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坪 實習生沈青顏 深圳、北京報道

曾經的創業板“大牛股”,誠邁科技(300598.SZ)終止定增後,又交出了一份不盡人意的半年報。

近日,誠邁科技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同比增長61.2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022.11萬元。

不久前,因市場環境生變以及投資人認購不及預期,誠邁科技在已經取得證監會批文的情況下,終止了18億元的再融資。

9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多次致電誠邁科技對外聯絡電話,試圖瞭解再融資終止的相關信息,但均無人接聽。

滬上一名私募機構投資人對記者指出,誠邁科技再融資“失利”或源於價格太高,“前期頂着華爲概念股的名頭,股價漲太多了,但是業績一般,很不穩定”。

在此之前,頭頂“華爲概念股”的光環,誠邁科技從2019年開始股價不斷攀升,創下半年股價翻10倍的驚人紀錄,卻也因在股價高點公佈定增方案而受到監管層質疑。

在業內人士看來,誠邁科技的定增告吹,一方面與公司本身股價高企、業績不佳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再融資新政下項目供過於求,上市公司定增難度增加的現象。

誠邁科技定增告吹

8月25日晚間,在距離獲得證監會同意註冊的批覆時隔半年後,誠邁科技發佈公告稱決定終止定增事項。

誠邁科技表示,鑑於資本市場環境變化、南京新冠疫情突發帶來的影響,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等綜合因素,投資者認購意向不及預期,本次發行認購金額對應的發行股數不足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的70%,根據《證券法》第三十三條,經公司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論證後,決定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具體而言,誠邁科技認爲,南京祿口機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可抗力因素使公司和中介機構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和認購事項受到較大影響,同時資本市場相關行業及公司股票走勢也發生較大變化,最終導致這一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誠邁科技2006年9月成立於江蘇南京,是一家專注於智能互聯及智能操作系統軟件研發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主要業務模式爲向其他軟件企業提供外包服務。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華爲、英特爾等龍頭公司,2017年1月成功登陸創業板上市。

2020年5月7日,股價不斷暴漲的誠邁科技公佈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開啓了此次坎坷的定增之路。

文件顯示,誠邁科技此次定增擬募集資金18.07億元,用於建設“基於國產操作系統的應用軟件開發套件及遷移服務項目”(後簡稱“國產操作系統項目”)、“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的軟件平臺開發項目”等四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誠邁科技正因“華爲概念股”的標籤而股價暴漲,而軟件外包服務本身技術壁壘並不高,其擬投資約9.91億元用於研發的“國產操作系統項目”一度因與公司傳統業務存在較大差別而備受質疑。

深交所分別於2020年5月8日和9月28日兩次發出問詢函,質疑誠邁科技募資目的不純,要求其進一步披露募投項目的詳細情況,並提問建設該募投項目的必要性和項目成功實施的可行性。

在經歷方案修訂和多次風險提示後,誠邁科技於2021年2月4日取得了證監會出具的同意註冊的批覆,但又分別於6月22日和7月8日先後召開的董事會和臨時股東大會上,兩次延長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的議案。

儘管如此,這一持續了一年多的定增事項,最終還是由於投資者認購意向不及預期而終止。

爆炒半年泡沫終破裂

投資者不買賬的原因,除了前述疫情影響,與公司二級市場股價過高和業績表現持續下滑不無關係。

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誠邁科技曾因被冠上“華爲概念股”名號而股價飆升,最高時達到271.53元/股(前復權,後復權價爲353元/股),一度成爲創業板僅次於卓勝微的第二高價股。短短半年時間內股價翻了整整十倍,“超級大牛股”震撼了整個A股市場。

但事實上,誠邁科技不屬於Open Harmony(開放鴻蒙)的發起單位之一,本身也並沒有直接參與華爲鴻蒙系統的建設和核心技術研發,其股價暴漲更像是一場對概念的炒作。

2019年9月,誠邁科技出售了其子公司武漢誠邁100%的股權,並以這部分股權評估出資,設立並參股了一家新公司統信軟件,持有其45%的股權。

統信軟件的另一持股方武漢深之度主營國產操作系統軟件的研發,是華爲鯤鵬平臺首發操作系統軟件產品的服務商之一,僅這一層關聯就讓誠邁科技沾上了“國產手機操作系統”的光,成爲資本眼中金光閃閃的“鴻蒙概念股”。

隨後,多家賣方機構分析師積極唱多,紛紛給予其“買入”、“強烈推薦”等評級,一路推動誠邁科技的股價上行。

然而,與高股價相生相伴的是,公司衆多原始股東卻在股價高位減持套現,從2020年2月到12月底,包括控股方南京德博投資在內的五大股東陸續減持了65次,合計減持了586萬股,套現總金額達17.22億元。

“高大上”的概念外殼下,誠邁科技的業績卻一直不振,甚至面臨淨利潤下滑、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現金流不足等諸多問題。

自2017年上市至2020年,誠邁科技的營業收入從4.86億元增長至9.38億元,但盈利能力十分不穩定,淨利潤分別爲3937.58萬元、1591.79萬元、1.69億元和5885.8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2.12%、-59.57%、964.29%和-65.26%。其中,2019年的業績波動主要是由於處置子公司武漢誠邁股權而帶來的投資收益,更能體現公司主營業務的扣非淨利潤爲459.17萬元,同比下降了12.75%。

近期披露的2021年中報顯示,誠邁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收入6.03億元,同比上升61.26%,但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022.11萬元、-1381.21萬元,虧損嚴重。儘管虧損幅度較去年大幅收窄,但較前幾年的表現來看仍有明顯下滑。

與此同時,誠邁科技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在逐漸下降。財報顯示,上市以來“軟件技術服務”這一業務佔誠邁科技的營收比例一直在70%以上,但隨着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近年來公司的綜合毛利率持續下降,自2017年的31.2%降至2020年的23.31%。

除此之外,公司服務客戶的回款速度越來越慢,應收賬款佔比逐年升高,2020年底披露應收賬款賬面餘額爲4.61億元,佔資產總額的比例超40%。這對誠邁科技的“造血能力”產生了嚴重影響,2018年和2019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兩年爲負,分別淨流出5827萬元和1970萬元。

由於缺乏實際業績支撐,誠邁科技的“泡沫”也終將破滅。高點之後,誠邁科技股價一路下跌。截至2021年9月3日收盤,誠邁科技每股股價爲60.15元/股(前復權),年內已跌去約27%;當前總市值爲95.25億元,較去年巔峯時期已縮水過半。

儘管跌幅巨大,但是在部分投資人看來,當前股價相較誠邁科技的業績仍存在高估的空間。

“按照公司現在的市盈率,還有120多倍,復權之後股價60多塊,我理想的(價位)是40以下。”華南一名散戶投資者受訪指出。

多家上市公司定增終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公司個體因素,誠邁科技定增終止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今年以來,定增市場整體表現不佳,多個上市公司定增融資計劃告吹,近3成公司未能足額募集資金。

據Wind數據統計,以披露日爲統計口徑,今年以來,截至9月5日,A股已有158家上市公司相繼宣告定增終止計劃,包括天齊鋰業、南玻A、智度股份等個股,而去年同期A股終止定增的上市公司數量爲84家。經計算,今年以來終止定增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超過五成。

而在這158家有定增終止經歷的公司中,不少的定增方案已經拿到批文,除了上文提到的誠邁科技外,宏達新材、英聯股份等個股也是如此。

此外,即使成功發行,今年以來個股募得資金的情況也不理想。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A股市場完成定增或新增股份即將上市的上市公司合計294家,合計募資4124.71億元,但逼近三成的企業實際募資額不及預期。

其中,中電興發僅募集到3.31億元,相較20億元的擬募資額縮水83.45%,南華期貨、浙商證券等四家企業的定增募資額縮水率也超過60%。

這一趨勢,與再融資新政後定增市場供過於求、二級市場股價走弱等因素密切相關。

去年2月14日發佈的再融資新規放開了諸多限制,定增門檻的降低讓企業發行成功率快速提升,項目供給大幅增加。這一方面激活了定增市場,擴大了市場規模;但另一方面,在市場資金有限的條件下,也導致了供過於求,定增發行競爭激烈,難度增加的情況。

隨着監管層加快推進再融資市場化改革,大多數投資者選擇市場化程度更高的詢價定增模式,這也導致今年再融資市場發行價格較市價的折扣率並不高,甚至有2家企業出現了發行價格與發行當日收盤價倒掛的情況。折價率收窄進一步影響了投資人蔘與定增項目的積極性,加之二級市場股價走弱的整體趨勢,市場化發行的難度陡增。

“市場資金是有限的,不是推出預案就能發得出去的,發行端的競爭會很激烈,投資者要挑選公司,從而以市場壓力來分化公司。”滬上一名資深投行觀察人士受訪指出。

(作者:楊坪,實習生沈青顏 編輯:張玉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