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00餘家車企閒置產能超2500萬輛 工信部再度喊話鼓勵新能源行業兼併重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濮振宇 9月1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多,還處於小而散的狀況。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各方面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很高,但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車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所以資源應該儘可能市場化集中,避免分散。

最新的工商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企業48家,2020年全年新註冊21家,截至目前達到479家。然而,這479家新能源整車企業多數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註冊資本超過4億元的大型企業僅佔14.6%,註冊資本小於4000萬元的小型企業則佔41.3%。

肖亞慶所提到的“小而散”不僅體現在註冊資本上,更體現在銷量上。在目前有限的市場規模下,大量新能源車企銷量低迷被認爲是無法避免的局面。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爲136.7萬輛。平均下來,每家車企只能分到約2800輛的銷量“蛋糕”。

其實,真實情況比2800輛的平均數更“殘酷”,因爲少數頭部車企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以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爲例,2020年銷量高於4萬輛的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廣汽、長城、蔚來、奇瑞8家車企當年合計銷量超80萬輛,佔據了三分之二以上市場份額。

除了這8家頭部車企,其他腰部和尾部車企只能瓜分剩餘不足40萬輛銷量,其中知豆電動車、康迪電動車、時空電動車、領途汽車等新能源車企2020年銷量爲0,另外還有不少新能源車企年銷量低於1000輛,包括2020年只賣出129輛的新特汽車。

很多新能源車企雖然銷量少、實力弱,但產能規模卻不小。例如,2020年銷量爲0的領途汽車和科迪電動車,前者的產能達25萬輛,後者產能爲10萬輛。

領途汽車和科迪電動車產能空置的情況只是行業冰山一角。據工信部旗下賽迪研究院統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2669萬輛,而當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僅約136.7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約5.1%,閒置產能超過2500萬輛。

在行業整體產能已過剩的情況下,部分新能源車企還在繼續規劃新產能。基於乘聯會預測以及各省市“十四五”規劃、在建項目及車企產能計劃,賽迪研究院認爲,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總產能預計可達3661萬輛,而當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預計爲530萬輛。以此計算,屆時產能利用率仍將位於14.47%的低位。

據瞭解,國際上對於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主流評判標準爲正常區間在79%-83%,超過90%則認爲產能不足,低於79%則存在產能過剩。雖然車企可以通過調整生產節奏來控制產能,但汽車產能利用率通常也需要高於60%纔會被視爲處在正常區間。

產能過剩的一大後果是資金、土地和人才等資源要素的閒置與浪費。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此前曾公開指出,就目前的新能源乘用車行業而言,所有存量空閒產能都是累贅,都會被後發競爭者用更高的效率和更新的技術顛覆。

面對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問題,國家政策一直在引導解決。2015年《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以及2019年《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出臺,提高了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項目條件,新能源投資過熱和產能無序擴張由此遭到嚴格控制。

在控制新建產能的同時,政策層面也鼓勵行業提高集中度,以實現龐大存量產能的“瘦身”。《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提出,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尋找代工方式進入汽車行業,發展智能汽車,並達到限制新增產能,利用閒置產能的效果;鼓勵兼併重組和開展混改,優化產能結構,推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集團和零部件集團成立。

2020年11月,國家發改委向各地發改委下發了《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擬對全國範圍內的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進行摸底調查,該調查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亂象的工作部署”。

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超過3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1-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1.3萬輛和179.9萬輛,同比增長均爲1.9倍。儘管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今年繼續高歌猛進,但在龐大的存量產能面前,仍然顯得杯水車薪。

隨着此次工信部再度明確“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新能源汽車行業是否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在新一輪洗牌中,誰將成爲兼併者,誰又會被兼併,這些問題將在不遠的未來見分曉。對此,經濟觀察網將持續保持關注。

相關文章