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明:年底人民幣匯率將面臨貶值壓力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順利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時推進重要的結構性改革、順利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那麼中長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顯著升值。

1.您如何看待當下匯率市場化的程度?和六年前有哪些區別?

與2015年8·11匯改之前相比,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有了明顯提高。無論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還是人民幣對CFETS貨幣籃匯率指數均呈現出雙向波動態勢,市場上沒有明顯的人民幣匯率高估或低估預期。我們的觀察表明,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日常干預已經逐漸淡出。

不過,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並非是隨時間推移而不斷提高的,而是經歷了很多波折。

在8·11匯改之後很短几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直接等於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入了短暫的“自由浮動”狀態。

但由於出現了較大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中國央行多次調整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例如,從收盤價的單一定價機制,到“收盤價+籃子匯率”的雙因子定價機制,再到“收盤價+籃子匯率+逆週期調節因子”的三因子定價機制。

而一旦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明顯消退,中國央行就會讓逆週期調節因子淡出。目前實施機制仍是“收盤價+籃子匯率”的雙因子定價機制。

作爲一個大型開放經濟體,未來中國必將走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這意味着上述雙因子定價機制依然是一種過渡狀態。

未來中國央行應逐漸提高中間價定價機制中收盤價(市場供求)的佔比,而逐漸調低籃子匯率佔比,以實現最終過渡到自由浮動匯率制度的目標。

2.如何預期短、中、長期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預測匯率是一項非常複雜而困難的工作,期限越長,匯率預測的準確性越低。

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將呈現雙向波動態勢。中美經濟增速差異、中美通貨膨脹差異、中美貨幣政策走勢差異、中美短長期利率差異,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產生影響。最近幾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與美元指數走勢呈現顯著相關關係,即當美元指數上升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傾向於貶值;反之亦然。

在2021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致在6.3~6.8的範圍內波動。由於中美增長差在下半年將會進一步拉大,2021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

如前所述,預測中長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順利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能夠及時推進重要的結構性改革、能夠順利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那麼中長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顯著升值,而這種升值也更加有利於中國GDP總量對美國GDP總量的趕超。

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美元與美國金融市場的獨特地位、美元與美國國債作爲全球最重要避險資產的能力、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美國對經濟金融危機的自我修復與調整能力,是美元國際地位得以長期維持的關鍵,也是美元指數韌性的源泉。

3.市場主體要樹立風險中性的意識,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對中國企業而言,應該認識到,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大幅波動將會成爲一種常態。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匯率波動風險。因此,企業應該樹立風險意識,通過自身業務調整以及利用匯率避險工具來降低匯率波動對自身業務經營與利潤空間的衝擊。

對中國家庭而言,應該意識到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爲了降低匯率異常波動對自身財富造成的不利影響,就需要構建多幣種資產組合,這些幣種匯率的相關性還應較低甚至爲負。

對金融機構而言,要針對匯率波動,開發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匯率避險工具,這樣才能吸引企業、家庭等微觀主體通過購買避險工具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

對監管機構而言,要把握好匯率避險與匯率投機之間的界限,避免市場上出現針對匯率的大規模投機活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張明宏觀金融研究”,本文爲某報記者相關書面採訪的回覆,原標題爲《張明 | 8·11匯改六週年的成就與展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