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乳企半年报收官:伊利、蒙牛继续领跑,奶价上涨致毛利率受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黄凯欣 综合报道 8月30日晚,随着光明乳业(600597.SH)、伊利股份(600887.SH)先后发布2021半年报,加上此前的蒙牛乳业(02319.HK)、雅士利国际(01230.HK)、新乳业(002946)、三元股份(600429)等,各大乳制品公司上半年成绩单已悉数揭晓。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光明乳业营业收入为142.64亿元,同比增长17.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下滑16.81%;净资产收益率4.14%,同比减少1.28个百分点。

针对净利润下滑,光明乳业给出的解释是,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西兰海运运力不足造成出货量减少,国际海运成本大幅上调以及关键客户跨境销售渠道受到疫情影响,最终导致新西兰新莱特上半年营业收入31.21亿元,当期亏损0.76亿元。

同期,伊利、蒙牛双双实现利润高速增长。上半年,伊利实现营收562.94亿元,同比增加18.9%;归母净利润为53.22亿元,同比增长42.48%。而蒙牛收入459.05亿元,同比上升22.3%;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143.2%至29.47亿元。

而近年持续发力低温产品的新乳业上半年录得营收43.16亿元,同比增长68.85%;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90.58%;扣非净利1.19亿元,同比涨133.47%。

双寡头继续领跑

上半年,在蒙牛主营业务(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酪产品)中,液态奶业务收入394.48亿元,同比增长21.1%,占蒙牛总收入的85.9%;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8%,为30.04亿元;奶粉业务收入同比上升11.6%至25.47亿元,占总收入的5.6%。

同期,伊利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4.07亿元,同比增长19.65%,市场零售额份额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7个百分点;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6.27亿元,同比增长14.83%,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零售额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奶酪业务的终端市场零售端份额比上年同期提升6.7个百分点;冷饮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80%。截至2021年6月底,伊利综合产能近1394万吨/年。

据Euromonitor前瞻产业院数据,在2020年我国饮用奶市场竞争格局中,伊利及其旗下高端液态奶品牌金典分别占比9.8%和7.7%,蒙牛及其旗下特仑苏品牌在市场分别占比7.6%和8.5%。伊利、蒙牛两家就揽下了约33.6%市场份额,乳制品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双寡头竞争局面。

上半年,国内经济稳定恢复,以乳制品为代表的健康食品消费需求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乳制品的市场渗透率和覆盖人群继续增加。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液态乳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幅9%,婴幼儿及成人配方奶粉市场零售额同比增幅7.7%,奶酪市场零售额同比增幅35.3%。

与此同时,社群营销、O2O到家等新零售模式继续快速发展,对用户的消费行为和购买习惯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产品、业务模式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也给乳企带来了创新机会与挑战。

报告期内,蒙牛常温业务继续增加线下门店覆盖,实现网点及销量双增长。同时大力发展新零售模式,加速发展电商O2O平台业务,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该公司在中报里透露,通过与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淘鲜达、多点等O2O平台的深入合作,上半年到家业务同比实现三位数增长。

同期,伊利也深化全渠道战略布局,大力拓展新兴渠道。凯度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伊利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为85.7%,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电商业务收入比2020年同期增长21.8%。

原奶价格上涨

受原料鲜奶价格上涨影响,不少乳企的毛利率都出现下滑。上半年,伊利毛利率为37.4%,比去年同期下降0.77个百分点;蒙牛毛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38.2%;新乳业毛利率下滑1.67个百分点至26.15%;三元股份毛利率为26.38%,较2020同期32.8%下降了6.42个百分点。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原奶价格持续上行,目前位于近三年的高点。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原奶价格同比上涨19.7%。据新乳业中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上涨88.77%,主要原因是“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营业成本相应增加”,以及“主要原料生鲜乳价格同比上涨”。

在此情况下,乳企纷纷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比如,伊利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O2O到家”及“社群营销”等新型零售渠道,提高销售费用使用效率,以提升营业利润率。数据显示,上半年伊利销售费用124.25亿元,同比增加9.78%。

蒙牛方面则透露,上半年国内玉米、小麦、豆粕价格上涨,导致奶牛养殖的饲料成本仍处高位,面对原奶成本上涨,蒙牛继续加强奶源布局。去年下半年,蒙牛将所持中国圣牧的股份占比由3.83%增至17.8%。同时,该公司也通过改善产品结构,加大力度推广高端产品如特仑苏、每日鲜语等以应对原材料上涨的压力。

无独有偶,伊利也加强对上游奶源的收购力度以抵抗原料价格上涨风险。去年9月,伊利宣布以16.6亿港元价格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中地乳业(01492.HK)。报告期内,中地乳业已新增为伊利子公司,该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生鲜乳生产、销售等。

除了近两年通过收购夏进乳业、寰美乳业扩大规模以外,为了对冲原奶价格上涨压力,新乳业还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养殖、加工、销售到营运全链条的品质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节约。

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从经验来看,原奶价格上涨对企业而言不一样全是坏事,将倒逼企业打出控制成本、提升单价和改善产品结构“组合拳”,有可能实现利润的新一轮上涨。

(作者:叶碧华,黄凯欣 编辑:李清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