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好好度過宅家的每一天?有人種花草 有人學收納 有人練廚藝 他們說——

宅家,爲生活打開了一扇窗

在宅家的日子裏成長爲廚藝達人。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樺攝

在陽臺上栽種花草,讓人心情愉快。

“又是被家裏陽臺治癒的一天”“我喜歡追求美的東西,收納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宅家做飯,美味又安全”……在疫情影響下,人們不得不少出門、少聚集,“宅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好好度過每一個“宅家”的日子?有人動念打造陽臺小花園,收穫了種植的樂趣;有人學習家居收納,有了新的創業念頭;有人“被迫”拿起鍋鏟,卻發現自己竟有“廚藝大師”的潛質……一開始讓人有點無奈的“宅家”,漸漸讓人們找到了“慢生活”的樂趣,也讓他們發現了新的機遇。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何穎思、林琳(除署名外)

宅家得“閒”

陽臺種滿花草 不再幻想別墅

曉萍是廣州一個普通的白領。和許多人家一樣,她家裏那個面積只有幾平方米的小陽臺主要用來晾衣服和堆雜物;同時她又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有一棟帶小院子的房子,可以打理出一個花團錦簇的小花園。在疫情影響下,出門逛街、聚會的機會少了許多,曉萍工作之餘,“宅家”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一天,她突然想到,爲什麼不現在就着手打造一個陽臺小花園呢?

曉萍告訴記者,說幹就幹,她清理了陽臺上的雜物,安裝了一個升降式晾衣架,將有限的空間釋放出來,接着買花架、花苗、花盆和園土。所幸這一切都可以網購,非常方便快捷。曉萍笑稱,在這個過程中,她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她說:“我記得很清楚,之前網購了一大盆繡球花,當時因爲疫情原因,快遞小哥不能進小區,我自己把這一大盆花從小區門口一路扛到樓上。此外,所有的花架都是我自己按照圖紙動手安裝的,現在越來越熟練啦。”

現在,曉萍家的陽臺上,各色品種的月季競相開放,嫩黃的、橘黃的、深紅的、紅白相間的……煞是可愛。曉萍說:“以前以爲廣東太熱,養不了月季花,其實不然。月季有上萬個品種,其中耐熱的品種也不少,在廣州可以一年四季開花。”

曉萍告訴記者,網上不少商家把所有的月季品種都說成耐熱、抗病,但其實不然,還是需要多泡論壇、貼吧、花友圈,學習別人的經驗。

“假期宅家做什麼?”“沒事在小菜園裏轉轉,在陽臺上喝茶賞花,心情格外好。”在某電商的園藝類目的產品評論區,不少近期新增的評論表達了類似的興趣。據統計,去年某電商園藝類目商品銷售額及訂單數同比增長超過150%,工具類、灌溉類及資材類產品特別暢銷,尤其是電動割草機、花園水泵、種植箱等產品,銷量同比上漲逾200%。

有研究顯示,園藝能夠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改善情緒。現在曉萍在朋友圈裏的簽名變成了“又是被家裏陽臺治癒的一天”。她告訴記者:“修剪、澆水,換土、打藥,週末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等坐下來,泡杯咖啡,看着朵朵嬌豔的花、聞着幽香,真的感覺多巴胺在上升,有一種被治癒的感覺。”

宅家有“悟”

六旬阿姨學收納 有了創業新念頭

早年定居澳大利亞的張阿姨今年已61歲,去年春節她回廣州探望父母,本想節後回澳大利亞,後來因爲疫情留在了廣州。興趣愛好廣泛的她自言“坐不住”,除了照顧年老的父母外,其餘時間都用來學英語、學跳舞,最近又報讀了整理收納師培訓班。“我喜歡追求美的東西,覺得收納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張阿姨說,今年母親節,她在朋友家幫忙收拾了一下玄關,還買了一束花點綴,朋友直言“離不開她”,“那種滿足感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張阿姨說,她第一天學習疊衣服“手忙腳亂”,但到了第三天,就可以在5分鐘內疊好10件衣服了。衣服的疊法也跟平常完全不一樣,疊好的衣服會成爲能夠豎起來的小方塊,擺放的時候也不是垂直地疊起來,而是橫向排列,取用的時候就不會弄倒其他衣服。

收納並不只是疊衣服那麼簡單,還包括空間佈局規劃。張阿姨告訴記者,在澳大利亞生活的時候,她已經有了創業的想法。在廣州學習收納師課程後,她打算先在家政公司做兼職收納師,然後回澳大利亞創業。“整理收納的市場還是很大的。”張阿姨做了簡單的市場調查,她發現澳大利亞提供整理收納服務的公司很少,而高收入人羣以及工作比較繁忙的年輕人都是收納服務的目標人羣。

記者瞭解到,根據不同技能水平,收納師培訓班一般分爲幾個級別,培訓課時爲4天-30天不等。學員除了學習整理收納技能知識、房屋收納流程與技術要點外,還要學習色彩美學應用、空間規劃等知識。

廣州千樣好家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曉菲告訴記者,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理收納服務成爲家政服務中的一個急需工種。今年3月,國家人社部在家政服務員職業下增設‘整理收納師’工種。因此,公司開設了整理收納師培訓班。

“疫情期間,人們留在家裏的時間更多,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整理收納服務的需求。”鄭曉菲說,同時一些人因爲工作受到疫情影響,想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整理收納師具有工作時間相對自由、年齡不受限制、沒有學歷門檻、相對高薪等優點,成了更多人再就業或兼職的選擇。

宅家學“藝”

“90後”拿起鍋鏟 意外成做飯達人

“有多少人在疫情期間學會了做飯?”在社交媒體上,這個問題引爆了大家的回覆,一張張精緻擺盤圖和“沒眼看”的“擺爛圖”被上傳,引來驚訝、豔羨、讚歎,當然也少不了善意的揶揄……

廣州女生淺淺是個90後,她說,自己因爲幾個月宅家做飯,意外發現自己竟然具有廚藝潛能,十分驚喜。

幾乎“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淺淺一直認爲做飯是高門檻的技術活,對之望而卻步。疫情發生之前,她主要靠外賣解決一日三餐,自己頂多就會下個餃子、煮碗雞蛋麪。因疫情而宅家的日子裏,她不得不拿起了鍋鏟。“一方面,我覺得還是自己做飯更安全,另一方面,我家附近的外賣都喫膩了,不得不自己學習做飯。”淺淺說。

讓淺淺沒想到的是,她一踏上廚藝學習之旅,就再也收不住腳步了。從一開始簡單的蛋炒飯、清蒸魚,到後來的粵、湘、川硬菜,甚至甜品和烘焙點心,淺淺的水平一路提升,在朋友圈裏曬出的圖片幾乎沒有重複過。這些菜品圖片加上具體的製作流程說明,一下子爲朋友們提供了“做菜寶典”。“唯一讓我不開心的是體重也直線上升,”淺淺說,“居家健身是我的下一個奮鬥目標。”

“宅家做飯”是疫情下許多年輕人的新生活方式。據艾瑞諮詢8月發佈的《2021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快速發展,生鮮電商行業規模達4584.9億元,預計2023年生鮮電商行業規模將超萬億元。2020年中國生鮮線上零售佔比達14.6%,此前的4年,該比例分別爲2.8%、4.2%、6.2%、8.8%。其中,80、90後成爲消費的中堅力量,35歲及以下的生鮮電商用戶佔比達55.7%。

“因爲疫情,我還明白許多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做飯習慣其實有問題。”小余在疫情前也有自己做飯的習慣,但疫情期間關注到有關部門發佈的一系列提醒後,他才知道連用水龍頭清洗肉類也有講究:“原來在廚房裏用水沖洗生肉,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污染其他食物,增加食品安全風險。”他說,“學到這麼多常識後,覺得自己做飯更安全,更衛生,更可靠,更願意把宅家做飯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