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校路街道根据辖区“三多”(老旧小区多、高龄老人多、流动人口多)特点,践行“邻里盼、邻里商、邻里笑、邻里帮、邻里善” 的“五邻”工作法,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引领治理能力。

邻里盼,党建引领惠邻。开展“多一个车位”行动、“清理残钉”等民生微实事,组织包社区干部、社区、物业、业委会代表通过“拉家常”议事会征求意见,居民签字同意,依法依规利用拆除违建、盘活闲置空间、边角地块等,规划停车位区域和休闲场地,新增车位321个。对辖区人行步道遗留的“残钉”、残桩等安全隐患进行专项整治,清理铁质障碍物900余个。

邻里商,规范议事聚邻。建立重点协商议题清单,由街道、社区、物业、居民代表共商共议,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下基础,启动“照亮回家的路”系统工程,在夜间视野盲点处新增太阳能路灯131盏,在电线杆斜拉线安装“防撞桶”及安全提示290处,为 387栋楼安装楼体号码牌 719 块、更换或新装单元门牌 1616 块、楼层号牌 10576 块。

邻里笑,多彩活动乐邻。倾力打造“社区邻里节”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第十六届社区邻里节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红歌大赛、百家宴等活动,增强居民对街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刻感受,同步建设更新邻里节展览馆,展现辖区居民精神风貌,做到特色活动出精品、出经验,进一步拉近邻里关系。

邻里帮,多方参与助邻。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动48家成员单位、78支志愿服务队伍、2471名志愿者走进社区、走向街头巷尾,以硬治理和软引导交融并进方式,创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可兑换理发、保洁、各类培训项目10余个,调动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今年,林校路街道文明实践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入选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

邻里善,以文化人睦邻。将现代化治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孝道楼门、和睦楼门”主题理念,打造“一楼一色”特色楼门,通过展示各种手工制作,推出“捎带收”垃圾分类行动等创新元素融入到楼门文化,让“敦亲睦邻”“和睦相处”“进信修睦”的传统文化理念成为连接居民的文化纽带,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嵌入社区治理中,不断改善邻里关系,形成社区文化,促进“和谐社区”、社区“共同体”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