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疫情傳播鏈達560人 衛健委:兩到三個潛伏期基本可控

7月20日南京疫情暴發以後,疫情逐步擴散,根源何在?該如何應對德爾塔變異毒株?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8月4日24時,南京機場疫情傳播鏈感染者共達560人,涉及11個省份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新冠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之後,哪些環節導致瞭如此快和廣的擴散?

對此,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8月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最近幾起聚集性疫情來看,由於一些地方較長時間沒有發生疫情,部分幹部羣衆確實存在着思想鬆懈麻痹的情況,把常態化當成了正常化,把低風險當成了零風險,防控工作有所鬆懈,存在一些短板和漏洞。

不過,賀青華認爲,只要各地嚴格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疫情在兩到三個潛伏期內能夠基本得到控制。

當反思防控之錯

南京疫情暴發後,由於其初始的隱匿性傳播,導致蔓延至其他地區進行增容擴散,使得這場疫情逐步在全國已多中心態勢繼續外延。出現當前這一傳播現狀的原因仍來自防控不力。

在《新冠病毒防控指南第八版》中,已有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各地要堅持早、小、嚴、實,科學、精準、有力、有序、有效處置發生的疫情。

賀青華認爲,對於局部暴發的疫情,在內防擴散上,要特別突出一個“快”字。怎麼突出“快”字呢?這裏有“五個第一”:第一時間全面激活應急指揮體系,實施風險區域管控;第一時間啓動重點地區全員核酸檢測,摸清底數;第一時間強化公衛、公安、工信的協同,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可能的密接和密接的密接,做到應隔盡隔,集中隔離,規範隔離;第一時間按照“四集中”要求,中西醫結合,防止輕症轉重症,“一人一策”全力救治患者;第一時間做好信息發佈和輿論引導,爭取羣衆的理解、配合,遏制疫情的蔓延。

但無論是從南京還是張家界,在疫情防控中都出現薄弱環節,導致了新冠疫情進一步蔓延。

賀青華解釋稱,首先是地方準備不充分,指揮體系不在應急狀態,常態和應急機制轉換慢。第二,常態化防控的各項措施、責任落實不嚴,總覺得疫情離我很遠。第三,重點場所從業人員沒有實施封閉管理,科技手段應用不充分。

“面對這種情況,各地特別是沒有發生疫情的地方,一定要認識到當前防控工作的嚴峻複雜性,進一步提高防控意識,加強統籌協調,堅持問題導向,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加強社區防控,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賀青華稱。

德爾塔增加防控難度

在鬆懈麻痹狀態下的常態化防控隊伍,這次遇到的是德爾塔變異毒株。

這個毒株從一出生就受到了全球的關注,它以傳播快、潛伏期短、病毒載量高、致病力強而著名,目前已成爲全球新冠疫情的主流毒株,不僅如此,它在還在突破疫苗的免疫保護屏障,正在引爆全球的第三波新冠疫情。

目前,對於德爾塔病毒的解釋有衆多不同,不同程度的帶來了公衆的恐慌,對此,國家衛健委給出了權威解釋。

賀青華在回應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德爾塔變異株最早發現於2020年9月印度報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世界衛生組織於今年5月10日宣佈將德爾塔變異株納入全球需關切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目前已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流行,成爲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主要病毒株,該毒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體內複製快、轉陰時間長等特點。

他表示,國內外相關科學研究和疫情防控實踐表明,德爾塔變異株並沒有導致新冠病毒生物學特性發生顛覆性改變,傳染源、傳播途徑基本清楚,現有的疫情防控措施對德爾塔變異株仍然有效。現有疫苗仍然有良好的預防和保護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羣中的傳播風險,減少感染者的傳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發生率和病死率。前一段時間,我國首次成功阻斷了發生在人口稠密、流動性大的廣東省幾個地市的德爾塔變異株本土疫情傳播,證明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人羣聚集等措施是有效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