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中国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目标,并将太空视为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并寻求主宰太空。根据一些原始文件来源,中国将美国视为实现其目标的障碍,因此,中国正积极发展和部署能对美国天基能力造成干扰的能力。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对在太空遏制中国特别感兴趣。虽然本报告可以利用传统威慑理论中提出的威慑战略和原则,但新的太空战略需要根据太空域的特定背景、美国的特定目标和中国的看法进行调整。

为中国量身打造太空威慑,需要同时考虑到太空域的独特特征和中国在该领域的雄心。有针对性的太空威慑需要从冷战时期形成的传统威慑战略的一些想法中转变过来,特别是在美国正在从一种针对武器的威慑方式向一个域的威慑转变时。太空域威慑战略需要从注重核武器的使用转向针对可能干扰该域行动的各种行为。此外,太空域的行动可能依赖于太空域之外的能力,从而在不同的域扩大太空威慑战略的界限。一个成功的针对中国的威慑战略需要了解北京自己的目标,以及它通过干预美国及其盟国的天基能力来获得收益的能力。

在这方面,战略信息传递很重要,为提高威慑作用,不仅要向中国,而且也要向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传递这种战略信息。

本报告的目的是考虑一种能让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和伙伴国在太空有效威慑中国的可行方法,即,防止北京在太空采取行动,或以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方式来干扰美国的天基能力1。在开始制定威慑战略时,本报告首先讨论了太空域的威慑,分析威慑的关键原则,以及它们与太空的相关性。然后,报告开始为中国量身定制威慑,特别是在太空领域。威慑专家解释说,定制威慑是传统威慑的延伸:后者是试图通过惩罚或拒止威胁来阻止对手走上不受欢迎的道路,而前者则是针对具体国家来定制威慑措施2。在太空域为特定的对手量身打造威慑态势,需要深入了解对手的目标、威慑方法,以及如果威慑失败,它如何看待报复的可信度和代价。报告从公开获得的中国原始材料的角度,分析北京的目标以及太空威慑方法,从而开始制定太空威慑的程序。在强调和总结了从主要文献中获得的重要发现之后,报告接着提出了其对美国以及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盟友和伙伴的一些潜在影响。最后,报告归纳了几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在太空遏制中国的重要性

当六十多年前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时,世界就进入了一个技术发展和政治竞争的时代,从而改变了人们看待和利用这一领域的方式。如今,太空不仅在科学发展和探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确保拥有和依赖太空资产的国家的安全和繁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美国尤其明显。如今,美国的天基能力对经济繁荣、对美国及其盟友所有领域的防务以及促进跨域联合军事行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此外,作为地面作战部队的信息来源和支持来源,天基能力越来越受到依赖,近几十年来,美国的天基能力在中东的现代军事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由于在现代冲突中对天基能力的依赖,美国政府认为,保护这些能力和遏制任何可能削弱这些能力的活动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虽然和平利用外太空是国际社会的既定目标,但人们认识到,太空可能成为冲突的一个域4。美国最近的军队结构和政策调整就反映了人们对太空冲突的日益认识。2019年12月,根据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军进行了重大重组,创建了美国太空军(USSF)5。2020年美国《国防太空战略》声称,“太空现在是一个独特的作战域,因此整个国防领域要为这一新的战略环境修改政策、战略、作战、投资、能力和专业技能”6。

对太空发生冲突可能性的认识也反映在了中国军队结构和政策的转变上。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不断现代化和专业化,北京明显将外太空作为地面联合军事行动的关键因素和新的作战领域予以优先考虑。事实上,中国政府已将太空称为“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和作战的“关键域”7。根据其2016年太空白皮书,中国计划成为“全方位的太空强国”8。最终,北京计划利用太空能力来实现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即到2035年解放军现代化“基本完成”,到2050年将解放军提升到“世界级”的地位——这可能意味着与美国军队的实力相当9。最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底中国成立了战略支援部队(PLASSF),负责集中管理和实施解放军的太空作战能力,并将其与网络空间和电子战能力整合在一起10。

除了为未来太空域潜在的冲突做准备外,美国和其它在太空技术方面领先的国家还在发展制太空能力。几十年来,各国一直在开发反卫星武器。1985年,美国从一架F-15战斗机上发射了一枚ASM-135导弹,摧毁了一颗太阳观测卫星11。2007年,中国在近地轨道(LEO)进行了直升式反卫星试验,展示了在太空摧毁物体的能力,在展示这一关键的动能武器摧毁太空资产的同时,也产生了太空碎片。一年后,美国用“标准-3”导弹摧毁了一颗发生故障的卫星,从而也展示了类似的能力。仅仅在2020年,俄罗斯就进行了3次反卫星试验,印度现在也成为第四个成功试射直升式反卫星导弹的国家。根据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国的战略支援部队已经开始训练使用直升式反卫星武器的专业部队,以对近地轨道上的资产实施攻击12。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还称,中国已经展示了同轨反卫星能力所需要的一些技术能力。一些具备航天能力的国家正在测试和开发更多的制太空能力,北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其它动能和非动能制太空技术,如定向能武器、卫星干扰器和能在太空实施接近操作并可用于太空作战的在轨卫星13。美国和中国都在太空中测试了接近机动,并正在开发地面激光和干扰器,以干扰卫星的性能14。制太空能力的测试凸显了未来保护太空资产的挑战日益严峻。

华盛顿依赖天基能力来支持地面作战,加上全球制太空能力的不断发展,促使美国对发展太空域威慑越来越感兴趣。2020年美国《国防部太空战略纲要》指出,“确保这些能力的可用性是建立和维持所有领域的军事优势,促进美国和全球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15。然而,对于什么是“太空威慑”则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在解决这一挑战之前,有必要对“太空威慑”进行界定。对“太空威慑”最直接的定义是劝阻对手不要“破坏、阻止、削弱或摧毁一个国家所依赖的太空资产”16。根据这个定义,太空资产包括太空域系统和从地面支持太空域的系统。出于本研究报告的目的,这里将“太空威慑”定义为对任何在太空运行或从地面支持太空系统运行系统的干扰进行的威慑17。这种干扰可以是对太空资产本身采取行动,从使用光学系统来照射卫星或干扰卫星的下行链路,到对这些卫星使用动能武器,也可以是以打击支持天基能力的地面资产的形式来进行。由于太空能力也是地面行动的支持设施,所以实现太空威慑需要超越太空域界限来讨论。在本报告中,在讨论了传统威慑理论的一些关键组成部分之后,报告将进一步探讨太空威慑如何涵盖其它域,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调整太空威慑以阻止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发展。

既然本报告的目的是考虑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国在太空有效威慑中国的潜在方法,那么就要对一些传统威慑文献、近期出版的关于太空域威慑战略的评论和学术论文、以及反映中国太空目标和战略的广泛文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报告研究人员首先查阅了一些关于传统威慑的文献,为任何威慑战略的关键原则提供了一个框架背景。由于许多文献都是基于冷战时期的核威慑,所以研究人员用同样的文献研究了在核威慑背景下是如何具体影响威慑战略的发展。为了帮助解释太空威慑的不同之处,研究人员查看了关于太空安全合作的现有出版物,以确定太空域的特征以及它们与核环境的区别。在确定了太空威慑战略的一般性关键特征之后,研究人员还寻求在这一领域建立一种适合中国的威慑战略方法。研究人员通过一些原始资料分析了北京的目标以及北京自己的太空域威慑方法,并分析了这些特定目标如何挑战有效太空威慑战略的某些要素。通过对这些文献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研究人员对美国及其印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