,僅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超過400家小貸公司離場。

據人民銀行發佈的《2021年上半年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686家,比2020年年末減少了432家;貸款餘額8865.05億元;比2020年末減少22.49億元。

巨頭的金融版圖

沒有一家互聯網巨頭不想涉獵金融業務。

過去數年來,上述幾家互聯網公司不遺餘力在金融板塊上佈局,拿下多個金融牌照。

除此之外,小米拼多多唯品會等公司均持有不同金融牌照,包括支付、消費金融、融資擔保等等,而華爲今年也拿下一張支付牌照。

巨頭加速佈局金融的原因,中信證券首席銀行分析師肖斐斐等在去年一篇報告中分析說,一是原生業務的自然延展。對於電商系或本地服務系而言,以支付爲代表的金融服務實際是整個交易閉環的最後一環。而通過交易閉環的打造,既能強化客戶體驗和客戶黏性,同時亦能加強資金和數據的體內流轉。

二是藉助金融業務豐富C端變現手段。就盈利模式而言,搜索類、資訊類互聯網企業本身缺乏C端變現的場景和產品。而金融業務則爲該類具備C端客戶數量的企業提供了變現手段。

如果將金融牌照大致分類,支付是基礎,可以幫助巨頭形成業務閉環;小貸等消費金融業務本質是借貸業務;而代銷保險、基金等則是財富管理業務。

其中,小貸牌照是上述巨頭流量價值轉換、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載體,市場上均可見他們推出的借貸產品。例如,字節跳動通過今日頭條推出“放心借”,美團推出的借錢、生意貸等。

較之其他金融牌照業務,由小貸公司承載的消費金融業務帶來的利潤空間,從此前螞蟻集團上市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中可見一斑。但同時聯合貸款、助貸等業務模式的風險也讓各方高度警覺,並被放至聚光燈下。

然而,時過境遷,監管部門當前正在着力規範和完善網絡小貸業務,讓各方歸位。巨頭的金融版圖,恐怕也要重新歸置歸置、思量思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