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郎平成爲過去式,中國女排何去何從?

9月的第一天,郎平宣佈離開中國女排主教練的崗位。

這本來是遲早會到來的事情,大家也有心理準備,但因爲中國排協官網轉載的一篇名爲《中國女排 爲何兵敗東瀛》的文章,以及中國排協就這篇文章發表的說明,讓郎指導這個時候的官宣格外值得關注。

中國排協轉載的這篇文章,寫得比較全面,從多方面剖析了中國女排兵敗東京的原因。全文讀下來,說它是一篇針對郎平的批評文章並不爲過,因爲文章的後半部分集中批評了中國女排的大國家隊模式以及高大化強調網上的思路——這兩方面,正是郎平二度入主中國女排以後的主要變革。

中國女排當然可以批評,也需要批評。尤其國人對中國女排有特殊的情結,一片讚譽聲中的冷靜思考就更顯可貴。但是,稍微瞭解中國女排的球迷應該也都知道,涉及郎平的這兩項主要變革(也就是高大化和大國家隊模式)的爭論由來已久,一些人並不那麼接受。這種爭論從郎平二度接手中國女排一直到里約奧運會之前都存在,但因爲里約奧運會最終奪冠,不同的聲音也就暫時隱匿。

直至中國女排兵敗東京,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我對文章作者是敬佩的,畢竟年逾九旬還在爲中國女排操心,這本身就是一種深沉的愛。而且,文章裏面的很多內容我也是贊同的,比如講到中國女排如今在小球方面的能力缺失,確實還比較明顯。事實上,歐美對手在快球、背飛、吊球等諸多方面做得都比我們好,而這些,原本是我們所擅長的。但我們更應該明白,承認自己在小球技術上的不足,並不意味着高大化的路子不對。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的事情,其實看看我們的歐美對手就能明白,兼收幷蓄纔是王道。

至於大國家隊模式,我覺得中國女排在郎平過去這些年執教過程中的成績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我們並不能因爲球隊的主力框架相對固定就覺得沒有必要搞大國家隊,況且在聯賽數量和質量都有限的情況下,大國家隊模式不正是能夠讓更多的苗子去見識更高水平的比賽、去積累更多的國際比賽經驗嗎?

中國排協的說明指出,批評文章的觀點不是排協的意見,也不代表排協的意見,“不能以一次失利否定郎平教練做出的巨大貢獻。”我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女排現在進入了後郎平時代,作爲管理機構的中國排協,應該認真思考中國女排接下來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女排新的主教練究竟用誰。無論用誰,我都希望新教練是一個有自己體系和獨立思考的教練。

郎平成爲了中國女排前主教練,但她給中國女排留下了正確的大方向,那些寶貴的財富不應該被全盤否定。

日本女排這麼多年以來小球技術一直都不錯,即便在竹下佳江退役以後她們也始終維持了這種風格,但直到今天她們在世界女子排壇的地位和實力,也都沒有太多的提升。而中國女排本身走在正確的路上,就算我們需要在強調網上的基礎上去找回曾經的小球優勢,但全盤推倒重來是絕對要不得的。

□趙黑(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