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去年熱火朝天的垃圾分類工作,今年的相關話題多少有點冷淡。

而今,垃圾分類話題又一次出現在公衆視野中。“到11月底完成居民小區設施覆蓋率100%”“示範片區13個、公共機構全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50%”“開展在職幹部定量化參與垃圾分類情況運用於單位考覈評價”……日前,在總結上半年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的基礎上,銀川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定了新目標、有了新舉措。巧合的是,上海市也於近日發佈了2021年上半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結果:上海14餘萬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評價,超93%給出五星好評。

那麼,究竟我區垃圾分類工作進展得怎麼樣?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問題:如果給你所在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打個分,你會打幾分?你家裏的生活垃圾是否總是按照要求分類打包?扔垃圾時,是否嚴格按照垃圾桶標識投放?小區裏的垃圾是否都上了同一輛垃圾清運車?幾個簡單的問題之後,相信每個人對自己所居住社區垃圾分類的流程和實際效果,已經十分清楚明白了。主動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屈指可數,垃圾混裝混運的現象比比皆是,不誇張地說,不少地方的垃圾分類工作結結實實走了個過場,意義聊勝於無。

是不是垃圾分類工作就是很難做好?顯然不是,先不說北京、上海的分類工作做得卓有成效,就拿我們銀川來說,例如西夏區橡民社區,他們搞的“積分超市”、廚餘垃圾堆肥,居民參與度就非常高,而在銀川實行這種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的小區已經有40多個了;再例如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也將垃圾分類工作搞得有聲有色,這些都充分說明垃圾分類工作做起來並非難於登天。之所以推進緩慢、難以落地,恐怕就在於並沒有形成一種自上而下、環環相扣的“一條龍”服務。實際運行過程中,如果居民將垃圾一起打包、隨便一扔,後期垃圾清運和處理時想要再細分的話,工作難度就很大;反之,如果居民費心分裝好的垃圾被倒入同一輛垃圾清運車運走,也難免不讓人泄氣。說到底,垃圾分類並非只有投放一個環節,投放之後的收集、收集之後的運輸、運輸之後的處理……環環相接,一環失守,則全盤失效。

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既是難事,也是易事。當前,要想讓垃圾分類這門“新時尚”真正走入日常、成爲常態,就要做好垃圾分類“一條龍”服務。既對怎麼分類、如何處理、怎樣加強源頭治理等制定一整套詳細規定和流程,又要強化監管、立好規矩,促使每個環節落地落實、形成良好風尚。

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各方協同作戰,必將久久爲功。

新華社發

來源:寧夏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