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康保险集团 

8月25日,泰康保险集团联合中信出版集团举办《长寿时代》新书发布会。会上,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泰康影响力居民钱理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养老领域专家冯文猛,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健康领域专家陈秋霖等,就健康和财富的关系,长寿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等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论坛由《财经》杂志主编、《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何刚主持。以下为陈东升先生与钱理群教授对话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钱老师原来从事现代文学研究,他对鲁迅的研究、对周作人的研究,在文学发展历史上、文学理论上有很多的思考。退休后入住泰康之家燕园,开始专注养老学的研究,钱理群先生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在线上连接,首先请问陈董,钱老是燕园居民,那么您日常跟钱理群先生的交往多吗?有什么沟通和交流?

陈东升:交往很多。钱老师来燕园以后我们认识的,我经常讲钱老的故事。我特别愿意跟他聊天,虽然钱老师大我一点,但是还是同时代的人。特别是他在北大做教授,有很多思考。钱老师在燕园住6年了,这6年里写了8部书,他经常跟我讲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最高峰。这也是积极人口观和老龄观的体现,也就是我提出的长寿经济。我希望未来燕园不只是享老的乐园,也要变成再创造价值的长寿经济试验田。钱老就是长寿经济创造价值的典范。

主持人:燕园有更多的结缘,不仅是健康长寿,同时也有更活跃的思考和知识创造。这本书里钱老写了5000多字的序,想问您,为什么对这本书有这样的感慨?什么地方特别打动您?

钱理群:我其实写了8000字,因为太长了,就删掉了。我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反应呢?可能主要三个原因:

一是陈东升先生说他是商业理想主义者,这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之间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契合和亲切。

二是陈东升先生讲了他整体的思考,最后归到人,归到人的生命、以人为本,这和我的基本信念也是一致的。刚才介绍我研究鲁迅,其实我受鲁迅最大的影响就是鲁迅的立人思想,我把鲁迅立人思想作为自己基本的信念。在这个信念上我和陈东升先生有很强的共鸣。

三是我很欣赏陈东升先生战略的眼光。如果大家看《长寿时代》前言,题记里说要站在一万米的高空来看这个世界,身处100年的时空观察这个世界,才有远见和坚持。所以他是站得很高,用战略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思考商业问题。

这个书的副标题就非常值得注意,是“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关注的是人类未来,但是又从长寿时代入手。所以我觉得他是相当清醒、稳健的理想主义者,他把自己限制在商业的角度,不越界做事儿。这和我也有很强烈的共鸣,就是理想主义者,但是要做稳健的理想主义者。

当然我可能和他有点区别,我是理想主义者,但是我同时又是悲观主义者,这可能跟我的经历有关。相对来说,我没有他那么乐观,我对未来确实有理想主义期待,但是我感觉到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我内心深处还是有些焦虑的。我们基本是同一个时代,但是这中间又有不同,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逻辑。

主持人:谢谢钱老。您在燕园住了6年了,对于在泰康之家的居住经历,您印象比较深的事是什么?跟之前在北大的生活有什么区别?

钱理群:我是燕园第一批居民,比较早就来了。燕园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或者我要感谢燕园的是两件事:

一是我的老伴在2018年患病到2019年远行,这个时候燕园给予的临终的关怀,那种安宁的疗护,这让我确实非常感激和感动。我记得我老伴病重的时候,陈东升先生来看了四次,非常地关心。我后来思考养老问题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是老伴2019年8月远行以后,2020年发生疫情。发生疫情时我是个单身汉,而我这个单身汉有一个特点,就是生活能力极差。如果没有泰康养老,这个疫情扛不住。在我看来,在这次疫情中泰康显示出它的管理水平相当高,泰康养老管理项目使我们这些居民得到安全,得到很好的照顾。这也是我很感激的。

有很多养老院,我最后选择了燕园,原因就是陈东升先生把这个当事业做,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这也是我看重它的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人情的关怀,包括管理的效率和能力,使泰康养老之家给钱老留下深刻印象和感谢。养老社区办了十几年了,最早大家对它有所怀疑,认为只是卖保险的营销手段,最后办得越来越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过去十几年里,在养老社区的建设中您经历过比较大的挑战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是什么?

陈东升:还是初心。决定做养老之后我们就开始全世界走。当时我带着刘挺军一行四个人春节一过就去美国,飞到北卡首府去看。从现在的角度看,那其实就是一个中等养老社区。今天如果再看到这样的社区,我不会有那样的激动。但是可以想象,过去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社区养老,当时国内完全是以居家的方式做养老。所以那时候看了这个项目就超级震撼。当时看了半个小时就让我觉得,我一定要把这个商业模式带到中国来。我们一周没日没夜,兴奋无比,一直在聊、琢磨。突然看到新事物我们都受到极大震撼,但是当时完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所以涌现出了无穷的问题:商业模式、重资产运营资金怎么解决、怎么收费、老人们的状态等……太有意思了,我们无穷地谈。

为什么我讲创新永续呢?为什么自主创新很难呢?模仿创新,无非是拿来学习,通过后发优势追赶,而自主创新则很难。泰康到今天整整14年的时间是一点点琢磨,一点点克服困难。《长寿时代》推出泰康方案是14年不断的实践、试错、挑战的成果。企业家精神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给消费者信任——刚起步时,很多人在说泰康是不是在变相做房地产,现在没有人说了。这几年中国保险业挑战很大,上半年所有头部企业都负增长,唯独我们是高增长,原因就在于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我们有创新产品。我们把养老社区和传统保险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商业模式,所以得以在市场上领先。别的公司没有这个现象,所以创新很重要。

主持人:今天喜人成果的背后是坚定的信念、坚韧的追求,是一个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把想法落地的过程。燕园模式向全国铺开,成为业界公认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很好的引进、创新、突破。钱老,您在书里也提到最近这些年开始研究养老学,这个领域很多人不熟悉,您有什么研究进展和心得可以做简单的分享吗?

钱理群:我对养老问题的关心和在座都不一样,我不是经营者,我是泰康养老社区的居民,对养老问题的思考对我来说是和我自己个人的生命体验,和自己养老的人生安排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和我生命相关的,可以说我是从自己生命发展的需要来关心养老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对养老的关注也是受陈东升先生的启发。他提出“长寿时代”概念,长寿时代的老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再就业和再学习。因此,我就在考虑再就业是就什么业?当然我有自己的专业,但是我的潜力还不只是研究鲁迅,我还需要新的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我内在的到老年的一种需要。

但是到哪里需要自己新的发展?在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养老问题实际上在全国、全世界都是前沿课题。刚才提到北大,北大人特别敏感,喜欢做前沿课题,所以养老问题一下子就吸引我了。因此,我最近在北大校友会上说北大人应该关注具有前沿性的课题,而且把养老学研究当做我们自己新的事业。

养老学怎么做呢?这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就必须再学习。我现在着手的事情就是在82岁高龄重新当一个老学生,重读关于养老学现有的文章著作,写读书笔记,从这里入手进入养老学研究。养老院给我提供了很多书,我准备慢慢一本本读完写心得、体会。现在养老院里已经逐渐有一群人关注养老学的研究。陈东升先生在《长寿时代》提出来泰康的居民应该成为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我们不是被动仅仅在这里养老,而是可以参与养老事业发展,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陈东升:钱老师说得太好了。我是从经营者、从人口学、从解决老龄问题角度提出的长寿时代,钱老说的则是完全开拓创新的。作为泰康居民,作为自己进入老龄社会的公民,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使得养老学变成了更实践的感知、感受、体验,甚至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我们既然在长寿社会要发展长寿经济,那么读书、工作、退休,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划分,退休了又工作,读书也可能工作,其实这就是未来养老。一说养老社区大家觉得就是花钱、消费,但它同时也可以再创造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