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縣地處川西北片區,位於川中丘陵地區西部,是“川藥”的重要道地產區,種植歷史悠久,品種豐富,特別是道地藥材——中江丹蔘、中江白芍以其優質的藥效、良好的品質暢銷海內外,供不應求。近年來,中江縣遵循客觀地理環境,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經濟,將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作爲產業振興重要內容來抓,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統計,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1.2萬畝,產量(幹品)2.57萬噸,實現種植業總產值6.66億元。其中:中江丹蔘4.65萬畝,產量(幹品)1.03萬噸,種植業總產值2.57億元;中江白芍3.59萬畝,產量(幹品)1.06萬噸,種植業總產值2.36億元,爲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那麼中江當地中藥材發展面臨哪些困境,有何應對措施,又是如何藉助道地中藥材優勢,助力鄉村振興。7月25日至7月30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赴中江縣中藥興農調研隊前往中江進行實地調研。

深入一線,瞭解生產、加工困境

7月26日,調研團隊兵分兩路,冒着酷暑,不辭辛勞,深入農戶、企業瞭解中江道地藥材以及面臨的困難。

“受限於地形與種植植株特性,本地藥材種植的機械化程度低,在種植過程中,我們這裏的種植戶幾乎全靠人工進行操作。”興隆鎮舒壩村村支部書記王小華說,“雖然當地羣衆世代種植藥材,但因收入相比外出務工較低,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在鎮上的人口普遍在50歲以上,勞動力不足,種植技術遺失。”

四川省天府神龍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冰介紹,中江丹蔘因其丹酚酸B含量爲普通丹蔘的2至3倍,價格要高於其他丹蔘,但目前其仍以農副產品的形式出售,公司只對中藥材進行簡單加工,產品附加值非常低。並且,目前中江丹蔘只能進行無性繁殖,方式較爲單一。

“下一步,我們要加強技術革新、產品加工、品牌保護,讓產業鏈條延伸,增加影響力。”四川萬生澤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志剛表示。

在5天的走訪調查中,團隊還發現中江丹蔘、白芍成長髮展過程中遇到了面積不大,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繁殖速度慢,造成品種混雜;無標準化的市場交易、管理平臺,市場管理手段滯後等困境。

針對上述問題,中江縣採取創新模式,用好用活地理標誌商標;建設基地,提升品種選育延伸產業鏈;健全機制,商標保護不斷加強;發展旅遊,促進農旅融合,增加羣衆收入,拓寬鄉村振興道路。

創新模式,用好用活地理標誌商標

中江丹蔘、中江白芍已獲得原產地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府神龍、萬生農業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同時,獲得“濟福生”丹蔘茶、“菩寧堂”丹蔘粉,“逢春”複方丹蔘片、“同興”丹蔘酒等品牌認證登記。

2008年12月14日,由中江縣中藥材行業協會申報的“中江丹蔘”“中江白芍”,被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爲原產地證明商標。2008年12月10日由中江縣人民政府申報的“中江丹蔘”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3年9月26日,“中江白芍”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丹蔘、白芍在中醫領域應用非常廣泛。丹蔘有活血祛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的功效,民間有一句流傳頗廣的話“丹蔘共同四物”;白芍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潛陽的功效。

中江縣中醫院全國基層中醫藥名老專家呂發強醫生說:“中江丹蔘酸含量高,藥效好,價格高,臨牀應用廣泛,內服外用均可,我們醫院都用當地的丹蔘。醫院一旦缺貨,我們會請醫院立即補充。”

爲解決市場需求量大的問題,中江縣成立中藥材產業局(辦),主要負責全縣中藥材產業規劃、政策制定、項目申報與實施,統籌中藥材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聘請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對中江丹蔘、中江白芍把脈問診。

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採取農戶入股形式,由農戶及種植大戶種植,公司及合作社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等全程服務,該形式促進了企業、協會、農戶的深度融合,擴大了產業規模和產品銷售。創新運用模式,採取“地理標誌商標+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地理標誌商標的資源整合作用,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使用地理標誌商標,以地理標誌商標爲紐帶,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能力,鼓勵、支持覈定地域範圍內產品品質達到標準和要求的企業、農戶規範使用地理標誌商標,做大地理標誌產品總量,形成規模效應。目前,中江縣已有多家企業被授權使用“中江丹蔘”商標,年使用量達50萬枚。

建立中藥材產業扶貧園。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爲龍頭,利用扶貧、農業等項目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扶貧基金髮展中藥產業,通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入園勞動,增加勞動收入,通過企業、專合社加工、營銷,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帶動良性滾動產業發展。

建設基地,提升品種選育延伸產業鏈

林輝,一個多年種植芍藥的種植戶,從小就跟着家人學種植芍藥技術,到現在其家庭種植芍藥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

“我們這裏氣候天條件好,土地好,種出的白芍品質高,比其它產地價格要高2塊多,我家種了3畝多。”林輝說。

爲保證白芍品質純正,當地羣衆幾百年來,總結出一套經驗:“要想藥材好,深挖溝、土要松、多除草、化肥少”。並在採挖時,把不是本地白芍挑揀出來,集中處理。

延伸白芍產業鏈。成立了中江縣道地中藥材研發中心,並與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綿陽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中心選育審定了新品種4個,制定發佈了10餘項地方性的技術標準,突破了中江丹蔘組織培養研究瓶頸,並大力推廣中江丹蔘、中江白芍小廂壟作、地膜覆蓋技術,覆蓋率達98%,爲中藥材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開展中藥材資源保護行動。中江縣分別建立丹蔘、白芍種質資源圃各1個。收集國內、外丹蔘、芍藥種質資源,與科研院校合作開展品種選育、審定和推廣應用。並對中江丹蔘、中江白芍種子、種苗的外銷實行登記備案制度,由各鄉鎮登記後上報縣種子管理站備案。

神龍醫藥已立項準備建立規模化、標準化倉儲基地。產品合格入庫後,給予金融、物流、商務等服務,並鏈接全國營銷體系,保障中藥材質量,提升品牌形象。

健全機制,商標保護不斷加強

中江縣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商標戰略示範縣”領導小組,制定了《中江縣推進“商標戰略示範縣”工作方案》,明確了實施商標戰略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確保地理標誌產品的優良品質和良好信譽。對使用地理標誌商標產品的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各環節實行全過程監督,及時發現、制止違反質量管理規定的行爲。規範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行爲,對在產品及其包裝和廣告宣傳中使用地理標誌商標等行爲進行全方位規範,維護、提升地理標誌商標品牌形象。

把地理標誌商標作爲商標保護的重點,加大執法保護力度,結合“紅盾春雷”“紅盾護農”“質檢利劍”等,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有效維護了地理標誌商標註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支持龍頭企業建立專業市場和標準倉儲基地。鼓勵扶持企業獨立或參與建立道地藥材專業市場,政府給予土地、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優惠政策。要求市場在建立初期,制定市場準入制度,對入庫、入市的產品實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的包裝、統一管理,提高品牌形象。

建成川北道地中藥材交易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爲中藥材種植業主提供規劃種植、標準化初加工、檢驗檢測、全程追溯、標準化倉儲及金融擔保、電子商務六大公共服務,建成了中藥材產品產、儲、銷整體服務體系。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提升產業鏈;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質量監測體系建設,保證其品質穩定有效可控。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達到50萬畝,提高中江丹蔘、白芍的市場佔有額。”中江縣中藥材行業協會祕書長謝顯莉信心十足。

發展農旅融合,鄉村振興路越來越寬

走訪中,團隊從當地農戶瞭解到,每年4—5月,中江芍藥花開遍地、漫山遍野。集鳳鎮石埡子村、玉興鎮凡龍村、通濟鎮道樁村、倉山鎮西閣村……處處芍藥盛開,芍藥旅遊節期間吸引百萬遊客前往觀賞。

中江以花爲媒,以景帶旅,走農旅融合的發展之路,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今年,我主動申請加入村裏的‘微村落’,翻新了自家的院子,開了個農家樂,人簡直多得很,忙到沒辦法。”中江玉興鎮凡龍村村民劉小梅喜滋滋地說道。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地已形成“上賞花、下賣藥、中間還有農家樂”的新模式。

據瞭解,中江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1萬畝,全省綜合影響力排名第三位,正與成都金堂聯合打造50萬畝龍泉山中藥材產業帶。2020年3月中江縣龍泉山丹蔘白芍現代農業園區被評爲首批省級農業園區。

“我們首先根據市場情況逐步擴大規模;下一步把示範園區從現在的四星升到五星,最後打算建成國家級示範園區。”中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曾繼紅信心滿滿。

近年來,中江不斷擦亮農業產業金字招牌。堅持農旅融合發展,堅持“以農帶旅、以旅興農”的農旅結合戰略,着力打造5條農旅融合帶,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抓實石林谷、繼光湖、中國掛麪村等文旅項目規劃建設,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多彩田園、詩意中江”旅遊農業品牌正在中江形成,處處綻放鄉村振興產業之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圖文:鄧子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