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像沒戴,女生爲什麼還要戴美瞳?

作者:昀朵

來源:格隆匯IPO研究院

金錢永不眠,資本老不睡。

這是一個掘金的時代,人人都想搞錢,而VC們永遠是衝鋒的一把手。

嘗過拉麪,喝過咖啡,這一次他們戴起了美瞳。

沒錯,是你認爲的那個美瞳。

那片小小的美瞳,閃耀着年輕人的靚麗,也點燃了資本的熱情。

今年以來,資本對其可謂是愛不釋手。

日前,國產美瞳品牌Moody已完成多輪融資,其中,高瓴、梅花資本參與天使輪;A輪完成6000萬元融資,經緯中國、高瓴、源碼資本參與;B輪由XVC、高瓴、經緯中國、紀源資本、源碼資本參與;B+輪由中信產業基金、高瓴、經緯中國等參與;今年3月騰訊投資、小紅書參與戰略投資。

美瞳品牌4iNLOOK今年2月完成了B+輪融資。

時間再拉長點,2020年5月,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完成了A輪融資,碧桂園創投參與,隨後華創資本參與了戰略投資;2020年10月,KILALA可啦啦完成Pre-A輪及A輪融資,投資方爲KIP中國、峯瑞資本。近日已完成B輪融資,募集資金超4億元,創新工場、遠翼投資、金鼎資本、基石資本、前海母基金等參與。

如果此前美瞳只是五彩斑斕迷了消費者的眼,這一次,它閃着的金光足以讓市場駐足。

顏值經濟的強力驅動

美瞳之所以成爲資本的香餑餑,主要基於當今人們消費價值觀的新覺醒,進而催生了可觀的海量需求。

首先是顏值經濟的驅動。

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顏值經濟,說白了在現代社會就是一種悅己經濟。

雖然內在最爲重要,但外表時常成爲人們願意深入瞭解內在的一個觸發點。

尤其是顏值經濟下“她經濟”的爆發更是將這一風口推上了高處。

隨着女性經濟和社會地位的提高,自我意識的覺醒,圍繞女性的多元化消費經濟圈已然形成。

放眼社會,可以發現,“她經濟”引爆的消費熱度只多不少。

例如,芒果超媒憑藉出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系列賺得盆滿鉢滿,2020年淨利增超七成,節目招商數據刷新多項紀錄,節目廣告客戶總數超40家。

乘着這股東風,消費賽道上也冒出了不少獨角獸。

前有去年9月上市的愛美客手握1168億估值,掀起玻尿酸熱潮,後有完美日記等美妝品牌坐上快車,吸粉頻頻。

隨着賽道進一步細分,美瞳作爲醫療器械兼消費品,也有了出頭之日。

小品類的大爆發

這是一個內卷的社會,無論是讀書還是遊戲,近視普遍是人們難以規避的健康問題。

我國近視患者基數挺大,根據《2020年中國美瞳隱形眼鏡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的近視患者或達7億。

這也意味着,對症下藥的需求也是與日俱增。

基於我國隱形眼鏡的滲透率不高,這一市場蛋糕確實令人眼饞。

而在消費升級下,以Z世代爲首的羣體對隱形眼鏡的要求不止是便利,更是放在了精緻美觀上。

顯然,彩色隱形眼鏡——美瞳憑藉功能性和彩妝屬性恰好滿足了消費者這一需求。

人們對眼睛是心靈之窗這句老話深信不疑。

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當口罩成爲必需品,口紅存在感變弱,人們在唯一露出的眼睛上花的心思自然會更多。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隱形眼鏡同比增速達60%,彩色隱形眼鏡同比增速達83%。

美瞳是典型的一種消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了喚醒人們的慾望和幻想。

畢竟一旦有了選擇,誰不想要擁有日漫裏炫彩的瞳色feat水光特效,blingbling閃閃發光的體驗呢?

如果這還可以爲自身顏值加分的話,何樂而不爲。

於是,在SNS上美妝博主的安利下,疊加明星同款的走熱,管你近視不近視,戴美瞳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有時候,你與那些光鮮亮麗的愛豆所謂的藏着璀璨星河的眼睛的距離,往往只隔了一副美瞳而已。

根據《天貓隱形眼鏡行業人羣洞察白皮書》顯示,彩色隱形眼鏡已佔隱形眼鏡市場近六成,近三年彩瞳複合年均增長值近50%。其中,以高生活品質爲特色的精緻麗人爲主力人羣;預計到2025年,中國美瞳行業有望成爲全球重要的潛力市場。

背靠亟待開發的市場,受益於需求紅利,於是,做美瞳生意的人也多了。

你會發現,國貨美瞳近年來發展的紅紅火火。

相比於日韓等國,中國美瞳的發展起步較晚,不過隨着觀念的轉變,技術的升級,目前不少新國貨品牌彎道超車,搶佔了相當一部分人氣和份額。

拿開頭提到的moody來說,創始人慈然是個90後,曾作爲投資人活躍在金融圈中。在瞭解到美瞳的市場後,便創辦了moody,切入短拋期的彩色隱形眼鏡,2020年1月上線天貓,當年全年銷售額突破2億。

縱觀目前的行業格局,除了傳統的彩瞳品牌(強生、海昌、博士倫等),moody、4iNLOOK可糖等新國貨美瞳品牌開始興起。

此外,完美日記也發佈了首個美瞳系列產品,上市公司愛博醫療今年3月計劃收購江蘇天眼醫療,收購完成後公司將獲得標的公司正在註冊中的3項彩色軟性親水接觸鏡(美瞳)產品,現有產能約1000萬片/年,競爭正在不斷加劇。

忽隱忽現的泡沫

隨着美瞳賽道越發擁擠,雖頻頻獲得資本青睞,但置身其中的品牌需要有一定的危機意識。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美瞳行業看着是很熱鬧,人氣頗高,但品牌所遇到的痛點一時間難以避開,而一旦無法消除,這對未來的成長性是不利的。

這個看起來很美的賽道,實則危機四伏,泡沫隱現。

同質化嚴重是顯而易見的。不少國產美瞳品牌在透氧率、直徑、中心厚度等基本參數沒有很大的差異性,難以通過產品創新這一核心競爭力突出重圍。

但過度營銷是不可取的。

可以發現,在產品沒有打出差異化的時候,新國貨美瞳品牌常靠營銷“博出位”。

這在快餐消費時代很常見,也輕而易舉抓住了不少消費者,畢竟比起糾結於複雜的參數,他們更容易被網紅爆款和營銷效應帶着走,於是乎,流量也來了。

然而,這種流量是很無情的,難以持續爲品牌引流,復購率也難以保證,畢竟不善於經營的網紅往往是短命的,泡沫越吹越大,在失去這一保護罩後只會跌得更慘。

何以解憂?唯有重視品牌的建立,才能拉長網紅的生命線。

而羅馬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品牌也是如此,資本的火熱需要運營的冷靜。

在生產端,比起對顏值的追求,現階段的美瞳品牌需要重視研發的輸出,這纔是建立差異化的關鍵;同時不能忽視安全問題,不給市面上劣質仿片肆虐的機會,要知道美瞳隸屬第三類醫療器械,准入門檻還是較高的。

再者要注重渠道的多元化,不少新興美瞳品牌通過電商渠道,藉助數字化營銷,提高了滲透,但線上線下都得兼顧,美瞳的購買場景在線下更易於做好市場培育。

如今,國內的美瞳市場的戰爭號角已經吹響,頭部還未顯現,誰將突出重圍,分到最大的那塊蛋糕,還需觀望。

結語

美承載着人類的慾望和幻想,其背後的市場是值得挖掘的。

而年輕消費永遠是資本去下注加碼的潛力股,這次是美瞳,下一次又會出現新的紅利賽道,資本對於新銳的追逐是無止境的。

不過,這當然對美瞳標的的爭搶會助漲一些不理性,高估值帶來的泡沫總會浮現,畢竟欲速則不達,但它們也許不怕壓錯,更加怕的是錯過一次次適時出現的風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