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散財童子”式支出後果難料? 拜登萬億美元基建計劃實施前景存疑

《基礎設施法案》仍需在衆議院“闖關”,何時能立法仍不得而知。

當地時間8月1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價值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以下簡稱《基礎設施法案》)。此外,參議院還通過了一項50-49的預算決議,意味着民主黨人無需共和黨人的支持,就能通過他們主張的3.5萬億美元補充性支出的和解法案。

此舉表明美國總統拜登的數萬億美元基建計劃邁出關鍵一步。

不過,《基礎設施法案》仍需在衆議院“闖關”,最終何時能立法仍不得而知。法案的支持者們表示,跨黨派的《基礎設施法案》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美國經濟繁榮。

多位美國問題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拜登之所以敦促推進基建計劃是爲了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力爭在明年中期選舉中佔據有利位置。但是,基建計劃或加劇美國政府財政問題,需警惕相關風險。

基建計劃實施前景存疑

《基礎設施法案》要求在五年內投資5500億美元,用於道路、橋樑、供水工程、寬帶和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爲公路和橋樑提供1100億美元,爲公共交通提供390億美元,爲鐵路提供660億美元,爲供水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以及機場、港口、寬帶互聯網和電動汽車充電站將投入550億美元。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紐約州民主黨人Chuck Schumer表示,“這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但我們堅持了下來,現在我們的目標已經達到。美國人民將看到幾十年來對基礎設施最有力的資金注入。”

Schumer補充稱,這項法案涵蓋了“我們國家有形基礎設施的每一個主要類別”。“今天,參議院採取了一個遲來幾十年的行動,以振興美國的基礎設施,併爲我們的工人、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經濟提供在21世紀取得成功的工具。”

據報道,美國總統拜登近期一直敦促兩黨儘快就《基礎設施法案》和預算計劃達成協議。他強調,《基礎設施法案》是一項投資,將“讓人們有工作”,而且“這項法案將有助於將歷史性的復甦變成長期繁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兩個法案的前景發生變化,那麼對民主黨人的中期選舉是極其不利的。“中期選舉的話,衆議院目前是220比212,民主黨領先8個席位,明年共和黨只要拿到5個席位就可以翻盤。”

刁大明補充稱,在1934年至2018年的22次中期選舉中,總統所在黨在衆議院平均失去27.5個席位。“根據歷史經驗,這意味拜登即使什麼都不做,都有可能丟掉衆議院。”

刁大明認爲,拜登目前急於推出“天價”支出可能是因爲他很清楚在任期內的後兩年可能國會將失守,難以推進任何計劃。“目前感覺他想要把四年的事情壓縮在兩年內完成。”

在通過《基礎設施法案》之後不久,民主黨控制的衆議院按照黨派立場投票通過了一項50-49的預算決議。該決議將允許民主黨人在沒有共和黨人投票的情況下,通過他們主張的3.5萬億美元補充性支出的和解法案。

民主黨人將《基礎設施法案》和和解法案視爲旨在創造就業、減緩氣候變化和加強社會安全網的議程的兩個補充部分。

據報道,衆議院議長、加州民主黨人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正在平衡她的黨團中相互競爭的利益。爲了贏得對3.5萬億美元預算計劃持謹慎態度的中間派和希望在兒童保育、帶薪休假和氣候政策方面增加支出的進步派的支持,她表示,在參議院通過《基礎設施法案》與和解法案之前,她不會着手處理單獨的《基礎設施法案》。

分析指出,如果未來這兩項法案均生效,那麼拜登政府將兌現競選時的承諾。這可能是民主黨保住衆議院多數席位的關鍵。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拜登在競選時候的一些承諾要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如果基建計劃對美國經濟能夠起到正面的刺激作用,那麼對於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和大選獲勝有助推作用。

不過,國會可能需要數月時間才能通過這兩項法案。在國會起草和通過最終立法之前,衆議院還需要通過一項預算決議。

至於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何時開始流動,對於已經獲得許可和承包商的項目來說,最快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其他資金可能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來支付,這取決於州和地方政府對項目的批准。

此外,刁大明認爲,整個基建計劃需要幾年才能完成,至少跨越兩個總統任期,這就意味着可能出現政黨交替的情況。部分具有擴展性的基建計劃可能不會受到換屆的影響,但一些涉及到民主黨色彩的項目可能難以推進。

他強調,如今難以出現大蕭條時期兩黨高度一致的“羅斯福新政”。目前而言,長期基建項目存在不確定性,主要是看項目成效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磨平兩黨分歧。

需警惕聯邦政府風險

該法案的通過爲白宮和國會兩黨長達數月的努力畫上了句號。兩黨支持者認爲,《基礎設施法案》將促進美國經濟和創造就業。

據瞭解,《基礎設施法案》將來自用於新冠病毒的救助資金、未使用的聯邦失業保險援助和頻譜拍賣等來源。此前,拜登計劃通過增收企業稅、富人稅以抵消成本支出,但是遭到共和黨人的反對。

雖然參議員們表示該法案的支出將被抵消,但是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估計,《基礎設施法案》將在未來10年增加256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不過該辦公室未將經濟增長可能帶來的收入增加納入計算範圍。

起草該法案的10名參議員在8月10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跨黨派的《基礎設施法案》將使我們的道路、橋樑、港口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資產現代化和升級。”

他們補充道,“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立法將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生產力,爲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和繁榮鋪平道路,而這一切都不會增加普通美國人的稅收,也不會加劇通貨膨脹。”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Brian Deese也表示,法案中的支出將被抵消。“這是一劑促進經濟增長的良方。而且從長期來看,實際上還能減輕價格壓力。”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羅煜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現實來看,儘管該法案支持者聲稱將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避免增加財政赤字,並不會提升稅收來支付,但由於數額龐大,政府舉債可能是最終不得不依靠的手段。

羅煜還表示,“政府發債的後果就是有可能造成美聯儲貨幣的進一步超發,加重美國已有的通貨膨脹風險。如果這些新增債券不能在國際市場上被消化掉,就最終會由美聯儲來買單,實質是通過國內擴張貨幣供給來支持基建融資。因此,美聯儲未來會面臨貨幣增發的壓力。”

王勇向記者指出,1萬億美元相對於美國當前巨大的基建設施成本而言,還是不夠的。“最終對美國經濟的作用與影響仍需觀察。”

事實上,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在美國政府連續放水的背景之下,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不少人士擔憂,數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將進一步推高美國的財政赤字。

不過,刁大明向記者指出,疫情改變了美國政客對財政的一些固有思維。“因爲疫情因素,聯邦政府的‘散財童子’式狀態可能會肆無忌憚地延續。”

然而,在經歷了2020年2月至4月的史上最短衰退期之後,美國經濟已逐步復甦。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6.5%。

那麼,拜登政府爲何無懼債務風險、執意推出數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與預算計劃?刁大明對記者解釋稱,對於市場而言,經濟復甦的依據是經濟總量的增長。而對於拜登政府而言,關注的焦點是支持他的選民是否感受到經濟的復甦。

他向記者指出,“在美國疫情這麼嚴峻的情況下,民主黨的選民沒有感到受益於6.5%的增長。這可能是很大問題,所以拜登可能還是要強推廣義基建。雖然有項目需要8年、10年,但至少讓選民感覺到經濟復甦是有效的,是能令他們獲益的。”

刁大明強調,由於目前民意呈下降趨勢,因此拜登需要穩定一些選民的支持,向他們展示自己正在推進的事宜。

王勇則向記者表示,1萬億美元相對於美國當前巨大的基建設施成本而言,還是不夠的。“最終對美國經濟的作用與影響仍需觀察。”

(作者:施詩 編輯:陳慶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