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低分讀名牌大學的捷徑爆火!超級中學會“壟斷”強基計劃嗎?

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峯北京報道 2021年高考強基計劃錄取已經結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36所參與該計劃的“雙一流”大學不僅完成了招生計劃,且招生人數比去年有較大增長。

強基計劃在首次招生的2020年意外遇冷,除清華大學外,部分大學沒有招滿,不得不大幅降分、二次選拔。

專家認爲,今年強基計劃火爆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國家對基礎學科的重視程度繼續提升,學生更願意學習基礎學科;另一方面在於各高校調整了招生機制,比如增加了招生學科、擴大了入圍考生範圍等。

不過,清華、北大等頂尖大學強基計劃的招生渠道出現了過窄的跡象,直轄市、省會城市示範高中的學生佔比過高,甚至有個別超級中學壟斷了當地清、北強基計劃指標。這固然有利於聚攏拔尖人才,但也加劇了教育不公平。

強基計劃由冷轉熱

強基計劃今年徹底火了。多位高校招生辦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強基計劃既完成了招生任務,又實現了擴招。

截至目前,兩所大學公佈了強基計劃錄取情況,南開大學實際招生149人,南京大學實際招生209人。

從各地情況來看,強基計劃也都圓滿完成任務。四川省共錄取329人,比去年增加162人,增幅達97%。山東省共錄取374人,比去年增加109人,增幅達41%。廣東省共錄取264人,錄取人數大幅度提高。湖南省共錄取317人。浙江省強基計劃錄取增幅達44.3%。

強基計劃於2020年推出,由36所“雙一流”大學在數學、物理學、化學、歷史學、哲學等基礎學科中招生,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旨在建立健全我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有效機制。

然而,招生首年強基計劃意外遇冷。清華、北大各有900個招生計劃,清華大學錄取939人,北京大學只錄取842人。北京師範大學招生指標120人,但只錄取了64人。

部分大學只能在入學新生中補招,比如招生計劃210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分別補招46人、71人,招生計劃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學補招67人,招生計劃120人的蘭州大學補招65人。

“不少考生想進這些名校,但未必想進這些名校的強基計劃專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爲。

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強基計劃在減少大學和考生自主自願性基礎上,模糊了雙方真實的需求,還需要加上不能轉專業的約定,於是出現了強基計劃實施首年報名熱,招生卻“遇冷”的現象。

今年的情況完全不同。據新華社報道,北京理工大學招辦主任徐建表示,今年學校有近4000人報考強基計劃,最熱的專業是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專業。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高考處處長王躍說,願意學基礎學科的考生多了,今年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

低分入名校的捷徑

強基計劃火爆的原因,首先在於基礎學科越來越受重視。

科學技術進步法修訂草案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中增加了“基礎研究”章節,規定建立基礎研究穩定支持的投入機制,提高基礎研究經費在全社會研究開發經費總額中的比例,爲基礎研究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等。

在高中生眼中,基礎學科也越來越得到認可。“近幾年金融行業景氣度不如以前,考生熱衷報考的專業也從金融、經管變成了計算機、電子信息等,我們學校今年考進北大、清華的學生中,只有一人報考了經管專業。”華東某知名高中一位班主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醫學今年就得到了高分考生的青睞。“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雖然薪酬高,但工作強度大,考生們對此也很理性,醫學專業的就業面廣,且尖端醫療領域的發展空間大,所以受到了歡迎。”這位班主任說。

強基計劃火爆,還在於各大學普遍調整了招生機制。

首先,錄取專業擴充。今年的理科專業更爲細分化,比如有高校招收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專業,還有的高校以數學類、物理學類等專業類形式招生。還新增了力學、核工程和醫學專業等。

這些專業都與“卡脖子”技術緊密相關,比如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深造高端芯片、智能科技等領域。

其次,入圍範圍擴大。去年各大學一般按照分省分專業組計劃數的3-4倍確定入圍人數,即某專業招生計劃如果是20人,那麼報考該專業的前60-80人可以入圍。今年各大學普遍將該比例調整爲5-6倍。

這對考生有很大吸引力。由於入圍範圍擴大,導致大學校考入圍分數線下降,有的大學甚至大幅跳水。根據各大學公佈的入圍分數線,一些省份高考成績排在1萬名開外的考生,竟然有機會入圍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校考。

畢竟在最終的強基計劃排名成績中,高考成績佔85%,校考成績佔15%。這些高考成績靠後的考生,還是有機會在校考中逆襲,從而找到低分入名校的捷徑。

去年,強基計劃確實讓一部分考生以低分進了名校。一項對某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學生的調研顯示,通過對比強基計劃考生和高考統考考生髮現,強基生的高考分數顯著更低。

當然,隨着考生越來越重視強基計劃,競爭也將加劇。比如,山東大學今年在山東省錄取的最高分考生,在全省排第552名,這是該校近年來在山東省錄取的最高位次。而該考生報考了強基計劃物理專業。

“保持充分優勢”

高中也越來越重視強基計劃,開始有針對性地培養強基計劃考生。

山東省濰坊市近日召開了普通高中強基計劃工作調度會,下發了《濰坊市拔尖創新學生選拔與培養機制建設實施方案(討論稿)》,備考強基計劃成爲地方政府層面的舉措。

上海名校華東師大二附中官微文章介紹,該校2021屆學生近60%都報考了強基計劃。華東師大二附中設立了基礎科學實驗班和理科綜合實驗班,“推動‘雙一流’高校在我校設立聯合培養基地,使學生在高校強基計劃選拔人才時保持充分優勢”。

北大、清華等超一流大學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只有3000人左右,強基計劃錄取人數佔將近全部新生的30%。

那麼,入選強基計劃的是些什麼樣的考生呢?

上述對某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學生的調研顯示,強基生中男生、城市戶口學生的比例分別爲75.6%、93.2%,均高於統招生;強基生中來自全國重點/示範高中和省會/直轄市的比例分別爲27.5%和46.6%,均高於統招生。

今年,南京大學在南京市錄取的強基計劃學生有15人,約佔江蘇錄取總人數的32%。

華東師大二附中官微文章介紹,該校今年共有37人被北大、清華強基計劃錄取。而在去年,該校共有28人被清華、北大強基計劃錄取,超過兩所大學強基計劃在上海招生人數的30%。

上述某知名高中的班主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即使在知名高中如雲的上海市,如果比一比考入清華、北大的成績,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這幾所名校也是遙遙領先。”

今年高考,華東師大二附中共有59名學生考入了清華、北大,該校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一共才341人。

這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上海。湖南省教育界人士透露,今年清華、北大在湖南省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幾乎被長沙市一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湖南師大附中這“四大名校”所壟斷。

在2020年高考中,湖南師大附中的競賽班有12人保送清華、北大,18人被清華、北大強基計劃錄取。

一旦超級中學在頂尖大學強基計劃的錄取份額佔比過大,意味着拔尖人才的遴選範圍過窄,並不利於人才培養和教育公平。

尤其是,各大學強基計劃一般實行本碩博連讀,從本科到博士都在同一所大學度過。在2020年底召開的“從自主招生看強基計劃”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盧曉東就指出,本碩博連讀不具有實踐價值,“本研一體”模式蘊含人才成長的線性思維,是天真和未經審辨的,應強調校際流動的重要作用。

盧曉東團隊對國內接受過研究生教育的院士羣體的統計分析發現,僅19.1%的院士在同一高校接受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他認爲,“學緣異質性”對拔尖創新人才成長具有關鍵價值。

儲朝暉認爲,從未來高考招生的發展方向來看,不論是高等教育發展潮流,還是人才培養的自然規律、學科的交叉融合,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都應該被提倡和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