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周浦镇第三届“傅雷杯”上海最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又收到了一封家书,是大团镇75岁退休教师杨志圭给住在护理院的百岁父亲杨弄耕手写的一封信,感动了不少人。

杨弄耕现住在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墩护理院。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当时老人的6个子女每周只能有一个人可以入院探望,而且入院前要先做核酸检测。7月10日是老人的100岁生日,一家人作了精心准备,大女儿杨志圭还专门给父亲写了一封满含深情的信。

“爸,你好!今天是你100岁生日。你的全体子女、孙辈们,祝你生日快乐!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我们兄妹六个,在父母的教育下,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事情,更懂得怎样去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孙辈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都继承了你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当天,在护理院里,杨志圭给父亲读了这封家书,老人听了频频点头。子女围着老人,点蜡烛、切蛋糕、唱生日歌,其乐融融。老人的孙女杨兰兰将这封家书和给老人过生日的情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立即赢得了许多人的点赞。“在父亲的教育下,我们一家子一直保留着通过家书沟通交流的习惯。”杨志圭说。

杨弄耕1921年7月出生在大团镇果园村杨家宅,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日记,特别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常常通过写信的方法与子女沟通交流。

杨兰兰说,小时候曾在家里看到爷爷写的一些信,信中教育子女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等道理。

71岁的杨育平回忆道:“1966年的时候,我到北京参加活动,父亲交给我一些贴好邮票、写好邮寄地址的信封,要求我每周写一封信寄回家,以便让家里人知道情况。”

杨弄耕90岁那年,妻子病故,杨志圭便将父亲接到了自己家里住。后来,6个子女轮流将父亲接到家中悉心照料。2018年,老人不慎摔跤,到医院治疗后住进了三墩护理院。

去年起,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护理院采取了封闭式管理。6个子女依然坚持每天送饭菜等,但因为不能入院探望,杨志圭便想到了用书信沟通。她一般每周写一封信,然后将信和饭菜等一起通过护理员转交给父亲。

2019年以来,杨志圭一共给父亲写了36封信,表达对父亲的关切,同时为他介绍最近的时事动态。“手写家书传递亲情,我们要继续做下去。”她说。

这几天,杨志圭和家人在整理老人物品的时候,发现了许多书信、日记、自传文稿和书法等,记录了家庭的变化情况和自己在教育子女、工作学习、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思考,其中教导子女的一些话语,如“勤俭节约”“好日子要当穷日子来过”等,包含着关爱之情,是很好的家风家训。

外甥顾兵和孙女杨兰兰表示,这些保存完好的书信、日记等很有纪念意义,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汇集成册,或许可以给百岁的爷爷一个意外的惊喜。而对于后辈来说,这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宝藏”。

据悉,2019年初,周浦镇启动首届“傅雷杯”上海最美家书征集展评系列活动,时至今日,该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届。周浦镇党委委员周俊表示,自“最美家书”活动开展以来,周浦已收到数千封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家庭的家书,其中不乏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多人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感受字里行间的浓浓情谊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传递‘家的温度’。”

文字:沈馨艺 陈志强

编辑:朱轶锴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来源:东方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