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就通過智能手機走向大衆的5G通信技術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概念,但許多人可能不清楚,這一技術到目前爲止的應用並未達到它在標準制定之初規劃的完全水平。一些用戶應該能隱約感覺到,包括5G手機在內,應用了5G通信技術的產品並未給我們帶來太多驚喜,而僅僅是移動網絡的帶寬提升。這其實與5G標準設計之初規劃的三大應用有關,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應用屬於其中的eMBB(增強移動寬帶),還有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連接)與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兩類場景正等待着軟硬件水平的提升循序漸進得到應用。

在通信領域權威的全球標準化組織3GPP在制定通信協議標準時往往採用R+數字來命名,目前常見的手機等設備5G通信使用的就是R15標準,對應了5G場景之一的eMBB。那麼接下來的R16、R17等標準顯然就是瞄準了URLLC與mMTC來制定和落實的。2020年7月,3GPP宣佈了R16標準凍結,意味着5G R16已經來到落地前的臨門一腳。

時間過去一年來到近日,紫光展銳聯合中國聯通,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基於3GPP R16標準的eMBB+uRLLC+IIoT(工業物聯網)的端到端業務驗證,爲5G R16商用奠定了基礎。

那麼R16標準究竟有哪些技術特性呢?這一點要從其對應的場景來解釋。從uRLLC這個名稱就能夠很直觀的看出,5G技術在工業等行業領域的應用需要其具有高可靠性、低時延的特性。相比常規WiFi等無線連接技術的數十甚至上百毫秒時延水平,5G R16標準能夠使端到端的時延低至5毫秒,這對於工業製造、電網控制等涉及高精度時間同步的應用場景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技術,也對未來的精確信號定位等技術有很大幫助。在可靠性增強方面,R16標準可支持四路PDCP複製數據傳輸,對比R15標準的雙路,通過多條傳輸鏈路的冗餘來提升複雜環境下無線數據傳輸的質量,提升其可靠性。

R16標準在行業應用中還有一個關鍵特性,就是能夠基於5G架構部署專用的非公共網絡。在獨立部署模式下從基站到核心再到平臺和終端的整個5G局域網絡都能與公網隔離,滿足工業領域嚴苛的數據安全、低時延和高可靠性需求。

即將走向應用的5G R16標準在工業物聯網上的技術特性,其實已經敲開了最後一個場景——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的大門,展現真正的萬物互聯圖景,這也是設想中可能於明年6月凍結的R17標準需要完成的事。R15爲5G帶來高帶寬,R16帶來低時延、高可靠、局域網,R17則需要可控成本的窄帶寬5G,兼具低時延、高可靠和局域網等技術特性,來實現各類終端設備更廣泛的5G覆蓋。這些設備可能是城市、公共生活中最常見的組成部分:路燈、指示牌、攝像頭、交通信號等等,它們不需要常規5G設備那麼高的帶寬,但需要低功耗、低成本、小體積、低延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特徵,同時出於兼容性與便於安裝的目的接入5G,與我們使用的5G終端進行交互,賦能智慧城市和更高效的社會。

在可見的未來,通過R16乃至R17等標準的落地和廣泛應用,5G才能成爲將自身變成我們一開始想象中的模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這個出發點。從eMBB到uRLLC再到mMTC,從個人到行業再到社會,5G技術的起步和發展歷程與我們的生活形態有着奇特的對應關係,期待紫光展銳與中國聯通5G R16 Ready終端的落地應用能夠爲工業物聯網帶來新氣象,推動5G向更廣泛的場景發展。

來源:天極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