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将与天和一号核心舱对接的问天号实验舱Ⅰ还有3个独立的睡眠区,服务两批航天员在轨轮换期间的短期驻站需求,这意味着后续天宫空间站扩展工程实施后,我们可以拥有12个永久睡眠区,大幅度超越国际空间站的8个永久睡眠区。

未来中国空间站不但休息空间更充裕,而且居住条件要远超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睡眠区主要集中在星辰号核心舱与和谐号节点舱,两个舱段分属俄罗斯与美国。

星辰号核心舱有两个睡眠区,和谐号节点舱有四个睡眠区,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国际空间站实际拥有的睡眠区就是这6个。航天员乘组轮换期间没有睡眠区的航天员就只能打地铺,与地球不同,太空失重环境中几乎不分上下左右,航天员只需要将睡袋固定在通风与噪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即可。

国际空间站虽然冠名国际,实则是各扫门前雪,俄航天员与非俄航天员之间的平时交流相当少,甚至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也难得见一次面,偶尔可以看到的国际空间站所有乘员合影,也主要是为了拍照而聚在一起。

星辰号与和谐号节点舱睡眠区条件大同小异,星辰号睡眠区容积约1.2立方米,配置有向舱外观察的舷窗,以及通风、照明、舱门、通讯面板、插座、睡袋墙等设备。

和谐号节点舱4个睡眠区呈环形布置,内部容积与星辰号睡眠区相当,其他设备也大致相同,但是没有了舷窗,让本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局促。

随着科学号实验舱与欧空局哥伦布实验舱的睡眠区设备配置到位,国际空间站永久睡眠区数量已由6个增至8个。

再来看天宫空间站的睡眠区条件,若将其拿来与国际空间站对比,那就好比是标间升级到了豪华大床房。

这里的大是由表及里的大,首先是睡眠区的整体之大,天和一号与星辰号都是20吨级核心舱,后者只有两个睡眠区,前者则是3个。再就是单个睡眠区容积成倍扩大,约3立方米的空间对比国际空间站睡眠区扩大一倍不止。

再就是噪声问题,理想的睡眠环境噪声指标是20至50分贝,国际空间站星辰号核心舱入轨初期实测噪声是69分贝,航天员在该舱段连续工作时间被严格限定在2小时以内,否则会有失聪风险。后来通过更换通风、二氧化碳去除等设备及其安装位置,实现了大幅度降噪,但实测52分贝的睡眠区噪声值仍然超标。

和谐号节点舱睡眠区设计吸取了星辰号的教训,将睡眠区配置在远离工作区域的和谐号节点舱中。远离噪声源的同时改善通风风道,并研制静音风扇,同时对单机设备定向降噪,最终实测噪声值低于50分贝,达到了设计指标。

天宫空间站总师杨宏此前曾披露,设计团队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噪声问题攻关,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最终通过加隔振器的方式有效过滤了噪声,使得睡眠区噪声由58分贝降低至49分贝,与国际空间站最安静的和谐号节点舱睡眠区噪声值处于同一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