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伏天,村民李孟月家院子裏的菜園,綠意盎然,看着清涼養眼。

誰能想到,這裏之前是他家用了20年的老旱廁呢!

62歲的李孟月家住山東聊城市東昌府區堂邑鎮教場李村。2000年,教場李村200多戶村民集體搬遷,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帶院子的兩層小樓。然而,由於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樓裏的衛生間成了擺設,村民們只能在院子裏蓋上旱廁。

去年,當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村裏的污水管道進行改造,讓樓裏的衛生間連上了“廁所革命”配備給旱廁的三格式化糞池;同時啓動污水處置設施的建設。

閒置了20年的衛生間,終於能用了!李孟月把旱廁扒了,還掘地三米換土,今年開春種起菜來。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農村“廁所革命”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以上,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000多萬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

隨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系統推進,不光村民自己家裏更加乾淨衛生,農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村裏的村容村貌也在發生變化。

走進拉薩市曲水縣南木鄉江村,一排排藏式民居整齊排列,道路寬闊,鄉村環境乾淨整潔。

“以前村裏禽畜糞便多、蒼蠅多、垃圾也多。現在,村裏垃圾有專門的收集地,村裏乾淨整潔了,我們也更加愛惜村裏的衛生環境了。”江村村民瓊巴珠說。

各地將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等作爲重要的民生工程紮實推進,“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目前,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超過90%。

農業面源污染,是農村生態環境面臨的另一個頑疾。近幾年,各地下功夫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探索有機肥替代化肥,高效低風險農藥替代化學農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推進綠色防控……

盛夏時節,內蒙古河套大地麥浪滾動,76萬畝小麥喜獲豐收。

“今年我種了237畝小麥,麥穗大、籽粒飽、產量高。”村民吳二海指着麥壟介紹,“每畝小麥化肥用量減少15斤左右、農藥用量減少30%左右、耗水量減少30%以上,產量比過去增加8%以上,增收幅度超過8%。”

不少農民發現,化肥農藥的用量少了,但農產品卻比原來“大水大肥”種出來的品質更好,更受市場歡迎,自家的收入也提高了。

農業生產正在變得更綠色。2020年,全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農藥利用率分別達到40.2%、40.6%,較2015年分別提高了5個百分點和4個百分點;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地膜覆蓋面積和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農膜回收率達到80%,重點地區“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將指導全國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優先解決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國家重點戰略發展區域的突出問題,促進水土環境質量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